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部关于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学习总结汇报(V2.0版)

综合部关于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学习总结汇报(V2.0版)

综合部关于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学习总结汇报一、基本情况银川市地处宁夏贺兰山东麓核心区,位于北纬37°43'-39°23',东经105°45'-106°47',产区日照充足(2851-3106小时),热量、矿物质丰富,土壤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不到200mm)、黄河灌溉便利,具备了与世界许多知名葡萄产区相似的地源条件,使得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糖酸度协调、病虫害少等特征,具备了高品质葡萄生产的基础,是世界公认的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

200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荣获了“中国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认证,成为中国三大酿酒葡萄原产地保护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

宁夏葡萄酒产业1984年起步于宁夏农垦集团永宁玉泉营农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得到了国际葡萄酒界的普遍认可。

截至2016年底,产区酿酒葡萄基地达到54万亩,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建成投产酒庄(企业)80个,年葡萄原酒加工量约7.7万吨(1亿瓶),成为全国酿酒葡萄集中连片最大的产区。

其中,银川产区酿酒基地达到25万亩,占到总产区46%,建成投产酒庄(企业)54个,年葡萄原酒加工量约4万吨(5200万瓶),占总量的52%。

自“加贝兰”获得2011年《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金奖以来,先后有3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品鉴评比中获得300多项奖项,宁夏产区品牌的影响力在国内外得到全面提升,吸引了法国保乐力加、轩尼诗,中国张裕、长城等国内外一批知名葡萄酒企业到贺兰山东麓建酒庄,加贝兰、银色高地、立兰、迦南美地、留世、志辉源石等一批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引起了世界葡萄与葡萄酒业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纽约时报》评选的全球2013年“必去”的46个最佳旅游地,宁夏和巴黎等世界著名旅游景区一起名列其中,入选理由是“在宁夏可以酿造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

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在品鉴了宁夏产区葡萄酒后说:“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贺兰山东麓产区已成为国际葡萄酒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成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产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产区、以全产业链理念建设的产区。

二、创新做法(一)政府高度重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先后出台了《银川市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产业实施意见》(银政办发…2011‟35号)、《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准入和退出条件》(银政办发…2011‟122号)、《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建设项目核准实施办法》(银政办发…2013‟179号)及《银川市加快推进葡萄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意见》(银政发…2017‟49号)等一系列产业法规、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2013年以来,市财政共计兑现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及酒庄建设等补贴资金1704.96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特别是自治区通过人大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从法律上保证了产区发展与管理。

(二)“小酒庄、大产区”发展模式,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一年消费量约22亿瓶葡萄酒,其中酒庄酒只有2亿瓶,生产酒庄酒,市场空间大,符合优质高效的路子。

发展酒庄酒,有利于保护和利用贺兰山东麓这片珍稀资源,有利于发挥这片珍惜资源的最大效益。

产区种植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特别是水资源相对匮乏。

灌溉主要是靠黄河水,而国家对宁夏使用黄河水的定量是非常有限的。

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加上葡萄园建设和管理成本比较高,这种情况下只有化整为零,才能更好的经营宁夏葡萄酒产业,所以就形成了“小酒庄、大产区”的模式。

如果“大产区”成为工业园,那么“小酒庄”就成为一个个景点。

在法国波尔多等产区,不但有好酒,还有很好的酒庄,很好的酒庄旅游资源。

(三)对标国际生产经营管理标准,提升酒庄发展水平。

一是2011年成立了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局,负责产业规划、政策和管理,组织审批和实施重大项目等工作,开创了产业管理的新模式,充分体现了银川市党委、政府对葡萄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二是建立严格、可控的葡萄苗木繁育体系和标准化的生产体系。

建立苗木繁育的三级体系,包括母本园、采穗圃和苗圃,同时建立种苗的专育制度:选择专业的公司、建立苗木的标准进行专育、专营。

先后从法国、山东等地引进脱毒苗木和种条,开展葡萄标准化栽培管理模式研究与推广,提出了“厂”字型葡萄整形方式及架杆新材料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葡萄冬季埋土难、葡萄品质不均一等问题,同时建立标准的生产体系,这里面包括规范整形、标准化参数、病虫害预测及统防统治、土肥水管理、先进的设备、科学的酿造技术,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与世界知名产区交流合作,产区连续5年参加世界葡萄与葡萄酒(OIV)大会,宁夏成为中国首个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省级政府观察员。

四是借鉴法国列级酒庄分级管理经验,实施优质葡萄园和列级酒庄评选,成为中国葡萄酒产区的创举,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2013年和2016年自治区评选的16个列级酒庄,银川市占14个,其中:四级庄5个,占全区100%;五级庄9个,占全区82%。

