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试卷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梦微之(唐)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唐)元稹①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
“梦”是诗中寄托情思的载体,“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
上面两首诗都写了梦,却各有异同,请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用入梦表达思念之苦,为自身遭遇的郁闷,同病相怜的悲苦。
白诗中有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中有对朋友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从写法上看,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你,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解析】【分析】考查两诗歌“梦”的含义。
要求从写法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
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但写法截然不同。
白诗是这样四句:“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
诗从对面着墨,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
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
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惟梦闲人不梦君”。
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
再说,元稹这首诗是次韵和诗,在韵脚受限制的情况下,别出机杼,更是难得。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写了梦,用入梦表达思念之苦,为自身遭遇的郁闷,同病相怜的悲苦。
白诗中有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中有对朋友关心自己的感激之情。
从写法上看,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
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能入梦,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你,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南湖早春①(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②,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③黄鹂语未成。
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⑤减心情。
【注】①本诗白居易遭到贬谪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
②发:开花。
③舌涩:指言语不流利。
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④不道:不是说。
⑤衰病:衰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景象,最后两句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
B. 颔联“乱点”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异曲同工,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
C. 第四句中“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蘋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蘋的茂盛。
D. 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抓住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来写,白雁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
【答案】(1)A(2)以乐景写哀情。
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
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分析】(1)A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主要是直接抒发作者对南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不准确,有喜爱,但主要表达的是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2)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人正是以南湖早春景色的生机勃勃、明媚可爱,反衬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抒发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心欣赏的消沉郁闷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A;⑵以乐景写哀情。
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的景象。
渲染了清新明丽、生趣盎然的氛围。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仕途不顺的忧闷心情,以乐衬哀,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本题考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古诗的能力。
古诗的写作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借物抒情、用典等。
答题时要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两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来写景,周密用“________”形象表现蝴蝶流连花从的情态,赵翼则认为秋风“________”,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
(2)两诗都以《野步》为题,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烂醉;管闲事(2)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悲苦、愁苦)之情。
【解析】【分析】(1)周密在诗中,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
赵翼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
(2)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机和春天的活力。
表达了沉醉在美好春光里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枫叶红头发白本是自然地规律,作者却将其原因归结为秋风的“管闲事”,以悖于常理的方式来实现抒情上的曲折效果,无理而妙。
故答案为:⑴烂醉;管闲事;⑵周诗通过描绘郊外麦陇翠绿、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之情;赵诗通过勾勒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在郊外闲游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岁月无情、年华已逝的无限怅惘(悲苦、愁苦)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境之间的关系如何等。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苏幕遮①·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苏幕遮:词牌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碧云天”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
B. “山映斜阳”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
C.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
D. 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
(2)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2)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⑴C项错误,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此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
故答案为:⑴C;⑵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
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
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答案】(1)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2)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解析】【分析】⑴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