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c) 附着胞(apppressorium)
是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 顶端的膨大部分,常分泌黏液牢固地附着在寄 主表面,同时其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角质 层和细胞壁。
(d) 菌索(rhizomorph)
是由菌丝组织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外形与高等植物 的根相似,又称根状菌索。 高度发达的菌索可分化为颜色较深的拟薄壁组织皮 层和疏丝组织的髓部,顶端有生长点。菌索对不良 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沿寄主根部表面或 地表延伸,起蔓延和侵入的作用。 菌索在引起树木病害和木材腐朽的高等担子菌中最 为常见。
酵母菌的细胞壁可用玛瑙螺胃液制成的蜗牛 消化酶水解,形成酵母菌原生质体。
2、 细胞膜
蛋白质:结构蛋白、 酶 甘油的单、双、三酯 类脂 甘油磷脂:磷脂酰,磷脂酰乙醇
细胞膜成分
甾醇: 麦角甾醇,酵母甾醇
糖类: 甘露聚糖
3、 细胞核
具有由多孔核膜包裹起来的定形细胞核。 具核膜核仁,DNA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结合
3、真菌的特点
① ② ③ ④ ⑤ 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 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 进行繁殖 ⑥ 陆生性较强
二、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1. 细胞壁 2. 鞭毛与纤毛 3. 细胞质膜
4. 细胞核
5. 细胞质和细胞器
1、细胞壁
(e) 菌核(sclerotium)
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 形成的一种休眠体。 (sclerotia of Sclerotium rolfsii) 其形状、大小、菌丝交织的 紧密程度因不同真菌差异很 大。典型菌核的内部是疏丝 组织,外层是拟薄壁组织, 特别是表层细胞颜色深,细 胞壁厚,所以一般很坚硬, 多呈黑褐色或黑色。菌核具 有贮藏养分和度过不良环境 的功能。遇适宜环境时,菌 核可萌发产生菌丝体或繁殖 器官,一般不直接产生孢子。sclerotium: (pl. sclerotia) a vegetative 有的菌核是由菌丝和受害寄 resting body of a fungus, composed of a compact mass of hyphae with or without 主组织共同组成的假菌核 host tissue, usually with a darkened rind. (pseudosclerotium)。
(a) 结构简单的子实体
(a)青霉和曲霉的分生孢子头
(b) 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产生无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盘
分生孢子座
(b) 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闭囊壳 (Cleistothecium
子囊壳 (Perthecium)
子囊盘 (Apothecium)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酵母菌 第三节 霉菌 第四节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第一节 概述
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 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 绿体等多种 细胞器的生物。真菌、显微藻类
和原生动物等为真核微生物
真核细胞结构
一、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特点
二、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三、霉菌的繁殖方式和繁殖结构
繁殖是具有种的全部典型特征的新个体的形 成。真菌一般有两种繁殖形式:无性繁殖和 有性生殖,分别产生不同类型的无性孢子或 有性孢子。 真菌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 无性繁殖或有性生殖、结构简单或复杂,通 称为子实体(fruiting body)。子实体和孢子的 形态是真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酵母
酵母细胞典型结构图解 为清晰起见,质膜和细胞壁被分开绘制,活细胞的细胞壁紧紧粘附 于质膜上
二、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1. 细胞壁 2. 细胞膜 3. 细胞核 4. 其他构造
1、 细胞壁
厚约25nm,约占细胞干重的25% 细胞壁成分和结构 芽痕处 甘露聚糖 蛋白质 葡聚糖 几丁质
(a) 假根(rhimid)
(b) 吸器(haustorium)
许多生长在寄主细胞表面的寄生真菌从菌丝上产生旁支侵 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这种变态结构称为吸器。 吸器有各种形状,如丝状、指状、球状、掌状等。一般专 性寄生真菌,如锈菌、霜霉菌、白粉菌等都有吸器。吸器侵 人寄主细胞时,并不穿破寄主原生质膜,而是一种简单的凹 入,寄主常形成包围吸器的囊状鞘。吸器的主要功能是增加 寄生真菌吸收营养的面积,提高自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的效 率。
一、霉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1、分布
分布极广泛,存在有机物的地方就有霉菌的踪迹, 土壤、水中有霉菌的生长,空气中有大量霉菌的 孢子。
2、霉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霉菌与工农业生产、医疗实践、环境保护和生物 学基本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霉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1) 工业应用
有机酸、酶制剂、抗生素、维生素、生物碱等的 生产。
2、菌丝体及各种分化形式
