《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910218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Assemble Language Programming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及相关专业
先修课程: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数据结构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必修课,是进一步学习操作系统、编译、接口与通信等专业课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后续课程的学习。
同时,汇编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工具,对于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的研究与应用是必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或掌握:模型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寻址方式及指令系统,用汇编语言编写顺序、分支、循环、子程序、宏汇编语言程序等各种程序的技术。
学会编写输入/输出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掌握利用系统的功能调用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
掌握汇编过程和汇编程序的原理,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编辑、汇编、链接和调试等各种软件工具。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 模型机结构。
模型机系统的概述,存储器、中央处理器及外部设备与接口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 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
模型机的寻址方式,机器语言指令格式,汇编语言指令系统。
3. 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汇编程序的功能,伪操作,汇编语言程序格式。
4. 循环与分支程序设计。
程序流程图的画法;分支与循环程序的设计思想与方法,重点介绍双重循环的程序设计和通过比较——判断、跳转表等方法进行分支程序设计。
5. 系统功能调用。
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的BIOS、DOS等系统功能调用,学习通过功能调用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
6. 子程序设计。
子程序的设计方法,嵌套与递归子程序,堆栈在其中的应用。
7. 高级汇编语言技术。
宏汇编、重复汇编、条件汇编的基本概念及其程序设计。
8. 输入输出及中断程序设计。
I/O设备的数据传送方式,程序直接控制I/O方式和中断程序设计。
9. 软件工具。
汇编程序、文本编辑程序、链接程序、调试程序的基本功能及汇编语言程序编写、调试、运行中的使用方法。
四、实践环节
见“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综合实验”。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应完成作业要求,之后应在每一章内容讲完后做一定量的习题,具体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布置做。
七、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IB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沈美明、温冬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大纲制订人:
大纲审定人:
大纲校对人:
制订日期: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