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我对法学专业的认识
课程名称:新生研讨课
题目:经济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我对本专业的认识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经济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
-对法学专业的认识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
后来含义几经演变,其狭义指对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而我所在的专业,就是法学。
在当今经济决定一切的年代,很多人认为,只有先搞好经济,有了经济基础才能有余力和精力去考虑人文文化、社会科学。
其实不然,就我的专业法学来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经济时代,尤其需要法律
来约束社会中的经济行为。
从法律的作用来讲,法律具有明示作用。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
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
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实现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法律具有预防作用。
对于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
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们知晓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这样人们在日常的具体活动中,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自觉地调解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来达到有效避免违法和犯罪现象发生的目的。
严格及时有效的执法也可以警示人们,未违法,违法必受罚,受罚不可变通也。
这样可以在每一个人的心底上建立起一道坚不可崔的思想行为防线。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收到欲方则方,欲圆则圆的良好的规范效果。
法律的校正作用。
也称之为法律的规范作用。
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
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
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校正。
法律具有扭转社会风气、净化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效益。
理顺、改善和稳定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和文明程度。
作为一个真正的法制社会则是一个高度秩序、高度稳定、高度效率、高度文明的社会。
这也是法制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性的作用。
现代经济社会下,法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社会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正如韦伯所说,理性的制度在技术上优越、有效率,因此对经济增长起支持作用。
今天,随着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以及非营利部门对需要加强发展中国家的法制的鼓吹,法律和发展的关系问题再一次成为制定发展政策首要关注的焦点,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再度占有主导地位。
在改革开放步入现代化的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两条主线:一是经济改革,一是法制建设。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后,经济改革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方向,法制建设则开始被灌注以法制的内容。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法制的关系,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思考和讨论。
法律制度的完善虽然并不是导致长期持续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但是,如果中国要保持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种符合基本法治要求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是绝对有必要的。
中国几乎不可能例外于法制是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这个一般性原则。
经济改革和发展加强了对法治的需求,
而法律改革和法治则有助于经济发展,二者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