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六)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六)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六)第三十三课、报任安书一、字:罢—疲,说→悦,卒→猝,指→恉,脩-修,徇-殉,旃-氊。

愬==诉,诎-屈,剔==剃,穽==阱,枪—抢,以—已,罔→網,摩—磨,责→债。

二、虚词:1、若望仆不相师:指代对方的副词。

“不相师”即不向您学习。

2、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在旁边,谦敬副词。

3、顾自以为身处秽,动而见尤:“顾”只是(转折连词)。

“见”:被(表被动的助动词)。

4、士为知己者用:帮、替(介)。

5、适足以见笑而自点:“适”仅仅、只(副)。

“见”被(表被动的助动词)6、行莫丑于辱先:没有谁(否定性无定代词)7、商鞅因景监见:凭着、依靠(介)8、乃欲仰首伸眉:竟然、居然(副)。

8、主上幸以先人之故:表敬副词,表示对方的行为给自己带来幸运或恩惠。

9、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都、全(范围副词)。

10、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乎”,于(介),“固”,本来(副)1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同…相比(介词,引进比较对象)12、特以智穷罪极,卒就死耳:“特”,只不过,仅仅(副)。

“卒”,终于。

(副)1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肯定性无定代词)。

1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译为“导致…的原因”,“所”是辅助性代词:“以”是介词。

“殆”,表推测委婉语气的情态副词。

15、以稍凌迟…,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稍”,渐渐(副)。

“乃”,才(副)。

“斯”,此、这(代)16、所以隐忍苟活…者:同第14题。

17、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胜”,尽(副)。

“唯”仅仅(副)18、思垂空文以自见:来(连接行为动作的目的)19、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句首语气词,相当于“乃”。

20、凡百三十篇:总共(副).21、然此可为智者道:“然”,但是(转折连词)。

“为”,给、对(介)22、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直”,仅仅、只不过(范围副词)。

“宁”,难道(表反诘语气副词)23、谨再拜:表敬副词。

24、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虽”,即使(连)。

“弥”,更加(程度副词)25、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且”,姑且(副)。

“与”,根据、随着(介)26、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竟然、居然(副)。

2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适足取辱耳:“虽”即使(连)。

“以”,来(连接动作行为的目的。

)。

“适”,恰好、正好(副)。

三、实词: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不相师:“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望”,怨。

