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系加工与安装工艺1、概述船舶舵系加工与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船舶的操纵性能,在加工和安装时一定要认真熟悉图纸,并严格参照本工艺及舵系布置图等施工。
舵装置组成部分简介:1)舵机型号:电-液舵机武汉船用FE21-102改型拨叉式2)主要参数:工作扭矩 1000KNm最大工作压力175 bar安全阀压力218 bar舵最大限位角 +/-37°正常舵转动角 +/-35°转舵速度65º/25s3)电气指令控制部分及系统留待电气选用。
4)舵机及推舵机构参见舵机舱布置图(JH4106-232-01)。
5)舵柄由制造厂随舵机供货,留有拂配余量,见舵柄内径详图(DLK-E249).6)舵系布置图见JH4106-230-02。
7)本工艺所述内容是针对该船舵系加工和安装的常规要求。
由于该船舵系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委外制作和安装的,所以涉及到外协部分,以外协单位自身的工艺为准,本工艺中的描述仅做参考。
但外协单位加工过程中相关尺寸控制需由船厂提供或确认。
2、上舵承座定位及面板加工、下舵承内孔、舵销毂孔加工2.1其工艺过程大致如下:1)定线。
用0.5mm琴钢丝拉出舵系中心线,并按实际进行调整。
按图1测量相关尺寸,定位焊接上舵承座。
2)划线。
画出加工圆线和检验圆线并做好标记。
3)镗削。
加工上舵承座面板、下舵承内孔、舵销毂孔。
测量相关数据,作为舵杆长度、舵杆衬套外圆、舵销衬套外圆加工的依据。
2.2定线前的船体应具备如下条件:2.2.1尾部分段结构焊接和火工校正已结束。
2.2.2船体基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2.2.3初步定出轴系中心线。
2.2.4定线时船体应停止强振性工作。
2.2.5进行定线和划线时,船体应避免过多的阳光照射,一般以清晨和傍晚为宜。
2.3定线2.3.1定线工具1)拉线工具、拉线拖板及架子2只,2)拉线钢丝(d=0.5mm),3)活络扳手4)直尺5)角尺2.3.2由船体车间给出舵系理论中心线上下基准点。
2.3.3定线采用钢丝拉线方法。
在定线前应将上舵承座预放到位,在舵机平台#0肋位设一拉线架,在挂舵臂下方也设一拉线架,选用钢丝(直径为0.5mm),按(图1)找定出上下基准点拉线,此钢丝代表舵系中心线,与初步定出的轴线正交。
此项工作与初步定轴系中心线同时进行。
2.3.4检验舵系中心线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必要时适当调整,此处应校核舵杆中心线至挂舵臂垂直面的尺寸(625mm)。
此线即为舵系的理论中心线。
2.3.5舵系中心线与轴系中心线相交,可允许不相交,其误差值不超过下面的计算值。
δ≤0.001 3√L m(其中L为船长189.99m)=5.75㎜实取≦4㎜与基线的不垂直度每米不得大于1mm,即角度偏差<4’。
2.3.4 拉线后,实船量取轴系中心线至舵机平台上表面尺寸,根据轴系舵系拉线照光图(YZCB419-425-100)定出上舵承基座高度,将基座修割好后焊装到位(注意此处上舵承座焊接好后上表面应仍留有5mm镗削余量)。
2.4划线2.4.1定线结束后,应在确定已定舵线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划线。
2.4.2划线工具1) 定中心活动靶2) 伸缩圆规3) 标准洋冲4) 色蓝、酒精等2.4.3划线时应消除划线平面与舵线不垂直造成的误差。
2.4.4划线部位应用砂轮机或锉刀打磨光亮且必须涂好酒精、色蓝。
2.4.5划出镗孔圆线和检验圆线。
划线后打好洋冲。
打孔中心应于圆线上,直径应小于1mm,并做好三角标志及同时满足舵机基座和上舵承座定位、划线、定线、复线的需要。
2.4.6划线结束后,应由检验员检查舵系中心线是否发生变化,如无变化则划线结束。
2.4.7定线、划线工作结束后,检验员出具检验合格记录单,并经船检、船东确认后通知机电车间架设镗排,按线找中后镗孔。
2.5镗孔余量的确定2.5.1上舵承座(参见图JH4106-231-06)中φ9000.560孔留加工余量(单边)10mm,上表面留加工余量5mm,18只螺栓孔配钻,其中2只铰制。
2.5.2下舵承(参见图JH4106-231-04-01)中φ540孔留加工余量(单边)10mm。
2.5.3挂舵臂(参见图JH4106-117-01)中φ590孔留加工余量(单边)10mm。
