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类药物
PI 为5.05,在250C水中的溶解度为0.011,在750C 水中溶解度为0.052.溶于无机酸及无机盐,在热碱 液中可被分解
27
(一) 水解法
胱氨酸结构
28
L-胱氨酸-工艺路线
水解、中和、粗制、精制
29
L-胱氨酸-工艺讨论
(1)影响毛发蛋白水解的因素
酸的用量、水解时间、水解温度。
* R CH COOH NH2
3
α-氨基酸的构型
除Gly外,分子中α-碳均为手性碳原子,有旋光异构体。 构型习惯上采用D/L法标记。不论含几个手性碳原子,以 α-碳的构型为准。
COOH H NH2 R
D-α-氨基酸
COOH H2N H R
L-α-氨基酸
COOH H 2N H CH 3
L-α-丙氨酸
17
(三)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中应用
5.用于肿瘤治疗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偶氮丝氨酸,氯苯丙氨酸,磷天冬氨酸及重氮
氧代正亮氨酸等。
偶氮丝氨酸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及霍奇金病.氯
苯丙氨酸用于治疗肿瘤综合症,减轻症状.磷天冬氨 酸用于治疗B16黑色素瘤及Lewis肺癌.重氮氧代正 亮氨酸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
O2N F Sanger试 剂 ( DNFB)
NO2
NO2 ( DNP )
H2O2 或 KMnO4 , 酶
RCCO2H NH 亚 基 氨 酸
H2O
NH3 + RCCO2H ( 催 下 蛋 质 解 酶 化 的 白 分 代 的 要 程 谢 重 过 ) O
11
3.氨基酸羧基的反应
OH
-
RCH CO2 NH2
HCHO
氨 酸 和 醛 应 氨 RCHCO2H 或 RCHCO2H ( 基 能 甲 反 使 基 碱 消 , 而 后 可 N CH2 N(CH2OH)2 的 性 失 因 随 就 用 碱 滴 羧 的 量 来 定 基 含 )
RCHCO2H NH2 ( 基 反 ) 氨 的 应
Ac2O 或 RCOCl
RCHCO2H
二.氨基酸类药物的制造方法
生产概况
目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达一百多 种,氨基酸类药物的应用不断扩大,形成一个 新兴的工业体系,称氨基酸工业。天然氨基酸 的总产量已达百万吨。
20
二.氨基酸类药物的制造方法
1.水解法
2.发酵法
3.酶转化法 4.化学合成法
21
(一) 水解法
1.基本原理与过程 以毛发、血粉及废蚕丝等蛋白质原料,通过酸、碱或酶 水解成多种氨基酸混合物,经分离纯化获得各种药用氨基 酸的方法,称水解法。
碱水解法
水解完全,色氨酸 不被破坏,不腐蚀 设备
一般很少采 用
用于制造蛋白 胨、水解蛋白、 氨基酸生产比 较少用
23
酶水解法
用胰酶或胰浆、微生 物蛋白酶等,在适宜 的PH、温度、一定 的时间和酶浓度下水 解蛋白质
反应条件温和;氨 基酸不被破坏;不 发生消旋作用;设 备简单;劳动条件 较好
(一) 水解法—氨基酸分离
9
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受溶液pH的影响而存在着下列平衡:
H+ OH
-
R CH COO NH 2
pH>pI
R CH COO + NH 3
pH=pI
_
H+ OH
-
R CH COOH + NH 3
pH<pI
偶极离子--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移动,此时溶液的 pH值称为等电点(pI)。 酸性氨基酸 中性氨基酸 pI pI 2.8~3.2 5.0~6.3
水解法生产氨基酸的主要过程为水解,分离,结晶静制. 分酸水解法、碱水解法和酶水解法。
22
(一) 水解法—蛋白质水解
名称 水解条件
用6~10ml/L HCl(或 1.8~2倍工业HCl或 4mol/L ),在110~ 120°C下,水解 12~24h 用6mol/L NaOH或 2mol/L , 在100°C水解6h
18
(三)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中应用
6.其它氨基酸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天冬氨酸:钾镁盐可用于恢复疲劳;治疗低钾症
心脏病、肝病、糖尿病等。 半胱氨酸:能促进毛发的生长,可用于治疗秃发 症;甲酯盐酸盐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等; 组氨酸: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用于心绞痛, 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
19
常用的有结晶与重结晶或结晶与溶解度法相
结合. 如丙氨酸在稀乙醇或甲醇中的溶解度较
小,且pI为6.0,故丙氨酸可在ph6.0时,用50%冷
乙醇结晶或重结晶加以精制.
