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
冷梧桐细雨于
景
课后反思:
欣赏《一剪梅》作结。
对比分析李清照前后期词风格异同。
朗读,体悟
初步感知
领悟词人心情
找出意象
自主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探讨
小组代表发言
畅所欲言
知人论世
情感升华
明确
本首
词感
情基
调
诵读中找出意象分析,
领悟词的意境。
探究意象
体会
意境
联系词人人生经历亦能真切体会其愁情
板书设计:声声慢
李清照
寻淡酒疾风寓
觅孤雁黄花愁情
明确:酒——愁的象征
风——渲染凄凉、萧索的气氛
雁——触发乡情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细雨——表达离情愁思
3、体会意境。
(三)为何生愁
1、插入词人相关经历。
2、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
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教学重、
难点处
理方法
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难点
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处理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处理方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含课前导学)
1、教师课前准备朗读录音。
2、预习全词,熟读《声声慢》,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
大方实验高中新课改教与学设计
教学内容
声声慢
时间
2018年2月1日
课型
新授课
执教者
教
与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通过反复诵读,解读意象,品味意境。
2、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
过程
与
方法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2、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的窗外曾种满了梧桐,绽开着芭蕉;她的脚边,曾有如兰似麝的香炉;她的碧纱橱上,曾有清芳撩人的素笺;她曾在玉瘦香浓时将翠帘低卷;她曾在月满西楼时临水照花;她曾慵依栏杆看雁子成阵;她曾与他琴瑟相谐,形影不离,凤凰台上听吹箫…
环境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
(二)赏意象品愁情
1、李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愁在那浑浊的淡酒里,
愁在那急骤的秋风中,
愁在那孤飞的大雁上,
愁在那满地的黄花里,
愁在那雨中的梧桐上。
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深创巨痛的呢?请你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诗句,结合词句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注重与高考考点链接)
《声声慢》选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风格或蕴藉含蓄,典雅秾丽,或疏放恣肆,酣畅淋漓,使我们为之情志向往。因而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把握词的意境和感情,以此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词的能力。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较浓,所以在欣赏时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词句中蕴含的感情。
感知词人形象
营造氛围进入意境
二、朗读感知
三、鉴赏全词
4、小结
五、作业
1、朗读
(1)生自由朗读;(2)师范读;(3)齐读
2、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