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PPT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PPT

❖ 卵巢炎:发生于5%的成年女性,可出现下腹疼痛。
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
❖ 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
和中上腹疼痛和压痛,发病率低于10%。
六 实验室检查
(一) 常规检查:WBC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
有并发症者WBC可以升高。有肾损害者尿中可出现 蛋白和管型。
(二) 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90%的患者
八 治疗原则
(一) 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酸性
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
八 治疗原则
(二)对症处理 ❖高热——退热剂或物理降温。 ❖疼痛——止痛、镇静剂。 ❖脑膜脑炎时——酌情使用脱水,并短期用激 素。 ❖睾丸炎——丁字带托住阴囊,局部放置冷水 袋减轻疼痛。 ❖胰腺炎——禁食、输液、止痛、使用抗生素 。
早期患者 隐性感染者
学龄儿童 无免疫力的成人
患者腮腺肿大前6d至肿大后9d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 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
腮腺炎病毒
通过飞沫侵入呼吸道
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
血循环
腮腺炎
腮腺
中枢神经系统
进一步繁殖 再次进入血流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治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目录
1
概述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
5
临床表现
6
实验室检查
7
治疗原则
8
预后与预防
一 概述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 主要临床特征是腮腺肿胀和疼痛
预防
❖ 隔离病人直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
❖主动免疫目前已有麻风腮三联疫苗应用于预 防,取得了良好保护作用。
❖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 蛋白过敏者不能使用腮腺炎活疫苗
谢谢大家
• 起病1-2 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2-4 d后对侧肿胀; • 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弥漫性肿大,表面灼热,有弹性 感及触 痛; • 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 • 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 • 下颌下腺或舌下腺亦可以受累。
LOGO









发病早期有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血脂肪酶增高有 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三) 脑脊液检查:有腮腺炎而无脑膜炎症状的
患者约半数白c计数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
七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流行病史及密切接触史,腮腺肿大 的特点及血R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为单侧,局部红、肿、热、 痛明显,可有波动感,腮腺管口有脓液,WBC 及中性↑。 2.急性淋巴结炎:耳前,颈浅上和下颌角淋巴 结发炎时,局部疼痛较重,有头面部或口咽部 感染灶,周围血象WBC和N↑。
八 治疗原则
(三)抗病毒治疗:
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静 脉滴注,有报告应用干扰 素治疗成人腮腺炎合并睾 丸炎患者。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 用:
对重症或并发脑膜炎患者 可应用地塞米松,5到7天 。
九 预后与预防
预后: 腮腺炎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为0.5%-2.3%, 主要死于重症腮腺炎病毒性脑炎。
脑膜炎
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腺体和器官
7
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
腮腺炎的病理特征:非化脓性炎症
导管壁C肿胀 淋巴细胞浸润 间质组织水肿
腮 腺 导 管 阻 塞
淀 粉 酶 潴 留
淋 巴 管
血 流
血尿中淀粉酶升高
五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 前驱症状可有中度发热、头痛、乏力、肌痛等 腮腺肿胀是最突出的症状。





LOGO
下颌下腺肿大
五 临床表现
卵巢炎
胰腺炎
五 临床表现
❖ 脑膜炎: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一般出
现在腮腺炎发病后4-5d,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 ,一般症状在一周内消失。
❖ 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又出现发热,睾
丸明显肿胀和疼痛,睾丸炎一般为单侧,约1/3的病 例为双侧受累。急性症状持续3-5d,10d内逐渐好 转。
二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是 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人 是唯一的宿主。
❖ 病毒存在部位:病程早期可从唾液,血液,脑脊 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病毒
❖ 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低,加热至56℃20分 钟或甲醛、紫外线等很容易使其灭活,但在4℃ 低温条件下可存活数日。
三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飞沫传播
• 易感 人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