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名人

文化名人

文化名人——李白【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关于他的家世和出生地,学术界有多种说法。

有说他生于蜀,有说生于中亚的碎叶,有说生于西域的条支。

至于他的家庭,现在一般都取其父“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的说法。

但他的父亲为什么要逃亡蜀中,为什么要变换姓名,至今都是一个迷。

可以肯定的是,李白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生活在蜀中的绵州昌隆县(即今之四川江油县)。

李白的一生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697 (神功元年)祖籍陇西郡。

李白系陇西汉将军李广之后,其先世因事迁西域。

其父李客,神功初年,逃归蜀中。

701 (长安元年)出生在蜀中。

据唐李阳冰、魏颢、范传正、刘全白、宋欧阳修、明杨慎、清王琦等著作,《新唐书》及近代学者考证,太白生于蜀中。

约在706 (神龙二年),大悟磨针溪。

李白少时好嬉戏,见武母磨杵作针,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大悟,乃发愤读书。

时年约六、七岁。

约在706/716(开元四年),匡山读书处。

在匡山读书十年,其间,从空灵法师学剑术、从赵蕤学纵横术,以诗文见长史苏受到赞扬:“此子天才英丽”,“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此肩也。

”717/719(开元七年),蜀中览名胜。

登剑门山(作《剑门赋》),青城山、峨眉山(《游峨眉山》),锦城散花楼(《春感》)、窦团山(《窦团题句》)。

即“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720 开元八年当县作小吏太白少时即有令名,应聘作县吏。

先后赋《谢令妻》、《观山火续句》、《观潮续句》等诗,因县令庸俗,不合而去。

725(开元十三年),辞亲远游。

二十五岁时,别匡山,辞亲远游。

乘船经三峡出蜀。

727(开元十五年),十载寓安陆。

寓居安陆时,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安州都督马公评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

”游江夏,历洛阳,“遍干诸侯”。

736(开元廿四年),携家南下。

子(伯禽)、女(平阳)同寓山东任城(济宁)。

许夫人已逝世。

742(天宝元年)受诏赴长安。

初至长安,贺之章见《蜀道难》等诗,惊呼太白为“谪仙人”,并说:“此诗可以以泣鬼神矣!”后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在宫中作《清平调》三章,作《答蕃书》。

救郭子仪刑责。

使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观。

遭奸佞谗毁,被“赐金放还”。

744(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相交。

当时太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二人同游同咏,亲如弟兄。

杜甫诗云:“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750(天宝九年),漫游复漫游。

已与宗氏夫人结婚,南北飘流。

北去幽燕,预感祸乱。

意欲“沙漠收奇勋”,作出《雪谗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与魏颢同游。

756(天宝十五年),从竟蒙冤。

“安史之乱”起,为济世平乱,参加永王李幕府。

“不惜捐微躯,所冀旄头灭”。

肃宗李亨以弟为叛逆,灭,李白受株连。

初囚浔阳狱,狱中读《留侯传》。

758(至德三年),长流夜郎。

江南宣慰使崔涣、御史中丞宋若思营救、获释。

但肃宗以太白“附逆”有罪当诛,郭子仪以官爵赎罪,乃流放夜郎。

759(乾元二年),半道遇赦还。

蒙冤流放,行至白帝城遇赦。

作《早发白帝城》。

晚年写出《秋浦歌》、《赠汪伦》、《宿五松下荀媪家》、《丁都护歌》。

761(上元二年),白发请长缨。

叛贼史朝义凶焰复炽,副元帅李光弼带兵平乱,太白前往入幕报国,患病,半途而返。

依靠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

762(宝应元年),沉疴逝当涂。

太白逝世,一说患病,赋《临终歌》而卒。

又一说泛舟彩石矶,因醉入水捉月而亡。

代宗即位,拜白为拾遗,而白已逝世。

817(元和十二年),长眠青山麓。

初葬于安微当涂龙山,元和十二年正月,范传正为实现太白“悦谢家青山”遗愿,迁葬于青山。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人民最热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和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所传诵。

他出神入化的诗歌艺术,他傲岸不屈、蔑视权贵、鄙夷庸俗,渴望自由的精神,使他的人格充满了魅力。

李白与《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我们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

“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

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

“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

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

“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

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当美梦顷刻间化为尘烟,所有的希望都已成为泡影,诗人是感慨万千。

人间之士长思神仙之世,或许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

与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时行乐!那青崖间的白鹿是我最忠实的伴侣,何不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大川!此生宁愿与山水为伴,清白一生,快乐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浊的权贵!◆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

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

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

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他亲眼见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宫廷生活的糜烂,这使他原来具有的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一下子化为泡影。

"安能摧眉拆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声大彻大悟者的呼喊,这是一个从旧营垒里出来的判逆者的心声。

◆李白是一个让时代因其而幸运的人。

活着让时代因他而骄傲,死后让时代因他而光荣。

李白的时代无论怎样简化,这个人都将以一种最基本的元素的形态被保留下来,最终成为时代的标志。

李白以自身的存在,昭示着一个汉语诗人所能达到的高度。

这个人是一个用母语写作,最后又超越了母语的人。

盛唐已经风流云散,而李白却在时代的灰烬中,以诗歌打造的金身岿然屹立,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一道特殊景观。

李白是星光灿烂的大唐夜空中一颗另类的星辰。

冰心老人曾经公布过一个公式:“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妍,哪知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艰辛的汗水,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李白作为一个基本元素的现身过程充满了血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

”这是后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慰之辞。

但在唐代,李白初进长安,确实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信心。

这在他的《行路难》略有表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泰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这首诗中,作者想“渡黄河”、“登泰山”,无奈巨冰塞川,大雪满山,要奔赴前程,可谓举步维艰啊。

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相反,他还从姜子牙(曾辅佐周文王)和伊尹(曾辅佐商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行路虽然困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到那时便可“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面对滚滚东流的黄河水,不禁悲从中来。

啊!黄河,来自天上的黄河,我看到了你,就感到宇宙的无穷,人生的短暂。

想我李白,满腹经纶,有子牙之材、伊尹之能,谁料竟落得如此下场:年过半百,青丝成雪,浪迹江湖,一事无成。

也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怀用世之才,本当位列卿相,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辈反窃居高位,安享富贵。

心理怎能平衡?说“富贵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

他在《江上吟》中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怒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都是这种愤愤“不平”心理的反映。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更是俯拾即是,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

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杜甫不赞成李白饮酒过多,曾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细品李白】※酒仙李白李白爱喝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留下与酒有关的诗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李白的《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金陵凤凰台置酒》、等皆为千古盛传不衰的咏酒名篇。

饮酒不仅是李白诗歌创作的催化剂,也是他浇愁解闷的麻醉剂,更是他能笑傲王侯权贵、而又能避祸的良方妙法。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

酒伴随着李白走过了辉煌的一生,也最终致其于死地。

传说李白酒醉,泛舟采石附近江面,见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江中。

※李白的足迹“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 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 25岁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

足迹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从他流传下来的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游览的足迹: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岸,只有敬亭山。

这是李白在安徽敬亭山所作的。

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李白在安徽黄山所作的。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李白在四川白帝城所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