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年电大 闽台论述题答案

12年电大 闽台论述题答案

“闽台经济与文化”复习题集三、问答题1、2008.12.25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三通”终于实现了。

请联系2009年以来两岸三通的实际进展,谈一谈三通的意义。

两岸基本“三通”最直接的实质意义是船舶、飞机等航行器,不必在人为限制下停靠第三地,省下了燃料及时间;依据国民党智库内部的换算,台湾民众一年将可因此节省新台币310亿元的支出,转换用于实体经济,至少可贡献经济成长率0.01个百分点。

今天启动的两岸直航对台湾经济而言,实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代表了不再凡事负面思考的直观否定,是能以理性的逻辑,选择于己有利的对策与作为,让长期受制于两岸枷锁而畸形发展的台湾经济,终得以正常伸展,探触各种可能。

在实体经济层面,两岸直航不只是让两岸间的往来截弯取直,更是打通了台湾经济的血路;因为经济快速全球化、也因为中国大陆的崛起,让两岸航路限制所制约的,不只是两岸间的客货往来,也一起限制了台湾与世界经济舞台的链接,结果是台湾既未完全搭上大陆经济快速起飞的顺风车,更深陷经济边缘化危机。

因此,今天打开了两岸通道,形同一并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关卡;一如众多外商所言,两岸关系不仅不再是台湾经济的减分,还将是产出红利的加分。

但是,两岸渠道虽通,水到亦可预期,却非绝对必然;直航效益的展现,关键将在于齐心经营。

一如前述,两岸“三通”可以省下很多工本,但如果只是满足于当前既有的人货往返需求,“三通”的效益也就不过尔尔;真正重要的是,企业及台当局能在政策思维松绑及既有的产业优势下,运用刚刚打开的两岸通路,创造出更多样、更巨大的市场。

上海台北间的空运直航,最快只要82分钟,比坐高铁往返台北、高雄还短,这个时间就创造了空间,对两地间的人员往返、家庭形态、生活环境、人才训用带来巨大改变,而非仅是有利台商根留台湾而已;又如两岸邮政网络的结合,将提供邮购、网购的发展空间;再如已居世界要角的台湾科技产业,除了强化既有的全球运筹角色,面对彼岸竖排分工上行的压力,如何借用两岸直航掌握优势,可能是更为急迫的;此外,直航的效果还可考虑通过快速设置营运特区的方式,以高度的自由化吸引企业进驻而扩大。

这是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过程,直航只是台湾发展这条新经济之路的开端。

2、请谈谈闽台文化交流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答:闽台一水之隔,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且台胞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

种种民间文化艺术流传、盛行于闽台两地,备受两地民众共同喜爱,这为闽台文化交流奠定了独特的优势。

1)历史上多次的闽台间人口的交流。

特别是福建向台湾的移民,使得闽台两地血缘相亲,同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有着相同的生活习惯。

人是文化的载体,闽台两地同宗同源,天然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今天闽台人文的一致性。

2)地缘相近。

两岸隔海相望,地缘的优势使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3)闽台两地同文同语,有同样的文化起源。

闽台人民自古以来密切往来,共同创造了一脉相承、渊源深厚的闽台文化,文化交流的隔阂小。

海峡两岸使用的都是中文,这是两地人文一致性的又一表现,充分证明闽台两地人民都是龙的传人。

两岸有相同的语言基础,而语言文字是一个族群的人彼此传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

4)闽台宗教、民间信仰、建筑、民间戏曲音乐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是两岸联系的有力纽带。

5)两岸骨肉相连,两岸人民强烈的愿望更加促进两岸交流。

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可从以下措施来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 1)推进文化交流合作。

我省将促进海峡论坛机制化、常态化,不断提升两岸民间交流平台功能;加快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进建立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大力推动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办好各类民俗文化节庆活动,精心策划组织文化项目入岛交流;加强两岸族谱对接。

2)推进科技交流合作。

我省将吸引台湾科研机构、企业和科技人员共同创建科技创新平台、技术创新联盟;鼓励台湾同胞在闽单独设立或合作设立科技研发机构;有效对接台湾科技成果。

对台资企业从台湾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科技项目等,给予政策扶持。

3)推进教育交流合作。

我省将拓宽领域,创新闽台教育合作模式,重点推进“一园区两基建设,即在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和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推进“两岸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基地”和“两岸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为此,我省将积极推进闽台高等学校合作;推动闽台两地学生互换、学历学分互认;继续扩大对台招生规模,持续选派学生赴台学习;完善台湾人士子女在闽就学优惠政策。

4)推进卫生交流合作。

加大卫生领域对台开放,鼓励台商在闽投资建设医院和相关设施,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机制;推进闽台医护人员交流合作,鼓励双方医护人员开展对疑难重症病例的医疗合作、业务交流与培训;拓宽红十字组织和慈善事业交流合作。

