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作者根据本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深人细致的教学研究以及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逐渐形成适合自己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

标签:基础英语;英语专业;教学方法
前言
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问题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1]
我系英语专业精读课选用由李观仪老师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语教程》。

该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四项语言能力,但在不同学习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具体地说,第1、2册侧重听、说,第3、4册侧重读、写。

针对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笔者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抓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是学习主动性的表现,也是师生在课堂上相互配合的前提,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

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够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也只有这样,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才能够得以培养。

通过预习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新课中的内容、难点、要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加以重视,在课下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探讨问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在课堂与老师商讨共同解决,而且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发挥,积极性更高,学习的收获更多,目标性更强。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讲,也可以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难点,有针对性地授课,从而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在学生开始接触课本时,就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前言部分的“To the Student”,使学生对该书的单元结构、作者意图以及各部分的要求有一个总体把握。

在学习课文前,把具体要求讲清楚,任务布置下去。

如第1、2册中的“Language Structures”部分,其中的语法结构都是学生在初、高中学过的,这里只是将它们再做系统的归纳。

在这些基本结构的句子后面,设置了一些场景,然后是一个对话范例,但有些部分被省略。

学生得先听对话录音,完成范例,然后再根据设置场景,用本课的基本语法结构的句子编对话。

此项活动主要是由学生主动、认真完成的,完全可以通过预习解决。

在课堂上教师只需强调重点、难点,然后组织学生操练一下对话、纠正语音即可。

另外,此部分所对应的练习以及时态、介词填空、完型填空练习亦可在预习时完成。

这样不但节省了上课时间,提高了授课效率,还可提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及时予以纠正。

2.词汇教学要灵活多样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规律。

任何一种语言技能的形成都必须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基础。

积累语言材料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掌握外语词汇。

由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上的不同,掌握词汇的效果当然也大不一样。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要教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方法,灵活地掌握词汇。

孤立的词是很难长期保持记忆的,只有凭借各种模式语义结构、词组和构词关系、同义词及反义词等各种语义关系、上下文关系等等建立多方面的联想,才能把词汇不仅有效地长期储存在记忆中,而且便于检查和提取。

[2]例如,教英语词汇“love”,让学生不仅从词典上知道其发音,弄清楚词的基本意义,语法上可以是动词或名词,还要求找出派生词“lovely, loveless, loveable, lover, loving”等,反义词“hate”,相似词“like, fondness”,其从属于“feeling”等等。

教词组时可采用归纳、联想的方法将具有相同用法的词归纳在一起教。

例如学到“go mountain-climbing”时,便让学生回忆学过的“go doing”结构的词组,于是大家共同总结出“go shopping,go dancing,go swimming,go skiing,go skating,go jogging,go hiking,go surfing,go picnicking,go cycling”等词组来。

此外,还可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习近义词。

在英语中,具有“包括、包含、由… 组成”的意思的词组很多,如“consist of,comprise,compose,be made up of,include,constitute”等,如果遇到其中的一个,我都会让学生查字典辨析。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掌握词汇,同时扩大了词汇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将文化背景知识融人到教学中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之一,而文化是语言的内容,对语言起决定作用。

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的,语言结构、语言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文化。

《新编英语教程》的缺憾之一就是对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甚少,有时只是一句话而已,根本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例如《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册第4单元“A man from Stratford-William Shakespeare” 一文提到莎士比亚死后留下的几大谜团。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诗人。

曾当过剧场杂差、演员、编剧等。

现存剧本三十七部、长诗两首、十四行诗一百五十四首。

他的剧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炼而富于表现力,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3]可称得上是英国文学的始祖。

如何把这篇文章讲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对莎士比亚的了解程度。

笔者从互联网上找来了大量关于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介绍、身后谜团的各种猜测的英文文章,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又组织课堂讨论大家所熟悉的他的作品、戏剧。

通过此举,将背景知识融人到课本中去,教学效果甚佳。

课后,同学们对莎士比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并开始关注、阅读他的部分作品。

教师通过引人文化背景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言中了解文化,在文化中学习语言。

在二十一世纪,国际交往更加频繁,英语的实际应用功能日益突出,而保留和传播本国文化,尊重和接纳异国文化也成为国际交往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4.注重课后测验
测验是一种教育评价的方法,一种测量的方法。

测验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教师如何及时掌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课后测验。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课后测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比如将学生练习册中的部分内容如“Spelling,Dictation,Blank filling,Paraphrasing”以及“Answering Questions”等重要内容设计到测验中便可大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测验的另一优点在于学生对自己的课程学习能很快获悉并加以调整,从而指导后面的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评卷时一定要注意评语。

对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多加鼓励,而对于成绩差的同学可千万不要伤了自尊心,应跟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想办法让他们赶上。

5.在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高校对外语专业学生一般都开设作文课。

在作文课上可以要求学生学习写作各种体裁和题材的作品。

基础英语课教师在“写”的技能培养上应积极配合写作课教学,教学生学一些写作技巧,为写作课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第3册第1单元的“My First J ob”,其中一段对“headmaster”的外表描述得十分形象、生动。

课文讲到此段时,我们便开始讨论如何描述人物,描述前额的形状可用哪些词,描写胡子的形状、颜色可用哪些词,以及对眼睛、鼻子、嘴巴、身材等的描绘。

这篇记叙文讲完后,笔者又讲述了记叙文的特点以及记叙和描述性语言的应用。

然后要求大家对某一人物或环境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第3册起,基础英语的教学编写侧重读、写,兼顾听、说。

[4]读是吸收,写是产出。

只有在吸收的基础上才会有产出。

教材中文章题材多样、风格迥异,教师除了教词汇外,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在感性认识中形成对写作的理解和认知,为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结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深人细致的教学研究以及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地变换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发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常言道:“世上只怕有心人”。

只要教师将教学真正作为自己热爱的一项事业,把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水平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发现许多新颖、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4]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3)教师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