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436—2010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fault indicator in distribution network2010-03-18发布 2010-03-18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ICS29.240备案号:CEC 364-2010目次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分类 (4)5 使用条件 (5)6 技术要求 (6)7 试验方法 (12)8 试验分类 (18)9 标志、包装 (20)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技术规范 (21)前言本标准根据《关于下达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09〕217号)文件要求,由中国电力科学院开展标准制定工作。
在配电网系统中,线路分支多、运行情况复杂,发生短路、接地故障时,故障区段(位置)难以确定,给检修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尤其是偏远地区,查找起来更是费时费力。
而线路故障指示器可以做到在线路发生故障时及时确定故障区段、并发出故障报警指示(或信息),大大缩短了故障区段查找时间,为快速排除故障、恢复正常供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规范市场、控制产品质量、统一产品标准要求,为电力企业提供采购和验收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的技术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给出了故障指示器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判定准则等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宏芬、张重乐、盛万兴、陈俊章、解芳、白雪峰、侯雨田、李柏奎、刘赟甲、袁钦成、淡文刚。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3kV~35kV、额定频率50Hz的三相交流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以下简称指示器)的分类、使用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试验分类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配电线路中指示短路故障或接地故障线路区段的位置。
本标准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供电企业选用指示器的主要依据之一。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336—2000防振锤技术条件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2007,IDT)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低温(IEC60068—2—1:2007,IDT)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IEC60068—2—30—2005,IDT)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IEC60694:1996,EPV)GB/T 11287—2000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实验第一篇:振动实验(正弦)(IEC255—21—1:1988,IDT)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IDT)GB/T 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3—2002,IDT)GB/T 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61000—4—5:2005,IDT)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8:2001,IDT)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distribution line fault indicator安装在配电线路上,用于检测线路短路故障和单相接地故障,并发出报警信息的装置。
3.2 架空线型故障指示器overhead line fault indicator传感器和显示(指示)部分集成一个单元内,通过机械方式固定于架空线路(包括裸导线和绝缘导线)的某一相线路上的指示器。
3.3 电缆(母缆)型故障指示器fault indicator for cable(bus-bar)传感器和显示(指示)部分集成于一个单元内,通过机械方式固定于某一相电缆线路(母排)上,通常安装在电缆分支箱﹑环网柜﹑开关柜等配电设备上的指示器。
3.4 面板型故障指示器 panel mounted fault indicator由传感器和显示单元组成,通常显示单元镶嵌于环网柜﹑开关柜的操作面板上的指示器。
传感器和显示单元采用光纤或无线等方式通信,一﹑二次之间应可靠绝缘。
3.5 故障电流 fault current配电线路中线路发生短路或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电流。