2、仆虽罢驽:“罢”疲弱。

“驽”,劣马。

此处比喻自己才能庸劣低下。

3、身残处秽:污秽低贱。

4、独郁悒而谁与语:双声联绵词,忧愁苦闷。

5、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闲得竭指意:“浅”,少。

“闲”,空闲。

“指”,意旨,心里的想法。

6、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冬季:“不测”,很深。

“迫”,临近、接近。

7、仆又薄从土雍,恐卒然不可为讳:“薄”,迫、逼近。

“卒然”,突然。

8、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抒发。

9、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遗憾。

10、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阙然”,(时间)隔了很久。

“报”,回答、回信。

“过”,过夫。

11、修身者智之符也:符信、凭证。

12、爱施者仁之端也:“爱”,爱怜、同情。

“施”,施舍。

13、取与者,义之表也:标志。

14、祸莫憯于欲利:惨痛。

15、诟莫大于宫刑:耻辱。

16、赵良寒心:灰心失望。

17、事有关于宦竖…而况于慷慨之士乎:“竖”,卑贱者。

“慷慨”,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18、仆赖先人绪业:“赖”依靠。

“绪业”,余业。

19、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有听将搴旗之功:“行伍”,军队的代称。

“搴”,拔取。

20、以为交游光宠:光耀和荣幸。

21、无所短长之效:“短长”,偏义复词,重在“长”,指长处特长。

“效”,奉效、献出。

22、不以此时引纲维:比喻国家的法度。

23、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负”,缺少。

“乡曲”,乡里。

24、使得奏薄技:进、奉献。

25、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知”,交往,社交往来。

“室家”指妻室。

26、竭其不肖之才力:不贤。

27、接殷勤之余欢:“接”,交流。

“殷勤”,情意恳切的样子。

28、自守奇士:自守节操。

29、躬自流涕,沬血饮泣:“涕”,泪。

“沬”,用手捧水洗脸。

“饮泣”,泣不成声。

30、陵败书闻,主上…听朝不怡:“闻”,被听到。

“怡”,愉快、高兴。

31、诚欲效其款款之愚:“效”,献。

“款款”恳切忠实的样子。

32、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显露。

33、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推论、阐述。

34、塞睚眦之辞:仇怨。

35、以为仆沮贰师…,遂下于理:“沮”,中伤、诋毁。

“理”,大理,掌管诉讼刑狱的官。

36、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拳拳”,忠实诚恳的样子。

“列”,陈述、申辩。

37、卒从吏议:判决。

38、货赂不足以自赎:财物、钱财。

39、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囹圄”:监牢。

“告诉”,申诉、诉说。

40、聩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聩”,败坏、毁坏。

“佴”,相次,等于说紧接着。

41、固主上所戏弄:玩弄。

42、若九牛亡一毛:丢失。

43、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并比、相提并论。

44、卒就死耳:走向。

45、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关”套上、戴上。

“被”,蒙受、遭受。

“婴”,绕。

46、定计于鲜也:不以寿终,指自杀。

47、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抢”,触、撞。

“惕息”,惊恐、害怕的样子。

48、所谓强颜耳:厚颜,在面子上顶着。

49、审矣:清楚、明明白白。

50、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凌迟:“绳墨”,比喻法律。

“凌迟”,衰颓。

50、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世也:“粪土”,指代监牢。

“恨”遗憾。

“没世”,了却一生。

“文采”,文辞、才华。

51、唯倜傥之人称焉:“倜傥”卓越特出。

“称”,称颂,这里用作被动,指被称颂。

52、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抒发愤懑。

53、略考其行事:事迹。

54、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察、考究。

“纪”,纲纪,这指事物的规律。

55、下流多谤议:“下流”,入在卑贱者的行列中。

“谤议”,讥评议论。

56、重为乡党所笑:“重”,深深地。

“乡党”乡里、乡邻。

58、曼辞以自饰:美好。

四、活用:1、动而见尤:名→动,过错→怪罪、责备。

2、女为悦己容:名→动,打扮容貌。

3、适足以见笑而自点乎耳:名→动,玷污。

4、请略陈固陋:形→名,鄙陋之见。

5、行莫耻于辱先:使动,受…辱。

6、显岩穴之士:使动,让…彰显,即推荐。

7、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轻”意动,以…为轻,即看不起、轻视。

“羞”,使动,使…感到羞耻。

8、舒愤懑以晓左右:使动,使…知晓。

9、耻辱者,勇之决也:意动,以可耻。

10、在闒茸之中:形→名,社会地位卑贱的人。

11、随而媒孽其短:“媒”通“酶”,“孽”通“糵”,酵母、酒曲。

名→动,酿、酿成。

12、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形→名,甘美的食物,不多的东西。

13、欲以广主上之意:名→动,推广。

14、倡优畜之:名→状,象对待倡优一样。

1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使动,使…受辱16、积威约之渐也:副→名,逐渐形成的一种状况。

17、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使…流传。

18、以通其狂惑:使动,使…发泄出来。

五、句:1、而谁与语:(疑代介词宾语前置)。

2、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用法同上)前一“为”介词,后一“为”是动词。

3、尚何言哉:(疑代动词宾语前置)4、何以异之:(同1 )。

5、安在其不辱也:(同3 )6、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是两个双宾语句。

7、明主不晓……遂于下理:用的是委婉修辞手法的避讳语,避冒犯。

8、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用典中的引事。

9、是仆终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仆”是对己用的谦称,“左右”,是对对方的敬语。

10、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用典中的引言。

1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委婉语中的谦敬语。

六、常用字:1、俭:(1)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如本课“分别有让,恭俭下人”。

恭俭连文,恭,待人恭敬有礼;俭,谓律已严谨而不越礼。

(2)引申义:节俭,俭省-不丰足,特指年成歉收。

2、负:会意字,从人从贝,(1)本义:恃,依恃、凭仗。

负恃同义连文。

(2)引申义:背倚,背靠着。

如“负青天而莫夭阏者”-用背或肩背东西,用身子驮东西。

-受载、承受如“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蒙受如“其负下未易居”-抱持-内心抱有,具有-失-背弃、违背如“田荣者,数负项梁”-辜负,对不起人如“客果有能,吾负之”-欠缺、缺少,亏欠,如本课“仆少负不羁之才”-.赔偿、补偿。

如“负其百金”。

3、爱、惜、怜:(1)爱和怜在“喜爱、怜悯、哀怜”上是同义。

爱和惜,在“爱惜、珍惜”上的意义相同。

怜和惜则在“哀怜、哀悯”上可以相同。

爱、惜、怜的区别:(2)、爱的本义是喜爱,怜也有喜爱的意思。

在这一点上,爱怜可以同义连文。

但怜的喜爱义上古较少用。

爱的怜悯的意思。

但在上古也较少用。

(3)、爱还有爱护、爱惜、珍惜的意思,引申有舍不得,吝啬的意思,这是怜不具备的。

(4)、怜有欣羡、羡慕之义,上古爱不具备此义。

(5)、在爱和惜来说,A 惜所涉及的对象一般都是抽象的宝贵的东西,如光阴、生命、荣誉等;而爱一般用于衣食财物之类的具体的东西。

B 惜不具备喜爱的意义,却有惋惜的意思,爱惜连用,也是惋惜、同情的意思。

(6)怜、惜相比,惜的爱惜程度很深,还引申有贪求、贪恋义。

因此,贪惜同义连文。

4、反:(1)本义:手心翻转。

如“以齐王,由反手也”。

(2)引申义:反复,如“安反侧于万物”-相反、对立-反而如“动而见尤,欲益反损”-反叛,叛变。

-回归。

写作“返”,如“使子路反见之”。

-.写作“返”,归还。

如“公子受食反壁”。

5、复:从彳,复声,(1)本义:回来。

如“不远而复-回归,还原,如”得复见将军于此“——重新、再次-报复。

如”纵无披坚执锐北面复匈奴之志“。

6、要:是腰的本字。

(1)本义指人的腰身。

如“一脛之大几如要”(2)中间。

从中隔断-中途拦截-要挟,强逼-要求、求取。

-重要、主要、关键的东西,yao ,如“此用兵之要术也”——总括,概括如“要之”-简要。

如“可谓要言不烦”。

第三十四课、留侯论一、字:卒→猝,恠==怪,见→现,舍→捨二、虚词:1、所以微见其意者:用以…的方式。

2、且其意不在书:再说。

3、无所复施:再。

4、盖亦已矣:大概(语副)5、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特”只仅仅,(副)“以”表顺承的连词。

6、项籍唯不能忍:只因为是。

7、非子房,其谁全之:“非”,不是。

“其”,表反诘的语气副词。

8、而其状貌乃如妇人:竟。

9、此其所以为子房与:其,表拟测的语气副词。

三、实词:1、而逞于一击之间:快心称意。

2、其间不能容发:间隙。

3、其身之可爱:珍惜。

4、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缺少美好的言辞。

5、然后可以就大事:成就、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