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


且便于操作的研究内容

教育实验中人的主观因素有可能使
研究获得的资料和结论受到干扰

复杂的心理效应

教育实验法受到伦理和社会因素的 限制 教育实验样本容量有限,不可避免

地存在误差

三 、 教 育 实 验 研 究 的 类 型
从实验的目的看,可分为探索性实验、 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 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检验新的假设是否成 立的实验研究。 鉴别性实验是比较二个或二个以上教育因素 的实验研究。 验证性实验是对他人已经研究并得出结论的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
课 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授课人:李适

教育实验研究,就是研究者根据一
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 对被试(教育对象)施加可操纵的 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 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
一 基、 本教 概育 念实 及验 其研 特究 点的
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
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实验设计 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实验的具体实施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选择和确定实验课题

一 、 实 验 的 准 备 阶 段
具有研究价值 具有可行性

提出实验假设 选择实验模式和实验对象 制定实验方案


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各项数据及资料,申请结题。

七、实验的组织 本课题归教务处领导,课题组成员由电教小组 及有关教师组成。 组 长:李国方 课题负责人:朱中俭 课题组成员:刘国建 蒋息芳 张浩新 陈劲松 顾 小国 王惠琴 孙丽娟 何 群 刘建英 李彭丰 杨炳全 周彩霞 蔡永庆 孙小红
评价:结构尚可,选题及内容均欠规范!

五、实验目标

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构建自主、创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与只采用传统方法的教学进行对比,验证现代教育技术在构 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

五、实验目标(续)


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行对比性研究,寻求现代教育技 术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创 造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可行方法。 通过实验,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在学校中起到带头作用,写出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论文、课例, 制作出合适的教学课件。
和对比组

自变量:
“不同的评价方式:表扬、批评”

因变量:
“学生学习成绩”

无关变量:
“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
教 育 实 验 研 究 的 基 本 特 点

教育实验具有教育性
A.内容须服从于教育目 的与人的发展的需要 B.实验假设的正面性
教育实验要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 因果关系

根据实验揭示变量之间质和量的关系的不同, 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第二节 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自 变 量 、 因 变 量 、 无 关 变 量

自变量

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它是能独 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研究对象行为或者有关 因素发生相应反应的变量。 学生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智力发展 与某个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 叫无关变量。

因变量


控制变量


例1:不同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 大学)的师生课堂交往研究。 自变量:不同的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
中、大学
因变量:测量出的师生课堂交往各项指标的
分数
实 例

例2:学校地理分布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对 学校态度的研究。 自变量:学校地理分布,分3类:城市、城

主要任务

二 、 实 验 的 实 施 阶 段
创设验证假设的条件(操作自变量、控 制无关变量)

观察假设的现象是否发生(观测因变量 变化)
收集验证假设所需要的资料


注意点

实验要体现正面教育性
被试必须保持正常状态
必须认真考虑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会不 会产生不科学的结论

进行试探性的实验

2.因变量:教学效果
分三方面内容: (1)学习成绩(知识的掌握) (2)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 (3)教师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 注:自我效能感: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
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动力, 而且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位优秀教师必备这种期望 。

二、实验假设

学校的生存,有赖于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的高低,除跟师资有关 外,还跟学生有关。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 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过程中,教 师如果能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能够科学而又合理地运用现 代教育技术,就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
镇、乡村
因变量:对学校态度的各项指标分数

实 例

例3:两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对5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效果 自变量:两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练 习法 因变量:学生数学成绩 例4:男、女教师职业态度研究。 自变量:教师性别:男、女 因变量:职业态度各类指标分数。
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

六、实验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

2001.12——2002.8
⒈课题变更申报,⒉广泛收集理论学习材料,课题组成员认真学 习、领会;⒊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2002.9——2004.10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2004.11
问题,再进行重复性研究。

从研究条件的控制上看,可分为实验室 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 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 现场实验法是在现实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 下进行的实验研究。

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系统操纵自变量的程度和 内外效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
教 育 实 验 研 究 的 类 型
三 、 实 验 的 总 结 阶 段

整理实验资料 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的注意事项 要以陈述事实为主 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应遵循撰写报告的常规:结构清晰、 材料翔实、逻辑严密、结论严谨 要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育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 题目、署名、前言、实验的目标和原 则、实验的内容(或实验的因素)、 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的结果与分 析、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实验研究报告·实例
教师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 因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 晰地凸显出来。以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 题,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 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 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操作性定义:

1.研究中包括的个体:所有C学校3年级的学生 2.方案A:从Y出版社买来的材料以及活动建议 3.方案B:从X出版社买来的材料以及活动建议

自变量:阅读材料——A和B 因变量:阅读分数的增加
第三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教育实验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教 育 实 验 研 究 的 基 本 程 序

教育实验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设形式 表现出来

研究者可以操纵或控制某些变量,人为地创
设一定的情境

教育实验研究具有可重复性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

实验对象(未完成的人)、物质手段(非实验 室)、研究方法(难精确量化)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 教 育 实 验 的 局 限 性

教育实验只适合研究自变量数目少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发表的考察 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一文中就指出:“新的教育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 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 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 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 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实施主体教育是当代世 界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贯穿着突出受教育者 主体地位、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素质的主导思想。实施主体性教育是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通过视觉、 听觉、多媒体等,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为此, 我们规划了本实验研究方案。
例1.在学校C中,研究两种阅读方案(A和B)对3年 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研究假设:(1)对不同阅读成绩的学生,用方案A教学阅读成
绩的平均增加分数与用方案B教学的平均增加分数之间没有差异。 (2)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后30%的学生用方案A 来教,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来教的平均增分。(3)按照原有 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前30%的学生用方案B来教,其平均增 分大于用方案A来教的平均增分。(4)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 那些得分在中间40%的学生用方案A来教与用方案B来教其平均增 分没有差异。


实验目的和指标 实验变量 分析和选择实验对象 实验处理方法 制定实验程序和控制措施 实验的组织领导、实验时间的安排、 经费设备来源、实验的技术准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