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建筑考察报告4篇*目录2017年建筑考察报告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考察报告:考察建筑渣土管理考察报告建筑企业改革发展学习考察报告2月28日~3月4日,由城市管理局、市环卫处、城管支队组成一个考察团一行9人赴宁波市、镇江市、南京市,学习考察3城市的建筑垃圾管理情况。
期间,与宁波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渣土管理办公室、镇江市建筑渣土管理处、南京市市容局(固体废弃物管理处)等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宁波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分级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城市管理(建设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建筑垃圾的处置管理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139号令)颁布实施以后,宁波市城市管理局(甬城管一[xx]232号)依法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许可管理;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甬建市发[xx]402号)对城市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置及经营服务企业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凡从事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必须取得城管部门颁发的《城市建筑垃圾经营服务企业资格证书》;对建筑工地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采取签署责任书和预收卫生保洁费用的措施。
对全市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施密闭改装管理工作,目前其相关政策正在报批。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宁波市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二、镇江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镇江市(地级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直属单位镇江市特种垃圾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在管理体制上从有利于建筑垃圾管理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机动大队成立四中队,6名干警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成立直属三大队也与渣土管理处合署办公。
这种管理体制,加大了管理力度,融管理、服务和执法于一体,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
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健全,制定了《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的暂行办法》、《镇江市城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特种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准运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证>使用暂行规定》、《镇江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业务工作规定》、《镇江市渣土运输行业行为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暂行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
对建筑工地的监督管理方面,要求各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必须硬化处理,配备洗车(洗轮机)设备,并确定一名卫生监督员,不经监督员同意,车辆不准出场。
同时采取预收一定数量的卫生保洁费用,以利于开展监督考核。
xx年,镇江市对从事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装置的改造,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城管局、执法局、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质监局联合下发通告,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还决定,采取优惠的鼓励政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车辆改造的,市政府给予经费补贴。
全市120余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市政府共补贴40多万元。
同时为了遏制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乱弃土偷倒行为,对车辆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全程监控。
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管理工作方面,主要以调剂利用回填为主,目前镇江市政府还没建设有专用建筑垃圾消纳场地。
目前,镇江市从事建筑垃圾处置施工单位有18家,其中主城区有5家。
主城区有建筑垃圾弃置场4家。
为了加强行业管理,镇江市于xx年12月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镇江是建筑垃圾处置协会,经过2年多的引导和强化,其行业自律管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情况南京市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模式为市、区(县)两级级管理模式,市市容管理局是全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全民事业单位)受南宁市市容管理局委托,依法按照《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南京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负责对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监督、指导、协调工作。
主要包括:负责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和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置的管理;制定全市渣土管理的发展规划和日常工作计划;负责全市渣土管理信息收集、统计及上报工作;指导、协调、检查各区渣土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处置核准,核发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准运证;负责南京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处置场的设置审批;并依法对渣土处置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南京市对市区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大,对市区主要施工工地的出入口均安装设置无线视频监控设施,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路面硬化、进出车辆冲洗和保洁行为实施监管。
