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设备学》考试重点★★★★★欢迎补充2012年02月18日19:55:59第一章1、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a、b两个修正量的物理意义。
a是与分子之间引力有关的修正量;b是与气体分子所占体积有关的修正量。
2、临界恒量T C、P C、V C的物理意义。
T C----临界温度,气体依靠压缩液化的最高温度界限。
P C----临界压强,为在临界温度下,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压强,即饱和蒸汽压的最高限度。
V C----临界比容,为单位质量的液体减压膨胀时,其体积的最大限度。
3、麻醉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与麻醉诱导及清醒速度的关系。
溶解度小的麻醉药,在血中的分压升高快,吸入后肺泡内分压即脑内分压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所以诱导迅速。
而且由于血内溶解度低,一旦排出,迅速从体内消失,故很快清醒。
4、气化有哪两种方式?有何区别?气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是液体表面发生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气化的现象。
5、饱和蒸气压与什么因数有关?挥发性液态麻醉药的汽化特点。
饱和蒸气压与温度有关。
??挥发性麻醉药气化的特点是:沸点低、汽化热小、饱和蒸汽压高、容易汽化。
6、什么是液化过程?如何使气体液化?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气体液化可以通过降温和加压(在临界温度以下,50个大气压以上)的方法实现。
7、气体的溶解度定义以及提高溶解度与什么因数有关。
在一定温度与压力条件下,当液面上的气体和溶解的气体达到动态平衡时,该气体在液体中的浓度称为溶解度。
??提高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力有关8、安德鲁斯实验知道此实验为在不同温度下对二氧化碳作系统的等温压缩试验,观察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
引出了临界温度,临界压强和临界比容的概念第二章1、什么是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麻醉机或通气机呼吸气路与病人解剖气道之间最后一级管道连接的统称。
2、双腔通气道使用时,双气囊充气后,什么情况下外管腔通气?什么情况下内管腔通气?如果前端进入食管,双套囊充气后经外管腔通气;如果前端进入气管则可以经内管通气。
3、双腔支气管导管有哪三种?卡伦斯双腔管、怀特双腔管和罗伯特肖双腔管三种。
第三章1、减压阀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作用:把储气阀内高而变化的压力降为低而稳定的压力。
工作原理:扩散减压2、Mapleson A、D两系统通气功能各有什么特点?Mapleson A系统用于自主呼吸;Mapleson D系统用于控制呼吸。
3、半开放系统和紧闭系统依靠什么排除二氧化碳?半开放系统依靠新鲜气体排除CO2,半紧闭系统依CO2吸收器排除CO2。
单向活瓣的功能是控制呼吸气流的方向。
4、简单画出麻醉机的主机气路及麻醉回路图,并标出主要部件的名称。
(自己画)5、麻醉蒸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输出浓度决定于哪两个因素?气源供给一定流量的气体,进入蒸发器后分为两路,从旁路通过的一路称为稀释气流,进入蒸发室的一路称为载气。
载气带走麻醉药蒸汽在出口处与稀释气流汇合,成为含有一定浓度麻醉蒸汽的麻醉混合气体。
6、影响蒸发器输出浓度的主要因素;(决定因素是分流比和饱和蒸汽压)①温度:液体蒸发,温度下降,饱和蒸汽压也随之下降,输出浓度降低。
②载气与药液接触面积:表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越多;反之蒸发量就越少。
③间歇逆压影响:逆压(泵吸效应)可提升或减少(压力效应)蒸发器的输出浓度。
④稀释气流与载气分流比影响:蒸发器的分流比取决于稀释通道与载气通道气阻之比。
7、泵吸效应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克服?(1)产生原因:①吸气期,破坏了载气和稀释气流正常的分流比。
②呼气期,蒸发室内麻醉蒸汽会从蒸发器入口处流入旁路,使稀释气携带麻醉药。
(2)克服方法:①减少蒸发室内药液上方的空间、增大旁路通道尺寸;②采用螺旋形大口径空心管接到蒸发式入口;③在蒸发室出口处安装低压单向阀;④增加蒸发室出口处的阻力。
8、温度补偿有哪两种方法?(1)供热型:①直接加热(Tec6蒸发器);②间接供热(利用化学热原理,在在蒸发室周围设置吸附剂-活性炭,利用其高吸热和释热的性能,提供热源。
现在利用大块青铜作为间接热源)。
(2)流量调节型:改变分流比(Vapor19蒸发器----时,减少旁路稀释气流,增加进入蒸发室内的气流)。
9、TEC4、TEC6、Vapor19.1、Vapor2000蒸发器各属什么类型?Tec4蒸发器属于旁路可变、拂过式、自动温度补偿型蒸发器。
