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存在问题及改进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存在问题及改进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和国际间交往变的活跃,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己成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绩效评价又是决定企业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绩效评价;问题;企业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9-0308-0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部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和规范制度,但目前为止国内企业仍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

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呈现出一些不足,指标设计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和滞后性,对企业机会成本、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科技创新考核力度不够,对绿色考核、低碳考核等环保考核开展不足,绩效评价体系和我国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适合国情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值得我们每个企业管理者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此,本文从目前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绩效评价制度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绩效评价的内涵和意义1.绩效评价的内涵从字面角度来看,绩效可以看成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该过程产生的结果。

而绩效评价是对企业为实现这一过程而正在执行的活动或已完成的一系列活动的整体评价。

目前,理论界对绩效评价有不同的解释,但一般认为绩效评价是对员工绩效、对组织绩效或者是对员工和组织绩效的管理活动信息的收集、分析、考核并进行最终评价的过程。

从功能角度来看,绩效评价一般具有考核评价、引导促进等功能,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将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到绩效评价体系上来,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创造良好企业绩效的积极性,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绩效评价的意义2006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评价体系,评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发布。

”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也随之不断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企业开不开展绩效评价完全不同,通过设定一系列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具有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目标体系建设的作用,让员工有努力工作的方向,知道企业价值的实现途径,并为之奋斗。

绩效评价还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通过考核评价,促使员工开发自身的潜能,发展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建设性的、开放的关系。

同时,绩效评价还具有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的作用,防止企业经营者目标偏离行为的发生,以寻求股东利益、经营者利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平衡。

总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各种矛盾显现的当下,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不但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建设,以抗拒金融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的风险。

因此,当前开展绩效评价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概念上还不能将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区分开来,绩效评价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监控、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只是绩效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

单纯的将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等同起来,导致企业考核目标单一,没有及时搜集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不能对企业正在执行的活动或已完成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整体评价。

往往导致就结果而论结果现象发生,从而使得其绩效评价效率较低。

企业在绩效计划制定过程中,往往由个别人、个别部门单独去完成,不能和企业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制定的标准不切合企业实际情况,导致计划缺乏操作性,进而造成考核结果和企业实际偏离,从而弱化了绩效评价功效。

2.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现行企业绩效评价虽然在指标设计上考虑了企业的全面信息的反映,但具体指标中强调对企业核心业绩的考核,很多财务数据在指标中多次重复,如销售收入、净利润等,这样就造成企业核心业绩间接的占企业绩效评价的权重加大,往往几个指标的好坏就能决定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好坏,导致指标评价重叠现象的发生,不尽合理。

另一方面,虽然财政部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修订,但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还不能同步,导致绩效评价指标动态反映不足。

比如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在准则中加入了现金流量、公允价值、金融工具等概念,而现行企业绩效评价的制定基础仍沿用旧《会计准则》,没有及时进行修订,难以反映企业运营中的实际情况,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缺乏对动态问题的反映直接导致企业绩效考核的全面性和公正性的实现。

3.对表外因素反映不足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有20多个,非财务指标仅有8个,而财务指标是一个历史的数据,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结果,而且财务指标往往只能就数据而分析数据,很难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指标形成的原因,更难以剖析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而非财务指标作为企业财务指标的补充,可以弥补以上的不足,非财务指标不但可以有助于企业深入分析财务指标反映出来的问题,而且表外因素所包含的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力。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对企业的绿色考核、低碳考核等环保考核逐步重视起来,也更加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不是短期的经营实绩,而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注重对企业短期的经营实绩的评价,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考核不够,这就造成了先行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无法和国家的产业导向紧密结合。

4.绩效评价指标过度重视会计核算信息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基础上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不全面。

在资本成本确认上,只确认了债务资本的成本,没有考虑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直接导致企业账赢实亏现象的发生。

很多企业不重视资本的合理配置,在进行生产扩张时,往往认为权益越大企业成本就越低,过度依赖从股市上圈资金或等待国家的资金注入和政府补贴,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以至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另一方面,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中过度重视利润指标,而忽视现金指标,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金融危机状况下,企业信用普遍缺失,“现金为王”的成为每个企业的必然选择,而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能重视现金指标的考核,导致反映的资产信息质量不高,负债信息不全,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反映信息不全面,不能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风险和偿债等能力。

三、对完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思考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庞大,没有突出核心指标,同时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对表外因素反映不足,使企业实际操作困难,同时受会计利润的影响大,计算结果不够精确。

鉴于此,笔者拟从多层面与持续经营角度,对构建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思考。

1.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政府对企业实施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国内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一是要全面引入经济增加值(eva),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资金成本,将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在核算口径上保持一致,便于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评价;二是在绩效指标设计上考虑了企业的全面信息的反映,防止财务数据在指标中多次重复,从而改变现有业绩评价指标目标多、体系庞大、评价方法不统一的矛盾,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从而使绩效管理得以全面实现;三是加大对动态指标的反映,在指标体系中要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相互呼应,及时进行调整,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全貌;四是在指标设计时,要以企业整体业绩综合状况的改进为目标,从而解决现有绩效评价考核手段单一的矛盾,以提高绩效评价的有效性,从而使绩效管理得以全面实现。

2.加大非财务指标信息反映量当前,国内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考核、低碳考核等环保考核也逐步被重视起来,而这些在财务指标考核中难以反映,需要借助于非财务指标来反映。

首先,企业要全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加企业的综合社会贡献分值,要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不是短期的经营实绩,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绩效考核力度,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和国家的产业导向紧密结合,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兼顾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以解决我国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足,通过增加对技改和研发能力的绩效评价,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3.建立多层面的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要考虑到企业考核的需要,又要考虑到企业其他利益相关人对企业信息的需要。

所以,制定指标时候,应使指标具有灵活性。

一方面,要增加现有指标的含量,将企业可能需要考核的信息包含进来,并注意指标权重的合理设计,防止对某一类指标的过重设计而对另一类指标的过轻设计,防止人为设计造成的指标缺陷;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行业或不同的利益相关人,设计不同的指标或在相同指标下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比如对于政府管理机构、债权人、投资人在进行企业绩效评价的要求不同,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设计权重时加以区别对待。

通过建立多层面的评价体系,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企业实际,也更利于考核的效果。

总之,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绩效评价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企业发展的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对企业绩效评价的效果也逐步重视起来。

当前我国应尽快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满足企业发展和融入国际市场的需要,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企业发展道路之中,并找到一个制胜之机。

参考文献:[1]储企华.现代企业绩效管理[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8.[2]詹秋月.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3]翟家东.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研究[j].时代金融,2006(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