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深度调查:宁夏贺兰山——中国的“波尔多”?贺兰山东麓会成为中国的“波尔多”吗?宁夏贺兰山东麓,现在还有上百万亩可开垦农田。
那里干燥少雨,光照充足,热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具有灌溉条件,各类污染很少,适宜栽植酿酒葡萄。
前来考察的国内外专家断言:这里是中国酿酒葡萄的最佳产区之一,将成为中国的“波尔多”。
宁夏种植葡萄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真正大规模酿制葡萄酒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1984年,坐落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玉泉营葡萄酒厂正式投产。
不久,该厂生产的“西夏王”干红、干白葡萄酒就相继获得第一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香港博览会金奖。
1996年,宁夏制订酿酒葡萄基地规划方案,决定大规模发展酿酒葡萄产业。
2002年6月,宁夏正式提出申请,要求对贺兰山东麓所产葡萄酒实施原产地保护。
2003年4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了这一申请。
这样,贺兰山东麓所产的葡萄酒,就成为继山东烟台、河北昌黎之后全国第三个获得原产地地域保护的葡萄酒。
种植户挖苗毁园为哪桩?宁夏的葡萄酒产业才刚刚起步就遭遇了严冬。
近几年,挖苗毁园像瘟疫一样在贺兰山东麓蔓延,仅玉泉营地区就毁园两三千亩。
农民为什么要挖苗毁园?有人告诉记者:因为他们感到种植葡萄已无利可图。
近几年,宁夏葡萄在6年中遭遇5次冻害。
特别是2003年的特大冻害,除2万多亩鲜食葡萄受冻害较轻外,7万亩酿酒葡萄受冻害竟有一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万元。
2004年,宁夏酿酒葡萄继续减产,亩均减产超过50%。
大幅度减产,再加上收购价偏低,对于总产、单产都不高的酿酒葡萄产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按专家预测,正常年景,宁夏葡萄每公斤收购价应在1.8元以上。
但最低时每公斤只卖到1.2元。
这样的收购价格,让种植户的心都凉透了。
挖苗毁园,就成为必然。
青铜峡市种植户薄汉利有15亩高产葡萄,所植优质葡萄苗是从山东引进的。
2003年,他的收成不错,本想有八九万元的收入,结果出现卖难。
当地两家葡萄酒厂拒收他的葡萄,他只好通过关系找人。
等了4个小时,最后才以每公斤1.3元的价格卖出,比预想的收入少了一半。
有关部门对整体经营最好的芦花台地区调查,种植葡萄的职工40%亏损,30%保平,30%微利。
而问题严重的葡萄基地,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突如其来的抢购大战许多人都没有想到,在酿酒葡萄连续几年销路不畅的背景下,2005年会突如其来地发生原料抢购大战。
宁夏现有酿酒葡萄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能力超过5万吨,但实际生产葡萄酒只有2万吨左右。
部分企业由于存货较多,运转困难,便压低原料收购价,甚至不能及时兑现收购款。
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受挫,挖苗毁园的事件就接连发生,葡萄产量也因此一降再降,这实际上为原料争夺战埋下伏笔。
抢购大战终于在2005年9月爆发。
加入这场大战的,除了宁夏本地酿酒企业外,还有山东、北京等地的酿酒企业,而且外地企业出的价比本地企业高。
酿酒葡萄的收购价便一路攀升到每公斤4.4元,最高的竟然达到5.1元。
抢购大战最终酿成激烈冲突:一家企业收购的葡萄,被另一家企业拦在了路上。
堵路、砸车,最后惊动了公安机关。
据了解,玉泉营80%以上的葡萄种植户,都和西夏王集团签订了合同,但最后履行合同的只是少部分人。
对不履行合同的种植户,企业也没有办法。
经历几年欠收和亏损的种植户,终于迎来一个翻身的机会,他们的葡萄也第一次卖个高价。
青铜峡市一个种植户告诉记者:2004年,他大量投入,仅为葡萄施肥就有14次之多,结果收了2万多公斤葡萄,但最后只卖了3万多元;2005年,他施肥的次数少,葡萄只收了1.5万多公斤,居然卖了7万多元!如此反差,令他感慨万千。
贺兰山东麓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栽植酿酒葡萄的最佳地区之一。
国内外专家一致看好这块“风水宝地”:有人说它是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将成为中国的“波尔多”。
然而,很多年过去了,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厂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效益都与人们的期望相距甚远。
那么,贺兰山东麓真的能成为中国的“波尔多”吗?宁夏的酿酒葡萄生产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宁夏贺兰山地产区贺兰山东麓地处银川平原的西部,系黄河冲积平原与贺兰山冲积扇之间的洪积平原地带,总面积为362万亩,其中有120万亩适宜发展葡萄生产。
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9℃,4-9月活动积温3289℃,日照时数3029.6小时,年降雨150-200mm。
这里沙砾结合型土质透气极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加上干燥少雨,光照充足,年日照时达三千小时,昼夜温差大,且西有贺兰山天然屏障抵御寒流,东有引黄灌渠横穿而过,可满足葡萄生长各个时期的水份需要。
大量调查数据表明,在水热系数、温度、湿度等方面,这一地区比法国的波尔多地区更胜一筹。
而且,在这里种植葡萄无病虫害,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产量高,无污染,品质优良的优势,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基地。
