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教学教材

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教学教材

冬春季受气候和人口流动(春运)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性大爆发。

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结核、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流脑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如何预防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1.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毒通过空气传播。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7.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同学们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8.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如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9.另外可进行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传播也慢;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

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流感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有时候亦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

得了流感如何治疗:大部分人得了流感不治疗会在1-2周内痊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用来治疗及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的发病、并发症、住院以及死亡。

抗病毒药物需要由医生处方才可服用。

若患上流感,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缓解病症及将病程缩短1-2天。

流感如何预防:(一)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某些容易因流感而出现并发症的人士尤为有效。

(二)此外,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预防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流行性感冒:1、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的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

3、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5、如发现有类似流感的病征,应尽可能不要去上班上课,并尽早找医生诊治,尤其是儿童、长者及慢性病患者。

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以下人群推荐接种:1、60岁以上人群;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一般从每年一月份开始发病,三四月份是高峰期。

其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多、传播快、流行广。

民工常居住在通风不良的集体宿舍,个人卫生状况较差,所以容易染病。

如何预防流脑:⑴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常晒衣服、被褥,保持个人卫生;⑵按时作息,保证睡眠,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⑶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感冒;⑷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⑸接种流脑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脑发生。

肺结核肺结核(俗称痨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即由开放性肺结核的病人(涂痰阳性)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途径将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散布在空气中,再由健康人群吸入而传染。

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一)全身症状: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2、发热:病人多表现为低热或午后潮热.3、盗汗:多发生在半夜及清晨,病人不知不觉醒来,内衣已浸湿.4、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二)呼吸系统症状:1、咳嗽,咳痰:是肺结核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开始为轻微或短促的干咳,可伴有少量粘液痰,常不引起病人的注意,常误认为感冒,气管炎随着病情的进展,痰量渐增多,多为黄白色或黄灰色粘痰.2、咯血及血痰3、胸闷,胸痛.4、气急.因此,凡有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和血痰,胸痛2周以上,发热2周以上等症状中的任何一项,就应怀疑是否得了结核病,必须到正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

特别注意!结核病人必须到正规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治疗,并且结核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得了肺结核病该怎么办随着几种主要抗结核药物的问世,结束了肺结核无药可医的历史。

只要坚持规则的治疗方案,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经过6-8个月的疗程,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为了保证患者能坚持服药并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要求患者应在督导员的监督下服药。

结核病患者不规则治疗的后果:不规则治疗(用药不规律、未完成规定疗程、或化疗方案不合理)只有45%的治愈率,50%左右治疗失败极少数病情严重患者可导致死亡。

而且不规则治疗就容易是细菌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而成为耐药结核病患者,严重的可因无有效药物治疗而成为“绝症”。

肺结核患者应注意什么?肺结核患者咳嗽时应该用手帕掩住口、鼻,不要直接面向周围人咳嗽或打喷嚏及大声说话,居住的地方应经常通风,衣物、被褥等用品要经常晾晒达到消毒的目的。

要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战胜病魔。

如何预防结核病1、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等。

3、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痰要用纸包好焚烧,不要随地吐痰。

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4、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保持健康心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国家主要免费政策我国对初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胸片和痰涂片检查,对治疗期间随访的肺结核患者免费进行痰涂片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治疗期间的主要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患者怎样对待恋爱和婚姻肺结核病如果能坚持吃完6—8个月的药,是可以治好的;但如果不坚持吃药,就不能治愈或变成耐药的病人,很难再完全治好。

因此患了肺结核的年轻患者,应首先集中精力把病治好;如果尚未有恋爱对象,在未完全康复以前应该把恋爱之事暂时搁一下;如果已有恋爱对象,则应该把病情如实向对方讲清楚,当前要集中精力治病,待肺结核治愈后再考虑结婚,千万不能在病情还不稳定就匆匆结婚,以免婚后的夫妻生活、生儿育女、优生优育、家务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烦恼,并给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凡是病菌、病毒经口进入体内,在肠道内迅速生长繁殖而使人发病,并且能传染给他人的疾病统称为肠道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乱、甲型与戊型肝炎,伤寒与副伤寒等。

预防肠道传染病:⑴食物要新鲜,不要吃变质的食物;不吃小海鲜;⑵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⑶要饮用清洁卫生开水,不要饮用未经消毒的水和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⑷饭前便后洗净手,不要用手直接抓取熟食品;⑸剩菜剩饭和冰箱保存过的食品要煮透后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可再吃;⑹食具要严格消毒,肠道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饮食工作;⑺搞好居室及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

积极消灭苍蝇、蟑螂和老鼠。

⑻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

不喝生水。

⑼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⑽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

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预防呼吸道疾病:夏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

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

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预防虫媒传染病夏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

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预防措施: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

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大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于夏、秋季节,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6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成人、老人发病率也趋增多。

乙脑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常还有严重的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

预防和控制乙脑的主要措施有三条:一是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病人;二是灭蚊、防蚊。

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三是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