(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保障产区持续发展。

2013年成立了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和宁夏葡萄酒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葡萄产业人才高地,聚集了100余名国内外葡萄产业顶级专家为产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了一批能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分两次从国外引进了七八十位国外酿酒师在这儿传播他们的文化,展示他们的技术,使得每个小酒庄不一定非要花高薪聘用专职的酿酒师,但同时得到了高水平的酿造技术支持和指导。

(五)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加快酒庄集群建设。

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小镇、镇北堡影视文化葡萄小镇等基础设施配套列为市级重点投资建设项目。

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其中市政府基础设施配套投资2.4亿元、社会化投资9.6亿元。

(六)加强产区环境整治,促进葡萄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实施了110国道近50公里绿化美化及环境治理工程,成为产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建设完善了葡萄酒休闲旅游基础设施,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被列为“自治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张裕摩塞尔十五世等6个酒庄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志辉源石酒庄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葡萄酒庄已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热门去处。

三、面临的挑战及问题一是葡萄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进口葡萄酒总量逐年增加,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葡萄酒主产国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即将实现葡萄酒进口零关税。

法国、澳大利亚、美国、智利等世界葡萄酒主产国纷纷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建立了政府主导的市场推广中心,客观上挤占了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

二是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将成为竞争的焦点。

与国外及国内东部成熟产区相比较,我市葡萄园标准化程度还不高,部分酒庄酒个性不明显,同质化竞争,加之冬季葡萄需要埋土防寒、种植及葡萄酒生产设备依赖进口、我国将葡萄酒生产界定为工业产品(国外把葡萄酒定性为农产品)等因素,葡萄酒生产成本高于进口酒50%。

因此,如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突出个性,将面临新的挑战。

三是打造知名产区品牌任重道远。

与国际知名产区相比,我们还是一个新兴产区,知名度还不够高,还没有真正形成产区的品牌,还需要政府、企业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产区品牌的宣传与推介力度。

四、未来发展方向(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小酒庄、大产区”的发展模式,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六名工程”建设(即打造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选育名优葡萄品种和苗木、建设具有产区风土特色的名优葡萄园、培育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庄品牌、驰名酒庄酒品牌、深度挖掘产区文化内涵突显酒标“名片”效应)为主攻方向,要高端引领、规模化种植、系列化生产,发挥银川核心、引领、示范优势,做优做强葡萄产业,促进产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要围绕贺兰山东麓自然、人文、地理等优势,大力推进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文化打造、生态引领、产业推动,把贺兰山东麓建成竞争力强、辐射广、影响力大、全球知名的优质葡萄酒产区和国际葡萄酒之都,使其成为银川都市圈建设重要的推动力。

(二)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把控。

面对激烈的竞争,关键还是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性价比,提供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

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

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对园艺师、酿酒师进行技术培训,不定期地进行田间地头的技术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多举并措提高葡萄酒基地建设和质量品控水平。

二是做好品牌建设营销。

既要内抓质量,也要外抓形象。

研究进口葡萄酒的国内营销手段,发挥本土品牌服务距离短,周转速度快,以及语言沟通的优势,分人群,分层次,多地域,真正的去服务消费者,使之成为宁夏葡萄酒品牌的消费群体,在会员模式、新渠道模式、电商发展等模式上进行更多的创新探索,扎实的建立渠道并总结成为获利模式。

组织参展糖酒会以及品鉴推介活动,积极开拓市场。

利用酒庄旅游、举办葡萄酒电影节等形式,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推介,扩大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发挥和利用好中国酒文化,培植出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和消费习惯。

在认识到和进口葡萄酒不足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做好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特色的酒品,并在中国酒文化的大框架下,催生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消费文化,克服盲目崇洋心理,理直气壮地宣传消费国产葡萄酒。

营销很大程度上是流行消费习惯的牵引,消费习惯的形成一定是流行文化的引导。

核心问题是解决文化自信,从品质自信到消费文化自信,让消费者以饮用我们国产葡萄酒为荣。

四是利用信息技术打造自然和科技的融合。

通过建立主栽品种优良品系选育、特征风味物质研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产区风土和区划研究等,开发多元化、个性化葡萄酒产品,建立全产业链信息化系统以及严格的追溯系统,质量追溯平台要形成葡萄原料生产、酿造工艺、葡萄品质等全面性的信息化管理。

切实把握葡萄酒生产标准化流程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监督。

(三)空间布局。

建设“一廊、两镇、四群、百庄”,即沿G110国道为核心廊道,打造一条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绿色长廊;建设西夏区镇北堡葡萄酒文化旅游度假镇和永宁(闽宁—玉泉营)葡萄酒产业镇;重点打造贺兰金山酒庄集群、西夏镇北堡酒庄集群、永宁玉泉营酒庄集群、永宁闽宁酒庄集群;建设培育更多列级酒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