Tec6蒸发器属于电控、注射式、直接加压型蒸发器。
Vapor19.1蒸发器属于旁路可变、拂过式、自动温度补偿型蒸发器。
Vapor2000蒸发器属于旁路可变、拂过式、自动温度补偿型蒸发器。
10、拂过型、气泡穿过型蒸发器效率的取决因素?拂过型:气相与液相接触面积、载气流的速度及载气流距液面的距离。
1、容量输液泵定期检查的内容。
(1)气泡探测器的检查(2)阻塞压力的检查(3)流速准确性的检查2、麻醉镇痛泵的分类。
麻醉镇痛泵按动力驱动方式可分为一次性非电动镇痛泵和电动镇痛输液泵两种。
3、电子镇痛泵和一次性镇痛泵的驱动方式。
(1)电子镇痛泵的驱动力来自步进电机,为电力驱动;(2)一次性镇痛泵依靠球囊的弹性张力驱动。
第六章1、叶轮式通气量计的工作原理和潮气量的影响。
(1)工作原理:气体经导流器以切线的方向吹动叶轮旋转,将气体的流速转换为叶轮的转速。
在一定的测量范围内,叶轮的转速与气体流速成正比,转动方向与呼出或吸入有关。
(2)潮气量的影响:由于惯性和轴承间的摩擦力,叶轮式通气量计在较高的潮气量下,读数偏大,而在较低的潮气量下,读数又偏小。
2、血氧饱和度检测仪的原理,血氧饱和度的定义。
(1)原理:利用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还原血红蛋白Hb对红光、红外光的吸收特性。
HbO2吸收更多的红外光而让更多的红光通过,Hb吸收更多的红光而让更多的红外光通过。
(2)血氧饱和度(SPO2)定义为:SPO2=HbO2/(Hb+HbO2)。
它反映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程度。
第七章1、心电图导联的定义、分类。
(1)定义:测定心电图时,电极安放位置及导线与放大器的连接方式,称为心电图导联。
(2)分类: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和单极胸前导联(V1、V2、V3、V4、V5、V6)。
连接方式:P 153-1542、血压监测的方法及分类。
血压监测方法有直接血压监测(IBP)和间接血压监测(NIBP)两种。
直接血压监测根据压力感受器所在的位置,分为液体耦合法和导管传感器法两类。
间接血压监测分为触诊法、听诊法、电子柯氏音自动测压、示波法、超生多普勒自动测压五类。
第八章1、温标的种类。
目前国际上用的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3、NTC、PTC热敏电阻的特性。
PTC----阻值随温度增加而上升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阻值随温度增加而下降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5、术中患者体温丢失原因及常用保暖措施。
(1)术中患者体温丢失主要由于热量的辐射、对流、蒸发与传导。
(2)维持术中患者体温的措施★:①控制环境温度;②被覆隔离;③加热液体;④使用加温加湿器;⑤使用加温毯;⑥使用术中保温设备:常用的术中保温设备有红外辐射加温仪和压缩空气对流毯。
第九章1、医学气体监测的气体采集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
(1)主流式气体采集;(2)旁流式气体采集;(3)截流式气体采集。
三种方法比较,截流式气体采集检测结果最接近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但截流式采气只能间断进行。
2、不同部位采集的临床意义。
最能反映患者生理状态和麻醉管理水平的是患者的呼气末气体和肺泡气体。
3、各种气体分析技术适应的对象。
(1)电化学分析技术:氧气。
(2)顺磁分析技术:氧气。
(3)红外线分析技术:具有两个以上不同元素的气体分子(如N2O、CO2以及卤素麻醉气体)(4)其他气体分析技术:①气象色谱分析技术:氧气、二氧化碳和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蒸汽。
②质谱分析技术:只能检测预设气体。
③拉曼光谱分析技术:鉴别并检测几乎所有与临床麻醉有关的气体。
④压电晶体分析技术:只能检测一种麻醉气体。
⑤光干涉分析技术:氧气、二氧化碳和挥发性麻醉气体。
4、标准气体配制方法。
(1)空气和医用氧气是测氧仪现成的标准气体(2)二氧化碳标准气体通过常采用气压配气法(3)吸入麻醉剂的标准气体多采用容积配气法第十一章1、肌松效应监测的定义、原理。
(1)定义:临床麻醉病人使用肌松药后,对神经肌肉阻滞性质和效能的监测称为肌松效应监测。
(2)原理:采用电刺激运动神经,使其所支配部位的肌肉产生收缩与肌电反应,通过传感元件检测此反应,经过放大和分析处理,所的检测结果,即表示神经肌肉阻滞程度。
2、MMG肌松监测仪和EMG肌松监测仪的区别。
直接或间接检测肌肉收缩力的称肌肉机械收缩力型(MMG)肌松自动检测仪;检测诱发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的称EMG型肌肉肌松监测仪。
3、肌松监测的电刺激方式。
①单次颤搐刺激;②强直刺激;③四个成串刺激;④强直刺激后计数(PTC);⑤双重爆发刺激(DBS)。
4、安放肌松监测仪器的刺激电极时,两电极之间最合适距离。
电极间最适合的距离是2cm,小于此距离间易互相干扰,超过3cm,不易获得超强刺激电流与100%参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