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记,了解人物行事,学会从行事去分析人物;②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种手法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用圈点的方法,圈出文章的文言重点字词,并掌握其意思和用法;②用辩证的方法总结分析项羽的性格及其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学会对人物进行客观辨正评价;②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某些有价值的人格魅力,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教学重点】1、梳理文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2、通过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教学难点】学会辩证地分析项羽性格及其成败【教学设想】《项羽本纪》是《<史记>选读》的第五单元《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的讲读课文。

在疏通字词句的基础上,我试图借助于学习本课刻画人物的手法,(在必修课程中也涉及一些《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因而学生对《史记》的人物刻画有了一些认识)进而鉴赏《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从而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预习字词,疏通课文,制作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梳理文言知识,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一、导入新课用我们学过的《鸿门宴》中大家对项羽的看法来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正音,并解决学生课前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问题。

(二)按段落进行字词总结1、第一、二段中的字词1)活用词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杀死全族)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2)通假字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3)重点实虚词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4)古今异义词以故事得已5)重点句①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倒装句)③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6)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力能扛鼎(举起)2、第三段中的字词1)活用词:①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②无不膝行而前2)重点实虚词:①九战,绝其甬道② 楚兵冠诸侯③诸侯皆属焉3)古今异义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4)重点句: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状语后置)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定语后置)5)哪一个成语源自本部分?破釜沉舟3、第四段字词1)活用词①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②项王则夜起(名作状)2)重点实虚词①时不利兮骓不逝②歌数阕③莫能仰视3)重点句①是何楚人之多也②饮于帐中③项王军壁(于)垓下4)本段成语四面楚歌4、第五段字词1)通假字①辟易数里(“辟”通“避”)②骑皆伏曰(“伏”通“服”)2)重点实虚词①汉军乃觉之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田父绐之曰④期山东为三处⑤左右皆披靡3)古今异义愿为诸君快战4)重点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5、梳理第六段重点词句。

1)古今异义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②地方千里2)活用词①亦足王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④马童面之3)实虚词①无以渡②项王亦被十余创4)重点句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6、第七、八、九自然段的字词梳理1)通假字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2)活用词①豪杰蜂起②奋其私智而不师古3)古今异义①然羽非有尺寸②欲以力征经营天下4)重点句①乘势起陇亩之中②何兴之暴也5)实虚词①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②乃引“天亡我” ③鲁父兄乃降④何兴之暴也⑤岂不谬哉6)成语自矜功伐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具体研习1到9段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二、理清课文思路思考:课文节选部分共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明确:第一部分:项羽家世(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第三部分:巨鹿之战(第3自然段)第四部分:霸王别姬(第4自然段)第五部分:东城之战(第5自然段)第六部分:乌江自刎(第6-8自然段)第七部分:项羽本纪赞(第9自然段)三、研习一、二段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

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

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两件。

一是少时学情。

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羁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

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提示: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豪迈不羁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四、浏览阅读第三、四自然段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明确: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

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侧面烘托。

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3、点拨:巨鹿之战的意义明确: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

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

三是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

五、研读第四自然段1、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

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英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2、如何理解“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明确:一方面是受到项羽异常伤痛的感染,他的左右也跟着悲泣;一方面又怀着敬畏之情不敢和他的目光相遇,怕伤了他的自尊。

这样,这才是一个盖世英雄的哭。

六、研读第五段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明确:用了夸张手法。

示项羽威猛如画。

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象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

明确:非也。

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

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3、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

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七、研读6——9段思考:司马迁的点评应怎样理解?明确: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

一赞一叹,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八、课堂小结九、布置作业:项羽的形象分析第三课时【教学要点】通过讨论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项羽本纪》是《史记》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

文中描绘的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

二、项羽的形象分析(一)项羽成长个人小档案明确:《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自刎——英雄末路的终点(二)教师多媒体展示以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2、从侧面描写入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巨鹿之战3、从细节描写入手细节描写,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5、从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入手(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分别从项羽“少年言志”、“巨鹿之战”、“鸿门宴”、“霸王别姬”、“东城快战”和“乌江自刎”几个情节中重点赏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明确:1、“少年言志”①语言描写: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说明他的毫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②外貌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突出项羽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同时又才气超人,说明说明霸业能成绝非偶然。

2、“巨鹿之战”①正面描写:杀宋义救巨鹿破釜沉舟杀苏角,虏王离②侧面描写:三个“无不”两个“莫敢”3、“霸王别姬”①环境描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动作描写:夜起、饮帐中、慷慨悲歌、泣着重分析“泣”一字。

四面楚歌,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

③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是楚霸王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4、“东城快战”①环境描写: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穷途末路)②语言描写: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