26
(一) 水解法
2. 用水解法生产氨基酸的品种及工艺
L-胱氨酸存在于所有蛋白质分子中,尤以毛、 发、蹄甲等角蛋白中含量最多,其分子由两分子 半胱氨酸脱氢氧化而成,含两个氨基、两个羧基 和一个二硫键。
2、与亚硝酸反应 3、与甲醛反应 4、氧化脱氨反应 5、脱羧反应
6、配位反应
7、与茚三酮反应
8
1、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 氨基和 羧基,可与酸反应生成 铵盐,又可与碱反应生成羧酸盐,因此氨基酸具有酸、 碱两性性质。
R CH COOH NH2
R CH COONH3+
偶极离子
分子内的氨基和羧基能相互作用形成内盐。内 盐同时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为偶极离子。 氨基酸在结晶状态是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的。
( α -氨 酸 氨 上 共 电 对 氢 因 基 中 基 未 用 子 和 + 离 结 生 子 合 成 失 了 核 应 NH3 , 去 亲 反 NHCOCH3 的 力 加 相 于 氨 游 的 可 能 , 入 当 使 基 离 碱 加 反 ) 速 应 RCHCO2H NH NO2 ( 色 物 黄 产 ) ( DNFB的 生 , 于 基 分 ) 衍 物 用 氨 酸 析
(1)溶解度法 依据不同氨基酸在水中或其他溶
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如利用酪
氨酸与胱氨酸在热水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2)特殊试剂沉淀法 系采用某些有机或无机试 剂与相应氨基酸形成不溶性衍生物的分离方法。 如精氨酸与苯甲醛生成沉淀,盐酸去除苯甲醛即 可得精氨酸.
24
(一) 水解法—氨基酸分离
-
CH3OH HCl RCHCO2H NH2 (羧基的反应) R'NH2
RCH CO2CH3(酯化) NH2 RCH CONHR'(生成酰胺) NH2 RCH CH2OH NH2
LiAlH4
12
氨基酸(amino acid, A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 单位。 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不断分解与合成,在机体 内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任何一种氨基酸的缺乏及 代谢失调,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机体代谢紊 乱甚至疾病.
4
天然蛋白质水解得到的α-氨基酸几乎都是L构型。
(一) 分类
α-氨基酸根据R基分为 根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为 中性氨基酸 碱性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脂肪族氨基酸
芳香族氨基酸
杂环氨基酸
氨基数 = 羧基数 氨基数 > 羧基数 氨基数 < 羧基数 赖、组、精 谷、天冬(氨酸)
多按其来源或性质而命名
5
二 十 种 氨 基 酸 的 化 学 结 构
(2)提高收率,通过控制好水解、中和、过
滤三个环节。
一般收率在3-4%,最高可达8%。
30
L-胱氨酸-作用与用途
胱氨酸是最早发现的氨基酸.胱氨酸比半胱氨酸稳
定,它在体内转变为半胱氨酸后参与蛋白质合成
和各种代谢过程。L-胱氨酸具有增强造血功能,升
高白细胞,促经皮肤损伤的修复及抗辐射作用.临床
上用于治疗辐射损伤,重金属中毒,慢性肝炎,牛皮
氨基酸类药物
1
氨基酸类药物
一. 氨基酸类药物概述及分类
二.氨基酸类药物的制Hale Waihona Puke 方法三.氨基酸输液2
一. 氨基酸类药物概述及分类
羧酸分子中一个或一 个以上氢原子被氨基 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称为氨基酸。 在自然界中组成生物 体各种蛋白质的氨基 酸有20余种,除Pro其 分子结构的共同特点 是都有一个α-氨基, 故统称为α-氨基酸。
微生物利用碳源、氮源及盐类几乎可合成所有
氨基酸,目前绝大部分氨基酸皆可通过发酵法
生产。产品都是L-型氨基酸。
缺点:产物浓度低、设备投资大、工艺管理要
求严格、生产周期长、成本高
35
3.发酵法生产的氨基酸品种及工艺
L-赖氨酸存在于所有 蛋白质中,为人体必需 氨基酸之一,化学名称 为2、6-二氨基己酸,易 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 和乙醚,pI为10.56。分 子式为 C6 H14 N2O2
(3)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吸附力 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如颗粒活性炭对酪 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的吸附力大于非芳香族 氨基酸的吸附力,故可以从氨基酸混合液中将 上述的氨基酸分离出来. (4)离子交换法 利用离子交换剂对不同氨基 酸吸附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25
(一) 水解法—氨基酸的精制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是治疗蛋白质代谢紊乱、蛋白 质缺损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重要生化药物。也 是具有高度营养价值的蛋白质补充剂。
13
(三)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中应用
1、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及其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必需氨基酸—人和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需
要由食物供应,称为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输液
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 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 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组氨酸是幼儿所必需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