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公司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大全

混凝土公司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大全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实施办法1、总则商品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按一定比例,经集中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运至使用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拌合物,它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和社会化,具有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等优点。

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水平较高,任何一个操作工序都会造成重大的质量问题。

因此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过程(工序)控制,它涉及到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道工序,每个人;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全员的控制,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2、适应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公司全体员工都要按商品混凝土生产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组织生产,向建设工程项目提供合格的商品混凝土,并对生产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负责。

要有原材料供应、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生产质量控制、生产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保证措施。

3、混凝土生产前的准备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接收顾客的“供货委托单”;站内“混凝土生产任务单”的签发;“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的签发;原材料的组织;设备检查和试运转;混凝土供应的组织安排。

3.1供货委托单的接收3.1.1“供货委托单”的有效性必须以“商品混凝土买卖合同”生效为前提。

无买卖合同的“供货委托单”若未经总经理批准视为无效,无效供货委托单不得组织生产和发货.3.1.2每次供混凝土前,由销售人员向顾客索取“供货委托单”。

3.1.3“供货委托单”是载明顾客需求的文件,是混凝土生产和组织准备工作的主要依据,为防止出错,不得口头或电话通知。

3.1.4“供货委托单”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方名称;2)施工单位及联系人;3)工程名称;4)浇筑部位及浇筑方式;5)混凝土标记;6)技术要求;7)供货起止时间;8)供货量(m³)。

3.1.5“供货委托单”由销售人员送达(或传真)至站调度室,当销售人员因故不能送达时,可申请站长派现场调度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代表销售人员到顾客方索取,然后送交调度室。

3.1.6调度室应做好“供货委托单”的签收记录,并按工程名称收集整理成册,并妥善存档。

3.2“混凝土生产任务单”的签发3.2.1调度室收到“商品混凝土订货单”后,应全面、正确理解各项内容,当存有疑问时,应通过销售人员进一步核实无误,然后方可签发“混凝土生产任务单”。

3.2.2“混凝土生产任务单”应与“供货委托单”的内容要求相吻合、一致、正确、清楚。

3.2.3“建设方”、“施工方”、“工程名称”均应使用全称,不得简称(以下亦同)。

3.2.4“混凝土生产任务单”应一式四份,一并送试验室。

3.3“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的签发。

3.3.1“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由试验室签发。

3.3.2试验室签发“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的依据是:1)调度室签发的“混凝土生产任务单”。

其中:混凝土品种(强度等级等)、浇筑部位和浇筑方式、运输时间、塌落度、技术要求是试验室确定配合比时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2)混凝土配合比数据库。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作为专业生产预拌混凝土的企业,应通过大量的、可靠的试验,积累较齐全的配合比形成数据库,以满足混凝土生产常用配合比的需要。

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塌落度、不同原材料、不同季节均应有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并统一编号汇编成册。

所有配合比设计资料均应符合JGJ55—2000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

(详见本细则《8、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试验室根据“混凝土生产任务单”有关内容的要求,结合搅拌站实际情况(现有原材料状况等),从混凝土配合比数据库中选择适合的配合比。

3.3.3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是设计配合比,其标明的每立方米所用的原材料的重量为理论用量(砂|石为干燥状态)。

3.3.4“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表格中的各项内容应填写齐全,不应留空。

3.3.5“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亦应一式四份,并连同“混凝土生产任务单”一起,分别返还调度室一份/搅拌楼一份/材料人员(或站长)一份/自存一份。

3.4原材料的组织3.4.1材料人员收到“混凝土任务单”和“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后,应根据配合比要求组织原材料供应,保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符合生产要求,即不仅符合标准要求,而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3.4.2所有材料,尤其是筒仓内的粉状材料(水泥、粉煤灰等掺合料、膨胀剂等)和贮灌内的水剂材料(减水剂)均应设立显目的标志,标明品种和规格。

3.4.3所有原材料均应经过进料人员的现场目测验收,以及试验人员的复试检验。

3.4.4大方量生产时,尤其是本站筒仓容积较小的情况下,为保证原材料不至在生产时出现供应中断的局面,应设专人组织原材料供应。

3.5设备检查和试运转搅拌楼操作人员接到“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后应进行混凝土生产的准备工作。

包括:班前计量检查;搅拌机的空运转;上料设备和筒仓出料设备的确认。

3.5.1班前计量检查,混凝土生产前(班前)混凝土配料系统计量检查的内容包括:1)计量装置检查,重点检查各计量料斗的工作状况,防止计量料斗的卡,顶等现象发生。

2)荷重传感器的工作状况和有关导线的接触情况,防止导线脱落。

3)传感器(尤其是减水剂荷重传感器)灵敏度检查,可以在料斗内放置一定数量的标准砝码,采用静态计量检验的方法来确定计量系统的灵敏度和计量误差。

4)计量显示器的零点检查,计量显示仪应复零。

3.5.2搅拌机的空运转,生产前对搅拌机进行一次检查,包括搅拌机各联结部位的连接情况、润滑情况。

在检查无误的情况下,启动搅拌机进行加水空运转检查,运转正常后将水排尽方可生产。

空运转时间2—3分钟。

3.5.3上料设备和筒仓出料设备的确认,为了防止误用原材料,生产前应对上料设备和筒仓出料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原材料的品种、规格符合“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所规定的要求。

