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江江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方案

湘江江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方案

中泰财富湘江江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4)1.1 项目简介 (4)1.2 项目负荷及能源价格 (5)1.2.1 项目负荷 (5)1.2.2 当地能源价格 (6)1.3 项目发展背景 (6)1.3.1 能源背景 (6)1.3.2 国家相关政策 (8)1.4编制依据 (10)1.4.1 空调系统相关规范 (10)1.4.2 智能控制相关规范 (10)第二章项目空调技术方案设计 (11)2.1项目系统形式 (11)2.2水源热泵技术 (12)2.2.1 水源热泵系统技术原理 (12)2.2.2 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 (13)2.3水源热泵系统设计 (15)2.3.1 能源中心面积及装机配置 (15)2.3.2 能源中心配电容量 (15)2.3.3水源热泵系统水源水小时流量的计算 (15)2.3.4 取回水方式确定 (15)2.3.5 取回水管线的布置 (18)2.3.6水源水管确定 (18)2.3.7水处理主要措施 (19)2.3.8水处理工艺流程 (19)第三章年运行费用及初投资分析 (21)3.1系统年运行费用 (21)3.1.1 夏季运行成本 (21)3.1.2 冬季运行成本 (21)3.1.3 年运行维护成本 (21)3.2系统初投资 (22)3.2.1投资估算范围及内容 (22)3.2.2 投资费用估算表 (23)第四章商业合作模式 (24)4.1合同能源管理 (24)4.1.1合同能源管理EPC操作模式 (24)4.1.2 合同能源管理EPC操作流程 (24)4.1.3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型 (25)4.1.4合同能源管理盈利模型 (26)4.1.5 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 (27)4.2设计施工总承包 (27)4.3合作模式的建议 (28)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简介中泰•财富湘江地处滨江南路与衡山路(规划中)交叉口,总占地206.5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6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25亿元人民币,是株洲中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进军株洲的开山之作。

项目紧邻长江南路、滨江南路两大城市干道,交通快捷,出行方便。

项目东拥风光旖旎湘江风光带、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的湘江、堆绿叠翠的山地生态公园,空气清新,是株洲最为宜居之地。

中泰•财富湘江项目涵盖滨江大宅、园景公寓、主题独立商业三大物业形态,由32栋高层半围合布局,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立面风格,ArtDeco的时尚演绎,俯江瞰山大势蔚然。

高雅建筑和碧波荡漾的湘江、满眼皆绿的永久性生态公园(枫溪山生态公园)融为一体,舒展成一幅人居山水图。

目前正在开发的是中泰财富湘江一期项目,总占地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计划于2012年年底开工,2014年12月竣工。

图1-1 项目效果图1.2 项目负荷及能源价格1.2.1 项目负荷本项目规划用地13.7万㎡,总建筑面积63.6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9.3万㎡,地下建筑面积14.1万㎡。

建筑类型有高层住宅、公寓、酒店式公寓、沿街商铺与集中商业、办公楼与配套公建等,其中的高层住宅占35万㎡,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1-1项目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住宅公寓、商业办公区冷负荷指标分别取80w/㎡、120w/㎡,热负荷指标均取60w/㎡,则可知项目空调负荷如下表:表1-2项目空调负荷分析表夏季空调制冷按120天计,冬季供热均取90天;住宅和公寓每天24小时供能,商业办公区12小时供能;日平均负荷系数均取0.7。

由此可知该项目全年供能量,具体如下表:表1-3项目全年供能量分析表则全年总冷量为46500MWH,全年总热量为24562MWH。

1.2.2 当地能源价格1、株洲市一般工商业电价为0.906元/KWh;2、市政自来水价格为2.83元/立方米;3、株洲市天然气价格为3.0元/立方米;1.3 项目发展背景1.3.1 能源背景1、全球能源背景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矿物能源消费的迅速增长是造成环境恶化的主要因。

特别是近100年来,全球能源消耗平均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到1998年,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耗量已超过121亿吨标准煤。

随着全球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世界能源消耗仍将以3.0%的速度增长。

由于能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大大加快了传统化石能源的耗竭速度,同时还排放出大量的SO2、CO2、NOx和粉尘,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使得地球变暖,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2、我国能源背景能源资源不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贫乏。

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剩余可开采石油储量仅为3.0吨,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9,石油对外依赖度已经超过40%;煤炭、天然气和森林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值的约1/2、1/23和1/6。

按照现有用能速度,我国目前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只能使用20年,而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也只能使用100年。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相当于美国人均能源消耗水平的10%,其增长潜力巨大。

一边是能源存量短缺,另一边是能源消耗快速增长,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

人均能耗消费水平见图1-1。

图1-2 人均能耗消费水平我国城乡建筑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根据统计,到2000年,房屋建筑耗能量为3.5亿tce,约占全国总能源消耗量的27.5%,并且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

一方面,我国正处在高速建设期,每年城乡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约为20亿m2;另一方面,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高,单位面积采暖能耗达到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三倍以上。

大量的高能耗建筑的投入使用必将导致建筑能耗总量快速上升。

以我国现有建筑能耗水平计算,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tce,为2000年的3倍,也就是说,差不多相当于2000年全国能源总消耗量。

建筑能耗增长见图1-2。

图1-3 建筑能耗增长趋势图3、环境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的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5%(1996),这种消费结构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中,仅中国就占了其中七个。

环境状况是我国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2002年燃煤造成的SO2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SO2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CO2排放量约9.0亿吨,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

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城市热岛效应也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3~4%。

1.3.2 国家相关政策毋庸讳言,能源和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实现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瓶颈因素。

为此,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从而促进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进一步的工作方向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节能减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推进建筑节能,全面实施重点节能工程。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制了“中长期节能专项规划”,建筑节能被列为重点节能领域之一,建筑节能工程成为十大节能工程之一,建筑节能工程包括: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50%节能标准,四个直辖市和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实施新建建筑节能65%的标准,并实行全过程严格监管。

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对现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进行城市级示范改造,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材产业化。

建设部制定了“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

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能源结构,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满足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建筑用能效率的现实要求。

国家重点支持相关技术领域中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工程、技术集成及标准制定,其中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工程。

近年来,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城镇建筑及其住户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制备生活热水。

与此同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等一系列节能标准相继出台,《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与《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在编制中。

各地方也相继编制了地方性节能标准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节能检验标准。

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法律、规章、标准的颁布执行必将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可以说,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的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今建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相关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1.4编制依据1.4.1 空调系统相关规范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6、《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省实施细则》1.4.2 智能控制相关规范1、《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CJ/T16-92)3、《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4、《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5、《自动控制设计规范》(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第二章项目空调技术方案设计2.1项目系统形式中泰•财富湘江项目所在地临近湘江,水资源丰富,该项目拟采用江水源热泵系统,取用湘江中的江水做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拟建立一个能源中心,向项目各建筑集中供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