在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车辆监管方面,南京市于xx年已经实施渣土运输车辆密闭化改装、和市场准入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渣土运输行业自律管理规范。
xx年年11月22日,南京市政府颁布实施第262号人民政府令,进一步规范渣土设置场的审批和监管,以奖励的措施鼓励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对规定的实施进行监督,加大了建筑垃圾处置监管力度。
与此同时,在建筑垃圾消纳处置(调剂)管理方面,南京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制定了渣土(泥浆)处置场的审批条件及标准、渣土处置费补偿标准及审批规定,使渣土(泥浆)消纳处置场的审批和监管工作更加规范化。
四、意见和建议:综合这次考察的情况,3个城市在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方面的管理模式、体制合理,相应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职能明确;建筑垃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健全,都有一个互通的建筑垃圾核准信息监控平台和有效的联动机制。
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为逐步做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建议: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互通监控信息平台,同时制定出台建筑垃圾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促使我市城市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处置核准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筹备成立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协会,并建立一个建筑垃圾(土石方)回收调剂利用交易平台,通过引导和行业自律,促使城市建筑垃圾(土石方)的回填市场行为进一步规范化。
3、进一步理顺、明确相关部门建筑垃圾管理职能,形成建筑垃圾监督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南宁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行政效能。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2017年建筑考察报告(2) |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前言:1月14日至1月17日,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实地考察了棣华居、锦华庐、联芳楼、南华又庐、花萼楼、泰安楼、承德楼、万秋楼等客家民居建筑。
梅州的客家民居现今的保存状况参差不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梅州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围龙屋,以梅县的南口镇最为集中。
这些旧屋因长年失修已破败不堪,其中居住着因无财力而无法搬出围屋的老人与小孩,他们以耕田为生活依据,生活贫苦;此类举例:品一公祠2、家中生活比较富裕,集资大面积整修老屋,更有甚者全面粉刷油漆,改围龙屋为酒店茶馆以此揽客。
我们从建筑学角度认为此举不但破坏了建筑原来的风格样式,亦糟践了客家的民族文化。
这种问题在全国旧建筑保护中普遍存在,如江南园林的原有意境保修问题;举例:泰安楼、万秋楼、承德楼3、因建筑结构典型且完整而被多方学者考察测绘,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无论对建筑界、考古界还是对普通老百姓都是一笔珍贵的宝藏。
只是可惜老屋的主人亦认识到房屋的价值,自行加收了2元到5元不等的门票;举例:棣华居、联芳楼、南华又庐4、政府收购老屋周围的农田,兴建以此屋为主题的“保护公园”。
原建筑依原样修复并仍有原居民居住。
我们认为这种办法既能保护旧建筑的又能传扬客家文化,但其中因生活贫困而无法搬出的居民只得到少量的补偿,且因此失去了农田也就是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着实令人担忧;举例:泰安楼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血缘的亲情也在不断被冲淡。
新一代的客家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大城市,向往一切新生事物,族群聚居的古老围屋渐渐空旷荒芜。
社会的繁荣安定,也决定了以防守为目的的客家围屋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但前人留下的宝藏不能在我们手中被摧毁埋葬,不管是为了保存悠久的客家文化,还是为了保持城市的延续性,抑或是……我们都得保证这份宝藏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供子子孙孙瞻仰,回忆。
关键词:梅州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土楼围屋基本路线与行程1月14日下午三点到达梅州火车站,休顿片刻之后,首先参观了位于梅县新县城的一座围龙屋——济济楼,以及济济楼对面正在修建的集客家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现代化围屋——大新城围龙居。
紧接着来到了梅县程江镇夏万秋村的万秋楼——已被台湾一老板购买并改建成为酒楼。
1月15日中国围龙屋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广东省梅县,而南口镇侨乡村是最典型的一个村落,这里的客家围龙屋保存得最多、最完整,我们在车上一路过来就能看到散布在山脚那一座接着一座的围龙屋和杠式围楼,而且南口的民居大都以“庐”命名。
在当地人的指示下,我们找到了侨乡村远近驰名的“屋中屋”——南华又庐,还参访了南口其它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如锦华庐、塘肚村最古老的品一公祠(具有300多年历史)等。
随后经过艰难的问索参访了梅县白宫镇新联村中西合璧的联芳楼和典型的围龙屋建筑——棣华居。
1月16日梅州市大埔县位于韩江中上游,东连福建平和、北接福建永定,因此这里的客家民居比起梅县的来要更有特色。
事实上,大埔的客家民居已经综合了福建客家和梅州客家的建筑特色,这里民居建筑形式多样、种类齐全,被誉为“客家建筑大观园”。
很遗憾,由于时间(一天)和路程(从梅县到大埔的大东镇有一百多公里)的限制,我们翻山越岭急匆匆地参访了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和湖寮镇县城龙岗村的泰安楼,其中还在回途一栋颇具特色的“上下门楼”——景足东南民居前停留了片刻。
1月17日这天主要行程是观光。
下午到达梅州城区东山小溪唇的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在人境庐旁边发现了一座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恩元第”。
它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正门并不是开在建筑物中轴线上,二是在其左边,从下天井右边深入还别有洞天,竟然还存在另外一个上下堂,建于“人境庐”之后,由于空间上要配合人境庐,或者是家族扩大的需要,只能在人境庐之后建房,这样无规则形状的建筑在梅州并不常见,傍晚我们到已经改装为围龙屋(星园)酒店的承德楼考察。
与此同时我们的梅州之行也就此告一段落。
梅州地理概述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