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doc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doc

中医内科住院病历范文
姓名: 陈祖华性别: 男病案号 :121109
年岁:56 岁婚况:已婚作业:务农
出生地:武汉民族:汉国籍:我国
家庭住址:黄陂区前川街++村++号邮政编码:430300
入院时间 :2012 年 04 月 12 日 10 时 07 分
病史搜集时间: 2012 年 04 月 12 日 10 时 20 分
病史陈述者:患者自己可靠程度:可靠
发病节气:清明
主诉:头晕目眩一周,加剧二天。

现病史:患者近一周来渐觉头晕,继而目眩,时觉右侧手麻、肢体乏力,且劳作后加剧。


村卫生室就诊(用药不详)三天症状无减轻,近二天来而且症状加剧而入院。

入院时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对答自如,呈缓慢病容。

患者自发病以来,头晕头痛目眩,失眠惊悸,精力
不振,神疲倦力,时有肢体麻木,无口眼歪斜等症,舌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滑。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可,无高血压病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及处伤史。

个人史:出生于本地,无当地病及当地病史、作业病史。

因作业性质,平素夜间劳作较多,
易受寒湿,长期睡觉较少,无不良嗜好,无吸烟史,少量喝酒。

婚育史:25 岁成婚,爱人身体尚健,有一男二女,身体健康。

过敏史:否定有食物过敏及药物过敏及过敏史。

家族史:父母早年去世,死因不详。

望诊:患者神志清楚,但精力不振,神疲倦力,皮肤无斑斓,粘膜无充血,全身皮肤粘膜无
黄染,表浅淋巴无肿大。

头颅正常无变形,头发疏密、色泽、分布均正常。

眼结膜无充血,
巩膜无黄染,角膜清楚,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活络。

外耳道通畅,无失常分泌物,口
唇红,无紫绀。

齿列正常,牙龈无出血或肿胀,口腔粘膜无疱疹、出血、溃疡,咽充血(-),
双侧扁桃体不大,伸舌居中。

气管方位居中。

甲状腺无肿大或结节。

胸廓外观对称,无变形,肋空地正常,乳房大小正常,胸廓对称,无桶状胸,呼吸均匀,腹部平坦,无凸起。

二阴未
查,脊柱四肢生理曲度存在,无变形,运动度不受限、两头肌肉无严峻。

关节无红肿,活动
度正常,无变形,双下肢无水肿。

舌象:舌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滑。

闻诊:言语流利,表达清楚,对答自如,无咳嗽、呃逆、嗳气、哮鸣、嗟叹等失常动静。


特殊气味,双肺侧呼吸活动度正常,叩诊清音,肺肝浊音界、肺下界、呼吸时肺下缘移动度
均正常。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哮鸣音等。

心率80 次/分,节
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问诊:患者陈祖华,男, 56 岁,一周前无明显诱因渐觉头晕,继而目眩,时觉右侧手麻、
下肢乏力,失眠惊悸,精力不振,神疲倦力。

平素身体尚可,无高血压病史;无神经系统疾
病及处伤史。

因作业性质,平素夜间劳作较多,易受寒湿,长期睡觉较少,无不良嗜好,无
吸烟史,少量喝酒。

父母早年去世,死因不详。

爱人及子女身体健康。

切诊:头颅无失常凸起凹陷,乳突及副鼻窦无压痛,肝、胆囊、脾脏未触及,全腹柔软,无
压痛及反跳痛,不拒按。

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和包块。

双肾无叩击痛。

膀胱未及,输
尿管无压痛点。

脉象:六脉弦细滑,右关弦,左细滑。

体魄检查:T 36.5℃,P81 次/分,R 20 次/分.BP l20/80mmHg 。

,身形较稳健,。

言语清楚,
无咳嗽、呃逆、嗳气、哮鸣、嗟叹等失常动静。

双肺侧呼吸活动度正常,叩诊清音,肺肝浊
音界、肺下界、呼吸时肺下缘移动度均正常。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
擦音、哮鸣音等。

心率80 次/分,节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全腹柔软,无
压痛及反跳痛,不拒按。

肝、胆囊、脾脏未触及。

腹部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和包块。


鸣音正常。

二阴及排泄物未查。

脊柱四肢无变形,关节无红肿、苦楚,活动度正常,无变形,双下肢无水肿,无明显肢体不适。

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四诊摘要:患者陈祖华,男性,平素身体尚可,无高血压病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及处伤史,
无不良嗜好,无吸烟史,少量喝酒。

一周来渐觉头晕目眩,失眠惊悸,精力不振,神疲倦力,时有右侧肢体麻木,无口眼歪斜等症,舌淡,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滑。

辨证分析:从四诊来看,缓慢起病,由于患者平素夜间劳作较多,易受寒湿,加之睡觉较少,身体较为疲倦致,使气血瘀滞,血瘀气滞则络脉受阻,头晕目眩,失眠惊悸,精力不振,神
疲倦力并见,脉弦细主风邪袭扰,故时见肢体麻木,舌边有瘀点为肝血脉瘀滞,条理受阻为
多见,故确诊为 :中风 -瘀血阻窍证。

因患者条理空无,风邪入中,气血运转不畅,血脉阻滞,不能荣养于脑,宁济于心,则失眠惊悸,精力不振,神疲倦力并见 ;舌淡,边有瘀点,苔薄
白,脉弦细滑。

总之:本病可属中医“昏厥”之瘀血阻窍”范畴,但归其中风之风邪入中,瘀
阻络脉,属真假搀和之证,血瘀痰阻为实、为标,气血缺少为虚、为本。

西医确诊依据:(1)缓慢起病,首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失眠惊悸,精力不振,神疲倦力,
时有肢体麻木,且劳作后加剧,(2).发病至今仍以疲倦为重。

辅佐检查:缺
入院确诊:
1、中医确诊:中风-- 风邪入中,瘀阻络脉,
2、西医确诊:(1)脑供血缺少( 2)脑梗塞,
区分确诊:1.中医区分确诊:中风 -中经络—昏厥相区分,昏厥证无肢体或偏一侧麻木为
特征可资区分
西医区分确诊:应与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相区分。

后者以遽然昏倒,半身不遂等相差异。

治疗计划 : 1、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脂低钠饮食。

2、留心休憩,完善入院各项检查。

待院外 CT 检查效果提示后再作进一步确诊。

3、中医中药:
①中药针剂: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

②中药汤剂:治以活血化瘀为主,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待定)。

4、西治疗疗:
①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注射
②能量合剂等支撑疗法。

③对症处理。

医师签名: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