2.6舵杆下舵承、舵销毂孔及上舵承基座面板内孔的船台加工2.6.1对镗杆装置作全面检查,不能满足要求的镗杆装置不准上船。
2.6.2检查钳工所划线质量,不符合者不进行镗削。
2.6.3镗削过程2.6.3.1根据划线定的上下基准圆线找正镗杆位置并报检合格。
2.6.3.2分别粗镗下舵承内孔、上舵承座面板内孔、舵销毂孔至每边还有1~1.5mm余量时,经检验进行复校确认镗杆位置无偏移时,才最后按图样要求进行精加工。
2.6.3.3精镗孔尺寸符合图1要求。
2.6.3.4镗孔完毕后需镗削下舵承下端面、上舵承基座上平面(已留5mm镗削余量)至规定尺寸(如图1)。
3、舵杆及舵销轴套的红装3.1舵杆轴套(参见图JH4106-231-04-02)及舵杆上轴套(参见图JH4106-231-04-10)。
3.1.1轴套外径留加工余量(单边)3mm,长度每端留余量10mm。
进行0.1MPa水压试验,保持5分钟,不允许有任何渗漏。
内孔按舵杆轴径尺寸并根据过盈量精加工到位。
3.1.2外观检查:内外表面不得有任何气孔、夹渣、裂纹等制造缺陷。
3.1.3钳工红装,加热至200度左右,孔径相应涨大不少于1mm。
3.1.4红装全部冷却后,经检查合格后进行二次精加工,完成外圆及长度的精加工尺寸。
3.2舵销轴套(参见图JH4106-231-04-04),请参见舵杆轴套的3.1.1,3.1.2,3.1.3,3.1.4步骤进行。
4、舵杆及舵销衬套的加工及安装.4.1本船衬套是一种复合材料,衬套的加工与安装应在衬套服务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
4.2外径尺寸在相应的下舵承、挂舵臂孔径加工成型后,在实测尺寸之上加过盈量,其过盈量按衬套厂家计算后提供的数据加工。
4.3衬套的加工应在服务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4.4船上安装须在衬套服务工程师指导下用液氮冷冻后压入。
5、舵销与舵叶锥孔的研配5.1将舵叶竖置于车间平台上,须保持竖直,垫实固定牢固。
5.2用行车吊舵销放入锥孔,用兰油检查着色点,刮拂,每次重复进行。
5.3理论接触面积≥60%,经船检确认。
5.4锥体粗糙度为1.6μm。
5.5当接触面检查结束时,将舵销在铸钢件上的位置作好记号。
6、舵杆锥部与舵叶锥孔研配。
6.1舵杆锥体与舵叶锥孔经研配接触均匀,步骤同5.1,5.2。
6.1.1用蓝油检查,沾油面积>70%。
6.1.2锥孔表面粗糙度1.6μm。
6.1.3当接触面检查结束时,将舵杆在铸钢件上的位置作好记号。
7、舵杆与舵柄的配合7.1舵杆与舵柄采用无键锥孔联结。
7.2舵杆上部(与舵柄配合段)严格按图加工。
7.3随舵机配套提供的舵杆上部液压螺母需重新上机床加工M280X6-7H螺纹,然后再加工舵杆上部M280x6螺纹。
7.4舵杆与舵柄的圆锥体部分进行拂配,用蓝油检查,沾油面积>70%。
当接触面检查结束时,将位置作好记号。
7.5舵杆与舵柄采用液压推进方式装配。
用百分表测出推进距离L,用压力表测定轴向推力。
满足下列要求:推进距离L=5.2~5.4mm;轴向推力:约3948KN(供参考)。
起始压力:1.5~2.0 MPa7.6当舵杆与舵柄液压推进完全到位后,在对液压螺母卸压必须是十分缓慢地进行,并检查和记录百分表的变化值。
7.7将液压螺母取下,对螺母丝牙处应涂以干净的润滑物质(机油+二硫化钼),然后上紧螺母。
8、舵杆下端与舵叶的装配8.1舵杆与舵叶的舵杆承座采用液压推进/湿装方式装配,用百分表测出推进距离L,用压力表测定各项压力并满足下列要求:推进距离L=3.34~3.82mm;轴向起始油压:4.4Mpa8.2 当舵杆与舵叶的舵杆承座液压推进完全到位后,按7.6步骤操作。
8.3 将液压螺母取下,按7.7步骤操作并安装止动块。
8.4 以上完毕后,加装密封盖板,承座油孔处加装丝堵并用液态聚硫橡胶填平。
9、舵销与舵叶的装配舵销与舵叶上的舵销承座采用液压推进/湿装方式装配,并参照8.1、8.2、8.3项进行,并满足下列要求:推进距离L=1.5mm+0.1mm轴向起始油压:3.6Mpa10、按图纸将上舵承安装到位,与舵杆之间的联接键安装好。
11、按第7条说明压装舵柄。
并在厂家服务工程师的指导下将舵机油缸与舵柄连接好,按舵机安装图拂配垫块安装舵机固定螺栓。
12、在上舵承的固定部位和活动部位上做好舵杆零位标记。
13、缓慢转动舵叶至两侧最大角度(+/-37°)应无任何阻挡现象。
14、按图要求安装止跳块后(止跳块与挂舵臂底端间隙为3~5mm)再一次转动舵叶至两侧最大角。
15、水下检验用零件按图纸制作安装。
16、与船东、船检确认舵叶零位后做好舵叶的下水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