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 病毒、木马和黑客行为严重威胁着社会的
信息安全,但三者并不是孤立的,往往结 合在一起危害社会。
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预防、查毒、杀毒
• 谈谈你对信息安全的看法,并相互讨论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 1.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 ①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开启更新功能,及时修复系统漏洞 • ②不浏览不良网站 • ③设置安全系数高的密码 • 2.安装正版杀毒软件。 • 常用杀毒软件有:瑞星、江民KV、金山毒霸等 • 3.安装查杀木马软件。 • 常用的木马查杀软件有:木马克星、木马清道夫等 • 4.安装防火墙,并及时升级。 • 5.发现新病毒及时报案,尽量挽回经济损失。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一、信息安全问题
• 1、病毒 • 2、木马 • 3、黑客
(一)病毒 1、病毒的危害性
•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与感 染生物病毒类似,计算机病毒能寄生、潜 伏、传染,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计算机中病毒的症状:
• 如果你的计算机遇到显示不正常的画面、 弹出不明网页文件,或者不明不白的死机、 频繁重启、出现程序不能运行或数据丢失 等情况,你的计算机很有可能感染病毒。 计算机病毒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损失。
想一想
小强同学从网络上付费下载了一部正版电 影,
保存在自己的计算机中,他的同学王鹏听 说后
将这部电影利用移动硬盘拷贝到自己的电 脑中。 他们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二、保护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的“知识”是指人的创造性的智 力活动成果。
• 在我国知识产权是著作权、发现权、发明 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及专利权与商标权的 总称。
(二)木马
• 木马,全程“特洛伊木马”(Tyojan Horse),计算机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 的程序,该程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可以 在神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控制或监视你的 电脑,并且随时将机器中保存的个人私密 信息通过网络传送给木马的作者。
(三)黑客
• 黑客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非法侵入 他人计算机、窃取他人信息的网络安全破 坏者。
•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 社会道德规范,增强信息道德意识,不沉迷 于网吧,学会保护自己,合法、合理地使用 信息技术,维护社会的信息安全。
遵守信息道德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网上文明公民
点评总结:
• 同学们,你有哪些收获呢?
• 作业安排:参见课本P31页,完成“大显身 手”
当堂巩固
1、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的最大好
2.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
1、传染性(可通过网络或可移动磁盘等多种途径 传播)
2、寄生性 病毒会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粘贴“或依 附于其他计算机文件(程序、图片、网页等)
3、激发性(如CIH病毒会在每年的4月26日发作 )
4、潜伏性(可以在计算机系统内隐藏很长时间而不 被发现,等待发作时机)
5、破坏性(它能使机器运行变慢、频繁死机、删 除文件、窃取用户信息、有的甚至还会破坏硬件系 统)
• 中国制定的保护知识产权法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法》 • 1991年《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 1980年我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三、遵守信息道德
• 除了病毒、黑客在危害社会信息安全、侵 害知识产权,垃圾信息(黄色信息、虚假信 息、无聊信息、和恶意的政治文化信息等) 也污染社会;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造成的恶意 的人身攻击、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也冲击着 社会道德的底线。
C. 通过非法的软件拷贝 D. 通过把多张软盘叠 放在 一起
4、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造成___D_破坏。
A.软盘 C.硬盘
B.磁盘驱动器 D.程序和数据
5、发现病毒后,比较彻底的清除方式是__D__。
A.用查毒软件处理 B.用杀毒软件处理 C.删除磁盘文件 D.格式化磁盘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__D__。
A. 破坏性 C. 传染性
B. 潜伏性 D. 免疫性
处在于__C__。
A)节省人力
B)存储容量扩大
C)可实现资源共享 D)使信息存取速度提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微机病毒指___D__。
A. 生物病毒感染 B. 细菌感染 C. 被损坏的程序 D. 特制的具有损坏性的 小程序
3、下面列出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不正确
的说法是_D____。
A. 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 B. 通过借用他人的软 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