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3.3.1风湿病-风湿性心脏病

9.3.3.1风湿病-风湿性心脏病

常见器官病理变化
PART
041
一、风湿性心脏病
常为风湿性全心炎,病变累及心脏各层,50-70%有心损伤,可分别累及心内膜、心肌或心外膜,可引起相应部位炎症。

风湿病对心脏的损害最严重,约1/3风湿病累及心脏。

瓣>肺动脉瓣。

(2)早期病变:
瓣膜肿胀,间质粘液样变
性+纤维素样坏死。

闭锁缘内皮损伤→变性、
脱落→胶原暴露。

血小板沉积→瓣膜疣状
赘生物形成。

疣状赘生物特点:
肉眼:
粟粒大小,灰白半透明,多个串珠状单行排列,不易脱落。

光镜:
血小板+纤维素——白色血栓。

疣状赘生物镜下少量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风湿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疣状赘生物牢固地附着在二尖瓣心房面及主动脉瓣心室面的闭锁缘。

基底部:
二尖瓣的闭合线可见一些小的疣状赘生物,它们与急性风湿热相关。

这些疣状赘生物平均仅几个毫米,沿着心内膜炎症区上的瓣膜闭合
线形成。

这种疣太小不能引起严重的心脏疾病。

瘢痕赘生物逐渐机化。

①瘢痕形成 →瓣膜增厚、变
硬、卷曲变形、缩短及钙化。

③ 腱索增粗、缩短 → 瓣膜
关闭不全。

风湿性心内膜炎晚期二尖瓣呈鱼嘴状
2. 风湿性心肌炎
(1) 病变特点:
常与风湿性心内膜炎合并
发生,也可单独存在。

(2)病变部位:
心肌间质结缔组织中小血
管旁. 常见于左心室后壁、
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
等处。

10
(3)基本病变:
•早期:以渗出性病变为主 •中期:形成阿少夫小体弥漫性或局限性地分布于小血管旁。

•晚期:形成梭形小瘢痕。

(4)儿童患者:
以渗出性炎为主——
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肿胀、脂肪变——心脏扩大,球形)。

(1)病变部位:心包脏层。

(2)病变特点: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性炎 纤维素渗出为主:绒毛状(干性心包炎)
3. 风湿性心包炎
浆液渗出为主:心包积液(湿性心包炎)
后期:渗出纤维素溶解吸收↓→机化粘连→缩窄性
心包炎。

感谢你的聆听
感谢你的聆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