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21.乡下人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能力目标: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情感目标: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

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教学难点: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2.田园小诗:(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二、自主阅读,扫清字词障碍。

1.学习生字。

2.了解词语意思。

三、自主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全文的内容。

1.全文采用“分----总”的写法。

2.第二部分写作顺序:植物----动物----乡下人家的夜生活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学生了解全文内容。

四、学习第7自然段1.师:文中哪一自然段写出了作者的感受?2.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学习第1、2自然段1.自由读这两段。

(1)找出独特、迷人的地方做上记号,写出美在哪。

(2)二人小组交流看法。

(3)朗读欣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

三、学习第3、4自然段1.作者怎样写乡下人的鸡、鸭?画出来,讲一讲,读读。

2.这样的生活我们怎样归纳并加以形容?3.一起再读些部分。

4.小结。

四、学习第5、6自然段1.自由朗读,找出欣赏的句段。

2.学生谈喜欢的理由。

五、朗读全文六、课堂小结七、作业板书设计:21 乡下人家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和谐自然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教后反思:22*.牧场之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能力目标: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段。

情感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词句教学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生自由读。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

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

(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

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总结四、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膘肥体壮绵羊猪群悠然自得晚霞满天牛羊歇息教后反思:2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五、作业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了解作者。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明确节奏。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画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理解字词。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2)理解诗句。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4.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抄写古诗。

板书设计:昼、夜各当家四时田园杂兴赞扬桑阴学种瓜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3.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渔歌子》六、作业:抄写《板书设计:白鹭飞斜风细雨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鳜鱼肥不须归教学反思: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4*.麦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能力目标: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2.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三、感悟文章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1)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四、全文总结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五、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湖畔麦哨(欢快的)田野幸福的童年湖边教后反思: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将同学们在本组学习中开展的“走进田园”“走进乡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与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能力目标:1、注意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2、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修改的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