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稳压管是特殊的二极管,它一般工作在【】状态。
【 C 】A.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击穿 D.饱和区
2.利用微变等效电路可以计算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
【 B 】A.直流参数 B.交流参数
C.静态工作点
D.交流和直流参数
3.在放大电路中,场效应管应工作在【】。
【 B 】A.可变电阻区 B.饱和区
C.截止区
D.击穿区
4.P 型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为【】。
【 B 】A.电子 B.空穴 C.正离子 D.负离子
5.工作在电压比较器中的运放与工作在运算电路中的运算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运放通常工作在【 A 】A.开环或正反馈状态 B. 深度负反馈状态
C. 放大状态
D. 线性工作状态
6.甲类功放效率低是因为【 B 】
A.只有一个功放管
B.静态电流过大
C.管压降过大
D.静态电流过小
7.直接耦合放大器放大倍数越大,零点漂移现象就越【 C 】A.轻 B.与放大倍数无关
C.严重
D.同或门
8.放大电路中,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可以引入【 D 】
A.电压负反馈
B.交流负反馈
C.电流负反馈
D.直流负反馈
9.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主要优点是【 B 】A.振幅稳定B.频率稳定度高
C.频率高 D.选频特性好
10.为了使高内阻信号源与低阻负载能够很好地配合,可以在信号源与低阻负载之间接入
【 C 】A.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 C.共集电路 D. 共集-共基电路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测得量三极管三个电极对地电位如图2所示,
试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放大。
图2
2.晶体三极管用来放大时,应使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3.放大器级间耦合方式有三种:直接耦合;容阻耦合变压器耦合。
4.工作在线性区的理想运放器,两个输入端的电位相等称为虚地。
5.正弦波振荡电路发生自激振荡的振幅平衡条件是。
6.迟滞比较器有二个门限电压。
7.在信号处理电路中,有用信号频率高于10 kHz时,可选用高通滤波器。
8.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中,在理想条件下转换效率最高值可达 78.5% 。
9.振荡电路一般由放大器、反馈网络、 选频网络 、稳幅环节组成。
10. 整流电路有单相整流和 三相整流 两种。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 √ 】1.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窄。
【 √ 】2.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功率之比。
【 √ 】3.负反馈电路的反馈深度如果过大,将有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 × 】4.因为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或略小于1,所以射极跟随器没有功率放大能力。
【 × 】 5.只有当两个三极管的类型相同时才能组成复合管。
四.计算题(第一题8分,第二题12分,共20分)
1.如图4R 1=10k Ω , R f =20k Ω , u i =-1V 。
求:u o 、R i 。
说明R 0的作用, R 0应为多大? 解:
2分 2分
1分 特点:
共模输入电压=0(u -=u +=0) 缺点:输入电阻( R i =R 1)
R 0为平衡电阻(使输入端对地的静态电阻等):R 0=R 1//R f
3分
2.工作在乙类的OCL 电路如图3所示,已知12V CC =V ,
Ω=8L R ,wt u i sin 6=为正弦电压,求在0CES ≈V 的时候,电路的输出功率o P 、最大输出功率om P 、最大效率η和最大管
耗T P 。
解
2 分
2 分 图3
%5.78=η。
2 分
%5.78p p om om
=+T
p 2.46W T =P 4
分
五.画图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如图6所示如果ui 为幅度±4V 的交流三角波,波形如图(b )所示,分别采用理想二极管模型和理想二极管串联电压源模型分析电路并画出相应的输出电压波形。
图6
2
10201f u
-=-=-=R R A V
2)1)(2(i u o =--==u A u 1
i R R =u o +-
W R U
P L
cem 25.2212o ==W
92L
2
CC om =≈R V
P
解:
①采用理想二极管模型分析。
②采用理想二极管串联电压源模型分析。
5 分
5 分
2.如图5所示 R f =10k Ω,R 2=10k Ω ,U Z =6V , U REF =10V 。
当输入u i 为如图所示的波形时,画 出输出u o 的波形。
图5
解:上下门限电压:
(4分)
(6分)
六.设计题(共10分)
1.如给定反馈电阻R f =10k Ω,设计实现u o = u i2-2 u i1的运算电路。
解:
V
82f f
2f 2T =+++=+R Z U R R R U R R R U V
22
f f
2f 2T =+++-=-R Z U R R R U R R R
U
4 分
R 1=5k Ω
3
1
323=+R R R 所以 322R R = 6 分
1
I11
f O12i u u R R
u -=-=()2
I 3232I 3231f 2O 21)1(u R R R u R R R R R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