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薛达元蒋明康ÄϾ©210042ÖÁ1993年底总面积66184100ha8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本文在总结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野生生物包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各组分已建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布及管理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和两种方式后者是补充措施生境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力高效的保护方法种群或群落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问的生态学过程因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3个水平都是最充分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6万ha1994中国自然保护区始于1956年建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4万h8国家环保局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物种类自然保护区717个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态系统多样性2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与评价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森林荒漠海洋和海岸等5个类型1994已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共433个 2中国地域辽阔分布很广据研究而森林生态系统就占了16大类陈灵芝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多半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全国共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371处另建有森林生境野生动面积337两者面积合计1766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3¸üÖØÒªµÄÊDZ£»¤Á˸÷ÖÖ¾ßÓеäÐÍÐԺʹú±íÐÔµÄÉ-ÁÖÉú̬ϵͳÎÒ¹úÒѽ¨µÄÉ-ÁÖÀàÐͱ£»¤Çø²»½öÊýÁ¿½Ï¶à¶øÇÒ·Ö²¼½Ï¹ã´ú±íן÷ÖÖÉ-ÁÖÖ²±»ÀàÐͱ£»¤º®Î´øÕëÒ¶ÁֵĺÚÁú½-ºôÖб£»¤ÇøÂäÒ¶À«Ò¶»ì½»ÁֵĺÚÁú½-·áÁÖ±£»¤Å¯Î´øÂäÒ¶À«Ò¶ÁÖµÄÁÉÄþ°×ʯíÇ×ÓºÓ±±ÎíÁéɽ±£»¤ÑÇÈÈ´øÂäÒ¶°²»ÕÂí×ÚÁëµÈ±£»¤ÇøÇåÁ¹·å½-Î÷¾®¸ÔɽºøÆ¿É½¹ãÎ÷´óÃ÷É½ÔÆÄϰ§ÀÎɽ±£»¤ÈÈ´øÓêÁÖº£Äϼâ·åÁëÎåָɽµÈ±£»¤ÇøÎÒ¹ú»¹½¨Á¢ÁËÒ»Åú±£»¤É½µØÉ-ÁÖ´¹Ö±·Ö²¼´øÆ×µÄ±£»¤ÇøÉÂÎ÷Ì«°×ɽ¹óÖÝèó¾»É½¹þ°ÍѩɽµÈ×ÔÈ»±£»¤Çø¾ßÓÐÒ»¶¨µÄ»ù´¡ÉÐÓÐÒ»¶¨²î¾à½öÕ¼ÁÖÒµÓõØÃæ»ýµÄ6ÈçÑÇÈÈ´ø³£ÂÌÀ«Ò¶ÁÖ·Ö²¼±È½Ï¼¯Öеĸ£½¨Õã½-×ÔÈ»±£»¤ÇøÃæ»ýÓëÆäÉ-ÁÖ×ÊÔ´ÓµÓÐÁ¿»¹²»ÏàÊÊÓ¦´ËÍâÌ«ÐÐɽµØÇøË®Ô´º-ÑøÁÖÇøµÄ×ÔÈ»±£»¤Çø½¨ÉèÒ²ÓÐÒ»¶¨²î¾à2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占国土面积18陈昌笃内蒙古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草甸草原我国草原和草甸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至1993年底面积137另建有草地生境野生动面积4两者面积共计142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0±£»¤²Ýµé²ÝÔ-µÄºÚÁú½-ÔÂÑÀºþ±£»¤µäÐͲÝÔ-±£»¤¸É²ÝÔ-Éú̬ϵͳµÄÄþÏÄÔÆÎíɽ²ÝµØ±£»¤Çø½ðËþ˹ɽµØ²ÝÔ-µÈ±£»¤Çø²ÝÔ-Óë²ÝµéÉú̬ϵͳÀàÐÍÖÚ¶àÈ»¶ø½öÕ¼±£»¤Çø×ÜÊýµÄ2Òà½öÕ¼±£»¤Çø×ÜÃæ»ýµÄ2ÁíÍâÏÖÓб£»¤ÇøÒ²Ô¶Ô¶²»ÄÜÂú×ãÎÒ¹ú²ÝµØ×ÊÔ´±£»¤Óë³ÖÐøÀûÓõÄÒªÇó3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荒漠面积约19200万ha左右1987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典型荒漠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83年建立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全国共建立此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7万haÖ²ÎïÎïÖÖÀàÐÍ×Ô然保护区7个2万ha9万ha58其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有保护高寒荒漠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的甘肃安西自然保护区等等仅占保护区总数的1但面积很大保护野生动物和植被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荒漠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很难恢复因而当前更要注重荒漠类型保护区的建设另外难以封闭管理加强对已建保护区的管理植物资源2ºÓÁ÷ºÍÕÓÔóºÓÁ÷ÖÚ¶à¶«±±Èý½-ƽÔ-ÃÉеØÇøºÍºÍÔÆ¹ó¸ßÔ-Èý½-ƽÔ-ºÍ´¨Î÷Èô¶û¸Ç¸ßÔ-µÈ占国土面积的4.0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始于70年代后期面积91.6万haºòÄñÃæ»ý675.4万ha约占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总面积的20%±È½ÏµäÐͺÍÖØÒªµÄ±£»¤ÇøÓб£»¤¸ßÔ-ʪµØµÄ¹óÖݲݺ£±£»¤Çø¼ªÁÖ²é¸Éºþãò¹ÁºþµÈ±£»¤ÇøËÄ´¨Í¨½-ŵˮºÓµÈ±£»¤Çø¿¹ºµÅÅÀÔ²¢ÇÒ»¹ÊÇÐí¶àÕäÇݺÍË®ÉúÒ°Éú¶¯Ö²ÎïµÄÖØÒªÆÜÏ¢Óë·±Ñܳ¡ËùÒ×ÊÜ×ÔÈ»Ìõ¼þÖÆÔ¼ºÍÎÛȾӰÏìÓÉÓÚÏçÕò¹¤ÒµÎÛȾÈÕÒæÑÏÖØÉõÖÁÓ°Ïìµ½ÈËÌ彡¿µÓ¦¼ÓǿʪµØÉú̬ϵͳ±£»¤ÇøµÄ½¨ÉèÎÒ¹úºÓºþÖÚ¶àÁ÷ÓòÃæ»ýÔÚ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此类型保护区的发展潜力很大5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濒临太平洋近海水域纵跨暖温带有渤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大陆岸线长达18000余kmÎÒ¹ú½üº£ÒòµØÓò²îÒìÐγÉÐí¶à²»Í¬ÀàÐ͵ÄÉú̬ϵͳ¸ÛÍåɺº÷½¸到1993年底面积37另建有海洋野生动面积336两者面积374分布于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的海岸沿线和近海海域比较典型和重要的保护区有临高角等保护区青澜港广西山口福建龙海等红树林保护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等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等保护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2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逐年增加与其要求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动植物种类约占全球动植物区系的10ÓÉÓÚÎÒ¹úÌØÊâµÄµØÀí»·¾³ºÍÆøºòÌõ¼þÎÒ¹ú´ó²¿·ÖµØÇøÎ´Êܱù´¨¸²¸ÇµÄÓ°ÏìÌØÓÐÖÖ¼ÓÇ¿ÖйúÒ°ÉúÉúÎï×ÊÔ´µÄ¾ÍµØ±£»¤½«¶ÔÈ«ÇòÉúÎï¶àÑùÐÔ±£»¤×÷³ö¾Þ´ó¹±Ï×ÔÚ80年代得到充分发展全国共建立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284个国务院公布的中257个动物种和类群以及国务院环委会公布的中354个植物种的大多数都已得到有效的就地保护1 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 在284个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中面积1800其中保护大熊猫的四川卧龙甘肃白水江保护金丝猴的陕西周至保护东北虎的黑龙江七星粒子保护区保护长臂猿的海南坝王岭保护区海南大田坡鹿保护区等湖北长江新螺段和天鹅洲两白暨豚保护区新疆布尔根河狸保护区保护以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广东惠东海龟保护区江西潦河大鲵保护区保护珍禽及候乌的代表性保护区有吉林向海江苏盐忧西藏申扎甘肃尕海等鹤类保护区山东荣城山西庞泉沟陕西洋县朱江西鄱阳湖内蒙古达里诺尔保护珍稀鱼类和其它珍贵水产资源的代表性保护区有逊别拉河保护区长乐海蚌保护区广东海康白蝶贝和海南临高白蝶贝保护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如华南虎白颊长臂猿朱赤鹤等种群数量均在100只以下而忽略了一些常见野生动物种的保护如黄羊黑熊等以往的保护偏重于脊推动物而忽视了无脊椎动物贝类的保护这些物种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3Ãæ»ý104万ha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湖南洛塔保护区保护珙桐的湖北星斗山保护区保护桫椤的贵州赤水邻水等保护区保护苏铁的四川攀枝花等等吉林白河长白松保护区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保护珍贵药用植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广西龙虎山药材保护区虽然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已在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在保护区内的种群量比较有限这些种群极易遭受威胁有些经济药材植物极易遭受人为破坏也遭到偷采偷挖杜仲对此此外而常常忽视对草木及灌木植物的保护对环境改变特别敏感在今后的保护区发展规划中4 中国遗传资源的就地保护遗传资源是指驯化家畜动物我国农业历史悠久随着外来品种的引进使家畜和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发生深刻的变化土著品种已逐浙消失一批农作物野生亲缘种正遭受生存威胁这些野生亲缘种对改良作物品质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有我国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主要有塔域巴旦杏保护区等黑龙江老山头荷花保护区等遗传资源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是世界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在我国栽培的600多种作物中有237种起源于本国甚至尚未起步例如分布有3种野生稻随着农业开发不久将会消失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国际性关注的热点生物多样性公约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关键内容因此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应十分重视遗传多样性的就地保护5 结语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随着的生效和实施中国是该的缔约国之一制定并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为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1994一2050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该规划目标在2000年面积10到2050年达国土面积15然而参考文献陈昌笃中国荒漠的主要类型与经济开发1191陈昌笃谈我国草原的保护北京117Ö÷±à1993±±¾©19941993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报蒋明康中国环境科学424619941994-1995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THE IN SIT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Xue Dayuan, Jiang MingkangNature reserve establishment is th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Based on summing up the achivements of nature reserv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present status for all categories of reserves was presented, including their numbers, areas, distributions and managementsAlso the problems existed were analysed and the measures for enhancing in sit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were proposedBiodiversity, Nature reserve, In situ conservation薛达元, 男, 39岁, 副研究员, 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自然保护研究室副主任, 从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蒋明康, 男, 39岁, 助理研究员, 国家环保局南京环科所自然保护研究室, 从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