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20 14 年(春)学前教育专业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 ”、“ ”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 “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3. 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 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 )5.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 )6.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7. 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8.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9. 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 )10.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12.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半开卷共 4页班级学号姓名(本试卷共 2 页,满分100分, 90 分钟完卷)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成绩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2、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并将其运用成熟。

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和。

4、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提高。

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

( ) 三种。

13. 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 )14. 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 )15. 教育评价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状况。

( ) 16. 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 )17. 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特别对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益的。

( )18. 语言符号在约定俗成前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

( ) 19. 学前儿童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 )20. 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1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1. 谈话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2. 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3.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 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四、案例评价(共15分)1、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从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所给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进行分析评价。

字数不少于 300字。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堂实录有趣的线条看线条图谈话(引题)1、出示粘在纸上的线条图,激发幼儿想象。

师:昨天,老师在织绒线时,发现绒线可以甩成许多图案。

你们看,图上的线条多有趣呀,好象是这样,又象是那样。

小朋友,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请个别幼儿进行表达。

)幼:像笔架、像心电图、像英文字母…… 师:(作出肯定)真有点像!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2、转动线条图,变换线条的方位,激发幼儿新的想象。

师:(转动手里的图案,使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横着看线条像什么?竖着看线条像什么?倒过来看线条像什么?”幼:横看线条像山峰、波浪……竖看线条像小路、蛇……师:真的很像。

如果你能用上形容词来说“像什么样的山峰、像什么样的波浪……就更好了!幼:横看线条像起伏的山峰、涌动的波浪……竖看线条像弯曲的小路、行进的蛇、上升的烟、侧面的人脸……倒看线条像骆驼的背、奶牛的乳头……师:说得真好!引导幼儿操纵绒线形成线条图,进行想像的发散。

师:教师操纵绳子形成一个线条图。

甩动绳子后松开手,让绳子自然落地形成线条图。

引导幼儿采用多种甩绳的方法,如抓住绳子的一头甩动,或抓住绳子的中间甩动,或将绳子向上抛,或转圈甩动绳子等,形成差异较大的线条图,以促使想像的发散。

师:(让幼儿展开想像)小朋友们看,线条图现在又像什么呀?幼:横看像一棵茂盛的树、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顶厨师帽……倒过来看像老爷爷的鼻子和胡子……竖着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分散玩线条游戏。

幼D:我觉得它像一条蛇,它把长长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师:谁还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3、第三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个故事讲述出来。

师:现在请你继续玩绒线,需要几根便拿几根。

看看这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1、全体幼儿参与,每人拿一根毛线绳操纵,形成线条图,要求边玩边想象。

它们编成一个小故事。

讲讲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怎师:我们每人拿一根绒线,用不同的方法甩动,让毛线绳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儿操作讲述,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玩边轻声讲述“我觉得它像XX”,鼓励幼儿相互间观察和讲述。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完整的语句“我觉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发现。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及时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表述。

2、第二次操作讲述,要求幼儿能将线条图编成一段话。

师:这次可以拿一根毛线绳,也可以拿两根毛线绳操作;可以单手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一个线条图,也可以双手各操作一条毛线绳,形成两个线条图,边操作边轻声讲讲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样的。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整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及时帮助幼儿讲完整语句。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

幼A:我觉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飞来飞去在找伙伴玩。

师:谁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说这幅画呢?样?编好后讲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幼儿边操作边进行创编故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确定主题,完整讲述故事。

借助视屏转换仪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讲述自己编的故事,要求讲述的幼儿声音响亮,语句、情节讲述完整,其他幼儿能耐心、专注地倾听。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着摩托车到外婆家玩。

开着开着,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树上,我们都摔了个大跟斗。

师:是吗,讲得真好!不过以后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个小姑娘,长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辫子也跟着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小姑娘和几个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风筝,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个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来,急得哭了起来。

小朋友们看到了,急忙说:“别急别急,我们来帮你!”可怎么帮呢?小姑娘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长长的辫子甩进小坑里,大声说:“你别哭,你抓住我的辫子,我们把你拉起来!”嘿哟、嘿哟,大家终于把这个小朋友拉了上来。

教师小结,结束活动,肯定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师:今天我们跟绒线做游戏,有趣吗?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编了许多好听的故事,我想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也一定很喜欢听,我们一起去讲给他们听,好吗?五、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2)围绕“材料2”幼B:我觉得它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它在阳光下跳舞,吸引了许多的动物来,它们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幼C:我觉得它像一只北极熊,它的脚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寻找吃的东西,可是什么也没找到。

设计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方案;(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1: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愿意参加文学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感兴趣;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节,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

材料2:雨中的森林下雨了,一群小动物到森林里躲雨。

各种各样的树站的笔直,欢迎小动物。

芭蕉树送给每位客人一片叶子当小伞。

花瓣在雨中飘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

小树叶变成小帐篷,欢迎七星瓢虫来避雨。

松鼠张开大尾巴,为新孵出的小鸟挡风避雨。

雨中的百合花开放了,像举起的酒杯。

雨打落了浆果,刺猬打了个滚儿,扎了一身。

小蜘蛛吐出银丝,串起小雨点,做成项链。

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蘑菇。

小动物都来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树林外面。

小动物们跨上彩虹,各自高兴的回家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2.(语音)、(词汇)、(语法)。

3.(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4. (亲子共读)5. (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6. . (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 7. (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8. “(泛化)”、“ (窄化)”、“ (特化)”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 6. √ 11. X 16. X2. X 7. √ 12. √ 17. √3. X 8. √ 13. X 18. √4. X 9. X 14. X 19. √5. √ 10. X 15. X 20. √三、问答题(前3题每小题5分,后1题每小题10分,共25分)1. 谈话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答:(1)谈话活动应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2)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

(3)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

(4)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指导作用。

2. 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3.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答:(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