5)推进人才交流合作。

我省将制定和完善台湾人才来闽通行、人事、税收、劳动和医疗保障等规范性措施;完善在闽台湾人才评价政策和办法,开展台湾专业人才参加职称评定、资格考试和认证试点工作;支持省内企事业单位聘用台湾优秀人才,鼓励取得大陆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来闽就业,鼓励台湾人才来闽创业、参政议政、参与社会管理。

3、为什么在拥有众多发展对台经济优势的前提下福建吸收台资还有许多限制因素?是什么使得台资向福建以外的其他地区转移?(1)主要是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的单向性,间接性与不平衡性是闽台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尽管两岸经贸关系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台湾当局的许多限制.台商来闽投资主要以间接方式进行,投资必须经过第三地注册公司转投资,只有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案可直接以台湾公司名义投资。

但资金仍要经过第三地汇入大陆。

由于台湾当局拒绝两岸直接通商,闽台贸易也只能通过第三地间接进行。

由于台湾当局严格禁止大陆资金进入岛内从事投资贸易,这也就造成闽台贸易单向性的不正常局面,同时也造成闽台贸易的极不平衡。

(2)近年来,台资企业有向江浙地区转移的趋势。

这主要是福建产业链较短,上下游配套能力偏弱,产业集群效应不强的原因造成的。

台资项目到福建投资,必须自成体系,投资成本高,无形中弱化了福建省投资项目的吸引力。

此外,福建省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特别是交通网络发展总体水平仍滞后于经济发展要求。

4、对台优势是福建最大的优势。

请联系书本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并进一步阐述福建应该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支持福建省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产业合作的前沿平台和紧密区域,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支持台商在闽投资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并采用先进技术的电子信息、船舶、机械、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项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兴业,推动建立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争取闽台在产业合作、投资贸易、市场对接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鼓励海西引进台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积极推动闽台产业对接。

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支持国家相关行业协会在福建举办两岸产业研讨、展览、对接等大型经贸活动,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鼓励建立与台湾产业配套以及大陆台资企业所需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支持设立“闽台信息产业合作交流促进中心”,建设以厦门湾、闽江口、湄洲湾等区域为主的闽台产业对接集中区。

会同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台办在福建联合主办“海峡论坛”及相关活动。

积极推进两岸信息产业等领域技术标准对接与合作。

加快推进两岸直达通信光缆建设,积极研究和推动台资企业在厦门等地先行开展离岸呼叫中心业务试点等相关工作。

(3)加快福建省台商投资区建设。

(4)优化提升原材料工业。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加快湄洲湾、漳州古雷等石化基地建设,支持建设湄洲湾闽台石化合作专区。

(5)改造升级消费品工业。

5、什么是“五缘六求”?它对于闽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有何意义?五缘六求:福建用来定义闽台关系的特定词语。

“五缘”指闽台之间历史上存在着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亲密关系,它们都是割不断的;“六求”指求密切的经贸关系、求两岸直接三通、求农业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旅游双向对接、求载体平台建设。

海峡咫尺,殷殷相望。

改革开放后,福建逐渐成为全国对台交流的“前沿平台”。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发挥福建的对台优势,一直把福建的对台工作作为全国对台工作大局中的重中之重来考虑,把发展闽台关系作为促进两岸关系的重点来部署,把重要的对台活动安排在福建,把重要的对台工作交给福建办,把重要的对台政策措施首先安排在福建实施。

在中央的直接支持下,福建进一步确立了对台工作的目标任务,形成了明确的对台工作思路。

海西战略打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都曾对福建的工作进行指导,希望福建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主题,进一步加强闽台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在对台交流交往方面积累更多经验,取得更大进展,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构建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5年多来,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下,省委、省政府紧密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依托“五缘”优势,努力践行“六求”作为,积极探索、力求创新,注重运作、先行先试,不断推动对台各项交流与合作向宽领域、高层次、纵深化方向发展,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构筑了前沿平台。

6、最近几年来,中央和国家部委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对台措施中,福建都身处其中并扮演重要角色:中宣部牵头在泉州建设目前全国惟一的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文化部决定把福建建设成为国家级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国家批准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全省;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毫无疑问,对台优势是福建最大的优势。

请联系书本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并进一步阐述福建应该如何发挥这一优势。

答:闽台一水之隔,地缘相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血缘相亲,且台胞百分之八十祖籍福建。

历史上多次的闽台间人口的交流,决定了今天闽台人文的一致性。

闽台宗教、民间信仰、建筑、艺术、文学等都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是闽台联系的有力纽带。

所以,对台优势是福建最大的优势。

福建进一步发挥这一优势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1)整合已有特殊政策,寻求国家更多政策支持。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外资会集中流向国家重点发展和给予较多优惠政策的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