3.6混凝土供应的组织安排调度室回收“混凝土生产任务单”和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后,应着手混凝土供应的组织安排工作。

3.6.1根据供应速度和运距,计算运输车所需台数,通知汽车队长安排车辆,督促汽车队长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需要时提前办理通行证。

3.6.2通知书泵送队完成出站前的准备工作,并检查核实。

3.6.3通知搅拌楼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并检查落实。

3.6.4检查材料部原材料的组织是否到位,并检查落实。

3.6.5向现场调度人员明确有关混凝土现场接受、指挥和协调的事宜。

3.6.6向站长汇报混凝土供应组织安排的落实情况。

4混凝土生产(搅拌)质量控制4.1混凝土配合比的确认;4.1.1混凝土生产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将混凝土配合比输入搅拌计算机配料系统。

4.1.2为防止输入配合比时出错,应有两人操作,一人负责将配合比输入计算机,另一人负责核查确认,同时还应经质栓人员再确认。

4.1.3应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输入工作做好记录。

4.2原材料的确认:4.2.1再一次严格核查原材料品种、规格和数量是否与“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相符。

4.2.2核查原材料筒仓编号、贮罐编号内的材料是否与输入配合比中的筒仓、贮罐相对应。

4.3施工(生产)配合比的调整4.3.1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的原因及调整方法4.3.1.1砂、石含水率的变化及调整配合比的方法由于实验室所提供的设计配合比是砂、石为干燥状态下的理论配合比,而实际生产混凝土时,处于砂堆中不同区域部位的砂、石或不同晴雨气侯条件下的砂、石,其含水率会有所变化,有时变化幅度还相当大,由此造成混凝土稠度(坍落度)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混凝土离析。

另外,由于含水量增加而未扣出,增加了水灰比,会降低混凝土强度。

因此,必须随时根据砂、石含水率的变化,并按规定的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

调整方法分自动调整和手动调整。

但无论哪种方法均需事先测量砂、石含水率。

当使用搅拌楼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搅拌时,只要输入砂、石含水率,控制程序会自动进行配合比调整计算。

当自动控制系统失灵,需手动控制进行混凝土搅拌时,其施工(生产)配合比根据砂、石含水率进行调整的方法如下:1)当砂的含水率小于0.5%或石子含水率小于0.2%时,配合比可不作调整。

2)当砂的含水量大于0.5%或石子含水率大于0.2%时,按表1的方法进行计算后调整配合比。

表1手动控制时配合比的调整坍落度会因运输时间的延长,气温的高低,空气干燥程度而发生变化。

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出盘到浇筑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气侯高温干燥,坍落度损失越大,反之越小,这就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混凝土出厂时的坍落度。

常用的调整方法是在保证混凝土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调整用水量(并同时调整水泥用量)或调整外加剂。

4.4坚持开盘鉴定工作4.4.1所谓开盘鉴定,即做好混凝土前期生产的质量检查,它对保证该批量混凝土生产质量十分关键。

开盘鉴定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配合比曾使用过且原材料未发生变化时,每次使用搅拌机拌合前三罐混凝土时的鉴定,称作日常开盘鉴定。

另一种是按新配合比拌制混凝土或原材料有变化时的开盘鉴定,可称作新配合比(新材料)使用开盘鉴定。

4.4.2日常开盘鉴定由质检科组织、搅拌楼操作人员参加,新配合比(新材料)开盘鉴定由试验室组织、搅拌楼操作人员和质检员参加,并填写“开盘鉴定表”,共同签字认可。

4.4.3开盘鉴定时,第一车的前三盘以目测为主,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对前2—3车混凝土应进行检测稠度(坍落度)及和易性,当与“混凝土生产配合比通知单”要求有较大误差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由试验人员进行调整。

4.4.4拌制第一车首盘混凝土时,宜按配合比多加入10%的水泥、水、细集料;或减少10%的粗集料用量,使富余的砂浆布满鼓筒内壁及搅拌叶片,防止第一盘混凝土中的砂浆偏少。

4.4.5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不符时的调整方法:1)由于混凝土较稀,引起坍落度过大,应保持水灰不变,相应减少水和水泥。

2)由于混凝土较稠,引起坍落度过小,应保持水灰比不变,相应增加水和水泥。

3)由于砂浆过多引起坍落度过大,可降低砂率。

4)砂浆不足以包裹石子,引起离析,可加大砂率。

以上增加或减少材料用量以及砂率时,每次调整幅度为1%。

任何时侯不宜采用单纯的办法来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

4.5投料、计量4.5.1搅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开盘鉴定和调整后的施工(生产)配合比进行原材料计量,并按规定顺序投料(手动控制时),材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4.5.2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均应以重量计。

4.5.3高度重视水及外加剂,尤其是外加剂的计量准确性。

4.6搅拌4.6.1混凝土的正式生产(搅拌)应在前述几道工序(3.5设备检查和试运转、4.3配合比调整、4.4开盘鉴定)全部完成至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混凝土生产(搅拌)。

4.6.2每盘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搅拌楼说明书的规定,每盘搅拌时间(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不得低于30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