吸取养料:假根、吸器 附着:附着胞、附着枝 休眠:菌核 蔓延:菌索 捕食:菌环、菌网
特化的营养菌丝 菌 丝 体
特化的气生菌丝
无性:分生孢子头、孢子囊 简单 有性:担子
复杂 无性: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器 有性:子囊果(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
2、菌丝体及各种分化形式
(1)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形态 (2)子实体 (3)菌丝体在液体培养时的特化形态
一、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及特点
1.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2. 菌物界
3. 真菌的特点
1、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植物界:显微藻类
真核微生物
动物界:原生动物
粘菌 菌物界 假菌 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大型子实体真、菌物界
菌物界(mycetalia 或 fungi)
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 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有几丁 质的真核微生物。
2、鞭毛与纤毛
(1) 定义
细胞表面的毛发状、具有运动功能的细胞器, 其 中形态较长(150~200um)、数量较少者称鞭毛,形 态较短(5~10um)、数量较多者称纤毛。
(2) 组成成分
蛋白质
(3) 基本构造 (4) 运动方式
多数呈波状运动
2、鞭毛与纤毛-鞭毛横切面结构
2、鞭毛与纤毛
鞭毛结构
3、细胞膜
4、细胞核
细胞核
定义 是细胞遗传信息(DNA)的贮存、复制和转录 的主要部位。真菌细胞一般含一个核,有的含2 个或多个。
5、细胞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
定义:位于细胞质膜和细胞核间的透明、粘稠、具流动性并 充满各种细胞器的溶胶,称细胞质。 ① 细胞基质和细胞骨架 ② 内质网和核糖体 ③ 高尔基体 ④ 线粒体 ⑤ 微体 ⑥ 溶酶体 ⑦ 液泡 ⑧ 膜边体 ⑨ 几丁质酶体 ⑩ 氢化酶体
第二节 酵母菌
特点: 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多数营出芽繁殖
能发酵糖类产能
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常生活在含糖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一、酵母菌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一、酵母菌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主要生长在偏酸的含糖环境中,在水果、蜜 饯、蔬菜的表面和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 酵母菌及其发酵产品大大改善和丰富了人类 的生活,可用于酒类的生产、面包的制作、乙 醇和甘油发酵,石油及油产品脱蜡,单细胞蛋 白生产,从菌体中提取核酸、麦角甾醇、辅酶 A、细胞色素C、凝血素和维生素等生化药物 和试剂。有少数菌可引起人或一些动物的疾病。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真菌,如: 真菌约可引起3万种植物病害。
(6)引起动物疾病
不少致病真菌可引起人体和动物的疾病。
二、霉菌的形态和细胞结构
1、菌丝及其延伸过程 2、菌丝体及各种分化形式
1、菌丝及其延伸过程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其直径常为 3~10um,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将霉 菌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八孢裂殖酵母 (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的生活史
2、酵母菌的生活史
(3) 营养体只能以二倍 体(2n)形式存在 路德类酵母是这类生活 史的典型。其特点为:
①营养体为二倍体,不 断进行芽殖 ②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 子囊内发生接合 ③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 孢子的形式存在,不能进 行独立生活。
(f) 菌环和菌网
捕食性真菌常由菌丝分支特化成菌环或菌网 组织来捕捉线虫等小动物,然后再由菌丝侵入 线虫体内吸取营养。如捕虫菌目(Zoopagales) 的真菌和一些半知菌。
菌环和菌网 1.菌环及膨大的 菌环 2.菌环捕获线虫 3.菌网及捕获的 线虫
(2)、子实体
(a) 结构简单的子实体
(b) 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2、菌丝体及各种分化形式
菌丝体(mycelium)
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 丝体。
菌丝体分为2类
营养菌丝体:密布在固体培养基质内部,主要执 行吸取营养物功能的菌丝体。 气生菌丝体:延伸到空间的菌丝体。
菌丝在长期适应不同外界环境条件的过程中, 产生了多种特殊的变态结构,并具有相应功能 以适应生存的需要。
(1)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形态
(a) 假根
(b) 吸器
(c) 附着胞
(d) 菌索
(e) 菌核
(f) 菌环和菌网
(a) 假根(rhimid)
真菌菌体的特定部位长出多根有分支的根状 菌丝称作假根,可以伸人基质内吸取养分,并 固着菌体。如根霉属(Rhizopus)。
根霉的形态和构造
(a) 假根(rhimid)
①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 体状态进行出芽繁殖 ②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 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 ③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进 行有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