1984年在黄羊滩地区的玉泉营农场建立了全区第一个三千多亩的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和一座年产4000吨的现代化的葡萄酒厂——玉泉葡萄酒厂,生产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西夏牌干红、干白葡萄酒,并以上乘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和专家的好评。
目前,该公司已有葡萄基地近万亩,年生产能力1万吨。
国家农业部已经规划在宁夏建设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建设面积10万亩以上的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并大力发展葡萄酒生产。
“王朝”、“张裕”等葡萄酒生产企业有在宁夏投资筹建原料基地的意向。
银广夏、民族化工等上市企业纷纷投资于酿酒葡萄基地的建设,其中银广夏拥有种植面积多达2·6万亩,生产能力为1·5万吨。
目前,宁夏建成优质酿酒葡萄基地4万多亩,2003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
主要葡萄酒生产企业:宁夏恒生西夏王酒业有限公司广夏(银川)贺兰山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宁夏御马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新疆葡萄酒产区调查报告新疆土地面积1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6,地大物博,生态条件多样化。
酿酒葡萄适宜生态区主要有:石河子、玛纳斯、昌吉、阜康产区;吐鲁番、鄯善产区;伊利河谷产区;焉耆盆地;喀什、和田产区。
天山北麓酿酒葡萄产区一、土壤地貌。
天山北麓产区多冲积平原或洪积平原,由南向北逐步倾斜,平坦开阔,地形起伏小,坡度较大,海拔在1200m以下。
成土母质以冲积物为主,其中含有砾石、沙粒、土质粒径较细,土质疏松,通水透气性能强,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长发育。
土壤属于棕漠土、灰漠土和潮土,富含钙质,土层深厚,有机制含量在0.2%-0.8%之间,全氮1.3%mg/g,速效磷5mg/g,速效钾348mg/g,有效硼4.3mg/g,有效铁3.34mg/g,有效钼0.5mg/g,pH值7.0-8.2。
特征为缺氮,少磷,富钾。
二、气候条件。
新疆产区属于典型中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年均温6-8℃,冬季最低温在-25℃以下,需要埋土防寒;热量资源丰富,活动积温(≥10℃)在3300℃以上,日温差超过20℃,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以上,4-9月生长季节1600小时以上,无霜期160天左右,尤其是八九月日照时间长、热量高、大温差有利于葡萄色素形成和糖分积累,使浆果的颜色较深、含糖量较高。
三、降水量。
天山北麓产地地处沙漠边缘,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90毫米左右,需要人工灌溉。
四、水热系数和光热指数。
新疆天山北麓葡萄产区水热系数小于0.6,光热指数为5.85-6.09,是我国优质葡萄和葡萄酒的理想产区。
五、主要栽培品种红色: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麓辄、佳美、西拉、法国兰、黑比诺、晚红蜜白色:霞多丽、雷司令、贵人香、白比诺、白诗南、白玉霓染色品种:烟73产区现状新疆地区高热、少雨、日照时间长,使酿酒葡萄着色深、糖度高,适宜于酿造优质葡萄酒。
加上新疆土地面积广阔,使新疆在发展葡萄酒的过程中避免了东部土地资源短缺的弊端。
新疆产区大约拥有40家左右的企业,但是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
最大的企业是新天国际酒业,其先后新建和收购了玛纳斯酒厂、霍尔果斯酒厂、阜康分公司、西域酒厂,在上海有自己的灌装厂,与山东蓬莱金创合作建成的山东金创酒厂,其产能超过7万千升,丝毫不逊色于张裕等国内葡萄酒巨头。
新疆的葡萄酒行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天建成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据统计,2003年底新疆地区有22万亩葡萄基地,这其中新天约有15万亩。
由此可见新天对于新疆产区的意义之大。
随着新天的各种宣传,新疆产区也被人们所熟悉。
但是,新疆产区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龙头企业新天目前主要的销售收入依然来自于原酒,这与新天在央视和其他媒体所投的巨额广告不成比例。
新疆的葡萄酒企业没有形成规模,也是新疆产区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疆产区中只有新天在行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种现状使新疆产区出现“成也新天,败也新天”的情况。
但是,新天独大也给新疆产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新天对于新疆产区太过重要,关系到2万多户农民的切身利益。
当种植葡萄效益降低时,农民会毁掉葡萄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如新疆目前有较大规模的棉花、西红柿等。
毁掉葡萄园将使新疆面临毁灭性打击,使新天的原料优势彻底消失。
应对措施新疆产区目前在行业中比较有影响的企业是新天、楼兰和乡都,其他企业均缺乏知名度。
新疆产区的优势,由于没有品牌的支撑,使其无法发挥优势。
因此,新疆产区应该加强品牌建设,同时还应通过加大宣传、差异化竞争等方式提升整个产区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