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局限性的原因。

知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标志,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让学生学会使用从主观、客观不同范畴,源流际会的综合分析方法探究历史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在阅读“探索与争鸣”中关于青年马克思的材料的过程中,感悟“伟大的志向造就伟大的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2.让学生在学习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这些伟大的思想在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的过程中,在感慨“思想的力量”的同时,对杰出的思想家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难点: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演变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工业革命开启了财富新源泉,但资本和劳动对立的社会矛盾,也因此日趋尖锐。

工业化初期的西欧社会,冲突迭起,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由此导入新课。

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空想社会主义1、背景:插图《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开始快速发展。

法德等国的工业化,也在深入推进中。

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劳资双方矛盾加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空想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插图《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请大家阅读P52页,归纳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的主张、实验项目和结果。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充满着人文关怀,都对理想社会作了设想,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但它把社会主义看成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努力失败了,但是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一句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

(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前提)插图《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机器大工业要求相互联系的各个生产企业密切配合,但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只能在单个的资本家企业的有组织生产上得以实现,造成整个社会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机器大工业生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但由于掌握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发展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高额利润,因此他们在拼命扩大生产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工人的剥削,使劳动人民购买力的增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现象正是造成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

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

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

在业工人也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

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工业革命的初期发生的早期工人运动,一般表现为焚烧工厂、捣毁机器、殴打工厂主的自发斗争,这时的工人尚不能把机器同使用机器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区别开来。

18世纪晚期,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联合起来互相支持的必要性,开始组织工会,进行罢工斗争,使工人运动和工人斗争的水平提高了一步。

(2)、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英国的宪章运动,则是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从一开始就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在运动结束时才做到的事情,即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

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去反对自己敌人的敌人,即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

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依据列宁的观点,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

(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主观条件)因为只有深入工人群众,才能了解工人阶级的现状和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应重视理论的作用,特别是对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行科学的论证。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的国度里几乎同时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并密切合作,于同年开始全面创立科学理论的工作。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为前者揭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必然产物;而后者则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力量,这样就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5)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插图《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而且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他们在创立革命理论的同时,也着手进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

1846年到1847年在布鲁塞尔建立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把各地的社会主义者联系在一起,为筹备建党作了不少工作。

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2、1848年2月马、恩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阶级斗争学说;2)资产阶级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3)无产阶级专政思想;4)暴力革命;5)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Working men of all countries, unite!)。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理由是:(l)《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具有新思想原则、新组织结构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

1846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宣传革命理论,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则是马、恩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马、恩为其起草了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2)《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同时还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总之,《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的前程。

从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完善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马、恩回到德国,投入实际革命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恩主要在英国活动,继续领导工人阶级斗争,同时结合欧洲工人阶级革命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新的实践,不断吸取新的经验,不断进行理论上的探索,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进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理论的意义再重大都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体现出来,巴黎公社就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伟大尝试。

小结:略结合P55页探索与争鸣,思考:(1)通过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青年马克思的认识答: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起为人类幸福而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

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动下,马克思刻苦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亲自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关心人类的疾苦,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工人的苦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使下,马克思不畏种种迫害,不计个人得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工人的解放、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2)你有过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吗?谈谈你的价值取向。

开放性题目,可以畅所欲言。

建议: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在认可价值取向多元性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考虑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要有社会责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