3.6 故障电流报警动作值 alarm setting value使指示器发出报警信息或指示的故障电流(或突变)值。
3.7 接地故障特征值 earth fault eigenvalue用于判断接地故障的采样参数3.8 复位时刻 reset time从指示器报警开始至报警状态复归的时间3.9 临近干扰 nearby disturbance发生短路(接地)故障线路对临近未发生短路(接地)故障线路上的故障指示器状态的影响。
3.10 静态功耗 quiescent power consumption指示器在无报警指示状态下的待机功耗。
3.11 动态功耗 alarming power consumption指示器在报警指示状态时的整机功耗。
3.12 动作误差 operation error动作误差(%)=(实测值—设定值)/设定值×100%3.13 数据传输 data transmission利用无线或光纤等通信方式进行的故障信息传输。
3.14 最小重合闸识别时间 minimum reclosing recognition time指示器能够识别的线路重合闸动作的最短断电时间。
4分类4.1 按使用环境分类a)户外型:b)户内型。
4.2 按使用场所分类a)架空线型:b)电缆(母排)型:c)面板型。
4.3 按功能分类a)短路故障指示器:b)单相接地故障指示器:c)短路单相接地故障指示器(又称二合一故障指示器)。
4.4 按故障报警类型分类a)机械翻转型:b)闪烁发光型:c)数据传输型:d)复合型。
4.5 按故障检测方式分类a)在线(线路不停电)检测型:b)离线(线路停电)检测型。
5使用条件依据GB/T 11022—1999第二章标准要求如下:5.1 环境温度户内型:最低周围环境温度优选值为—5℃﹑—15℃和—25℃;最高周围环境温度为+40℃、+55℃和+70℃;并且在24h内测得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户外型:最低周围环境温度优选值为—10℃﹑—25℃﹑—30℃和—40℃;最高周围环境温度为+40℃、+55℃+70℃;并且在24h内测得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
5.2 相对湿度在24h内相对湿度平均值不得超过95%。
5.3 海拔高度安装场地的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对于安装在海拔高于1000m处的设备依据GB/T 11022—1999第二章2.2.1条要求执行。
5.4 其他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与制造商商议确定。
6技术要求6.1 外观与结构6.1.1外观应整洁美观、无损伤或机械形变,封装材料应饱满、牢固、光亮、无流痕、无气泡。
6.1.2外形及安装尺寸、元件的焊接、装配应符合产品图样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6.1.3外壳应用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使用或搬运中可能遇到的机械力。
6.1.4对于架空线型指示器,应使安装结构合理、安装方便、牢固;结构件经50次装卸应到位且不变形。
6.1.5对于架空线型和电缆型指示器,其卡线结构应有合适的握力,既要保证安装牢固,又不能造成电缆(线)损伤。
6.1.6对面板型可更换电池的指示器,电池应便于安装维护,且保证指示器的防护等级满足要求。
6.1.7传感器的安装应方便可靠,且保证在不同截面﹑不同外径的电缆(线)上安装时,不影响故障检测性能。
6.2 额定工频耐受电压面板型指示器显示单元应能承受持续时间为1min的额定耐受电压2kV。
海拔超过1000m的应按GB/T 11022—1999要求修正。
6.3 功能6.3.1短路故障指示当配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故障线路段对应相线上的指示器应检测到短路故障,并发出短路故障报警指示。
6.3.2单相接地故障指示当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段上的指示器应检测到接地故障,并发出接地故障报警指示。
6.3.3故障远传报警当发生短路﹑单相接地故障后,指示器除进行相应的本地报警指示外,至少具备以下功能之一:a)通过开关触点输出故障状态信息。
b)通过无线通讯形式输出故障数据信息。
c)通过光纤通信形式输出故障数据信息。
d)其他。
6.3.4故障报警复位a)自动复位:指示器应能根据规定时间或线路恢复正常供电后自动复位,也可以根据故障性质(瞬时性或永久性)自动选择复位方式。
b)手动复位:面板型应能手动复位。
6.3.5电池低电量故障指示对于面板型由电池供电的指示器,当电池电压降到相应值时,指示器应具有电池低电量报警功能。
6.3.6自检(测试)功能对于面板型指示器,应具备手动检测功能,并能显示自检结果。
6.3.7短路故障自动判定功能指示器应自动跟踪线路负荷电流变化情况,自动判定短路故障电流并报警。
6.3.8防止负荷波动误报警功能在线路电流非故障波动时指示器不应误报警。
6.3.9自动躲避合闸涌流功能在判定线路进行送电合闸(或重合闸)时,安装在此线路的指示器应躲过冲击电流且不误动作。
6.3.10带电装卸功能架空线型和电缆型指示器应能带电装卸,装卸过程中不应误报警。
6.3.11重合闸最小识别时间0.2sa)故障指示器应能识别重合闸间隔为0.2s的瞬时性故障,并正确动作。
b)非故障分支线上安装的故障指示器经受0.2s重合闸间隔停电后,在感受到重合闸涌流后不应误动作。
6.4 静态功率消耗对装有电池的指示器,其电源容量理论待机时间应大于10年报警指示时间大于2000h。
6.5 使用寿命能耐受2000次电气寿命试验或使用寿命不低于8年。
6.6 电气性能6.6.1架空线型的指示器a)短路故障报警:指示器应能根据线路负荷变化自动确定故障电流报警动作值,且动作误差应不大于±20%;高低温运行环境下动作误差应不大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