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刘万元)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刘万元)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园洲梁契权学校 张镇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28~3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在操作、观察、归纳、反思等活动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意识,培养研究问题的规划能力和反思意识。

3.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积累研究分数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1.情境:李叔叔要粉刷一面长方形的墙壁,他每小时粉刷这面墙壁的 15
米。

根据这条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2、如果老师想知道3小时织多少?
12
小时织多少? 23
小时织多少? 3.列式。

15 ×3 15 ×12 15 ×23
师:15 ×3是学过的分数乘整数,等于35。

下面二题有什么不同? 4.引出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理解意义,初步体会算法。

1.用画图的方法研究×。

⑴规划研究方法。

师:对于分数乘分数,应该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画图)
想:用画图的方法研究 15 ×12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⑵同位合作画图。

⑶展示交流。

生: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取了1份,就表示出了15。

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再取1份,就是15 的12。

⑷对比分析画法。

不管怎么分,分的过程是一样的,现在把分的过程再细化些,我们一起来经历一遍。

⑸演示课件,规范过程,明晰意义,初步感知算法。

⑹板书得数。

15 ×12 =110 2.自主用画图的方法研究
15 × 2
3 。

⑴师:画之前,想一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然后自己动手画出来。

⑵自主画图。

⑶展示交流。

这23 是谁的23 ,怎样看出2
15 ? ⑷板书得数。

1
5 × 2
3 = 2
15 。

3.共同研究35 × 3
4 。

课件出示:李丽每小时能织3
4 米,3
5 小时织多少米?
列式:35 × 3
4 。

师:要画图表示3
5 × 3
4 ,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生说师课件演示画图过程。

(1) (2) (3)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课件显示) 15 ×12 (图)表示求15 的12 是多少? 15 ×23 (图)表示求15 的23
是多少? 35 ×34 (图)表示求35 的34
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实际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猜想算法,理解算理。

1.猜想算法。

7125 ×38
师:画图的方法好,但也有局限性。

其实我们的数学学习不能老是停留在画图上,还得要探索一种更有效、更通用的方法。

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生: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

师:如果按照这个猜想,那47 ×35
应该怎么算呢?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呢?还得需要验证。

2.初步理解算理。

课件演示47 ×35
画图过程,初步理解算理。

总共分了几份?你是怎么知道的?
3.巩固算理。

4.明晰算理。

师:回想我们的验证过程,想一想,分母相乘实际是算的什么呢?分子相乘又是算的什么呢? 分母相乘→一共分了多少份
分子相乘→最终取了多少份
5.得出结论。

板书:分母相乘作分母,分子相乘作分子。

四、巩固练习。

1.练习:59 ×78 ,766 ×1114。

2.初步理解约分的算理。

五、回顾学习过程,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1. 提升数学方法。

数形结合
2.回顾学习过程。

经历举例、猜测、验证、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