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新课标理念解读

化学新课标理念解读

化学新课标理念解读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理念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学习兴趣——化学学习的前提化学课程应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去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感受生动有趣的化学变化,引导和激励学生去探究物质的内部奥秘,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所在。

不同的物质其内部结构不一样,结构不同带来性质的不同,改变结构就产生了新物质,也就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通过这些“神奇”的探寻,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教学时应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学生建立自信。

另外,教学中还要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的、历史的、前沿利学的一些素材用于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志向。

(2)面向全体、突出差异——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面向每一个学生,为其创造平等学习的机会。

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应考虑到全班同学都可看到,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等。

这样,让所有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使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面向全体并不是“一刀切”,应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关注个体差异,使不同水平层次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课堂问题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课外的辅导等,要做到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机会均等的教育。

(3)体验科学探究——新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应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探究学习机会,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把C0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知识设计成“C02溶于水后的溶液中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按照科学探究的历程来完成学习任务。

又如把“原子内部结构”的学习设计成对都教材中“原子模型示意图”的问题探究——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讨论你能得有关原子结构的哪些信息? (4)提高科学素养——新课程的宗旨新课程强调的科学素养主要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得以体现,并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成三维目标的实现,以达到应有的科学素养要求。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改变只注重知识技能学习的教学思想,也要强调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学会方法、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5)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应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拓展学习广度,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化学与社会、科学、生活间的联系,及其发挥的重大作用。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