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市旅游资源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吉林市旅游资源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吉林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学生:吴思凝学号:2010214419目录一、吉林市简介 3二、吉林市旅游资源特点 31.自然资源具有原始性。

32.区域地理条件的独特性。

33.旅游资源丰富,布局合理。

34.种类齐全,构成体系。

35.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相伴而生,珠联璧合。

4三、吉林市旅游趋势发展分析 4四、吉林市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41.吉林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41.1 资源环境优势 41.2 区位优势 51.3 政策优势 52.吉林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劣势 52.1 生态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够 52.2 生态旅游开发资金不足 52.3 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单一 62.4 交通瓶颈 62.5 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63.吉林市生态旅游开发的机遇 63.1 生态经济示范省建设带来的机遇 63.2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带来的机遇 73.3 假日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73.4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所带来的机遇 74.吉林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威胁 74.1 区域产品趋同 74.2 旅游需求差异化程度日益提高 84.3 生态环境破坏的威胁 8五、结论分析 9六、吉林市旅游的发展战略 9(一)市场引导、规划主导、政府推动、企业操作战略。

9(二)着眼未来、稳健发展、培育精品战略 10(三)产品组合和逐步升级战略 10(四)全方位市场营销战略 10一、吉林市简介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是全国唯一的市与省重名的城市。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总人口441.5万人(2010年),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

吉林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甲级开放城市和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

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

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

二、吉林市旅游资源特点1.自然资源具有原始性自然旅游资源处于未开发和初步开发阶段,保存着原始面貌,有着朴实、和谐的自然美。

例如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

2.区域地理条件的独特性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反映了区域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和资源的典型性,为其它地区少见或难以见到。

在这种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有着较强的垄断性和竞争力,不易被其他地区所替代。

自然资源的独特性表现在古老孑遗植物的分布和特殊的自然风光。

吉林市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的习惯和风俗上。

吉林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有蒙古族、朝鲜族、满族、回族等多个世居少数民族。

满族则集中在吉林市乌拉街满族镇,保留有多处古迹和古老民俗。

3.旅游资源丰富,布局合理文史古迹多集中在市中心,冰雪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松花江两岸和山区,民族风情资源相对集中于外五县。

些旅游资源,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构成了原始、神奇、粗犷、博大的特色而闻名于世。

4.种类齐全,构成体系即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又有悠久的人文景观。

特别是冰雪资源丰富,森林、湿地、农业、边境、民俗、史迹等资源独具特色。

5.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相伴而生,珠联璧合全区历史人文景观大都建在自然景观秀丽之地。

三、吉林市旅游趋势发展分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吉林市把展现山灵水秀、风光优美的城市风格作为城市建设的总目标,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以造型别致的建筑物为点缀,从整体上提升了吉林市的城市形象。

道路、桥梁建设成效显著,公用设施日趋完善,住宅建设步伐加快,园林绿化面积逐年提高,向世人展示了古老江城的勃勃生机和多姿多彩的魅力。

面向未来,吉林市将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开放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立足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强化教育、科技基础,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工农贸旅协调并进,市县乡村一体发展,使吉林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到21世纪中叶实现城市现代化。

吉林市主要将依据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充分依托吉林市丰富的旅游资源, 积极开发绿色旅游产品,倡导绿色旅游消费,提供绿色旅游服务等规划。

这些规划必将使吉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步伐,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吉林市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生态观光旅游、冰雪旅游、温泉度假旅游”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优势,也是吉林市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希望所在。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游人的流动性以及人们对回归大自然的追求,决定了生态观光型旅游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是旅游市场中的主要形式。

四、吉林市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1.吉林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1.1 资源环境优势(1)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吉林市地貌类型多样, 有山地、丘陵和平原, 拥有森林、草原、内陆湿地和水域、荒漠、自然遗迹5类生态旅游资源。

吉林市地区气候湿润, 其主体是各类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吉林市水域资源丰富, 湖泊、水库分布广泛。

(2) 生态旅游资源品位较高。

吉林市有松花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法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

其资源在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与研究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典型意义和重要科研价值。

(3) 生态环境良好。

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

吉林市地处温带, 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这是目前最适宜人类居住的人居环境。

由于吉林市经济发展较落后,人地矛盾并不突出,发展余地较大,生态环境承载力较高。

1.2 区位优势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地处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之间,总面积27120平方千米。

西邻长春市,交通发达,依托龙嘉国际机场,可大力发展航空旅游。

此外,吉林市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吉林市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1.3 政策优势吉林市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战略,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

从2006年开始,吉林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力量,用3-5年时间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在财政、税收、融资、土地等多方面为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2.吉林市发展生态旅游的劣势2.1 生态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够吉林市拥有松花湖、拉法山等各具特色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是这些发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还停留在普通大众化观光旅游层面,近年来才把生态旅游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生态旅游产品未能充分利用宣传促销工具在国内外传播,尚未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2.2 生态旅游开发资金不足吉林市经济实力较弱,生态旅游方面资金投入较少,长期以来,金融资金的短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瓶颈,相对限制了吉林市经济发展水平,更限制了政府在旅游业上的投资,因此旅游收入也较低,不能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

2.3 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单一相对远离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从国内客源市场看,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居民人均收入较高,旅游出行能力较强,但距吉林省相对较远吉林市也相对无缘客源市场;从国外客源市场看,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部分都位于欧美地区,人们出游能力较强,而且对开展回归自然、强身健体的生态旅游需求较高,但相对亚洲客源来说仍然属于远程的客源市场。

2.4 交通瓶颈旅游者出游的决策主要受感知距离的影响,而感知距离又受交通可达性制约。

吉林市除少数生态旅游资源位于中部地带交通便捷外,其余的均地处偏僻地区,旅程长,沿途景点少,景区集聚程度较低,交通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旅游业发展。

因此,只有优先发展交通业,改善交通条件,缩短游客的感知距离,才能突破旅游业超前发展的瓶颈。

2.5 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业在吉林市被重视起来相对较晚,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旅游管理、营销、规划、外语人才缺乏,特别是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生态旅游人才更是缺乏。

从业人员相对来讲素质较低,导游缺乏基本生态保护知识,目前许多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都是原先林场的工作人员,学历不高,素质偏低。

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未经过系统的专门技术培训,这些都阻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3.吉林市生态旅游开发的机遇3.1 生态经济示范省建设带来的机遇1999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吉林省被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使吉林省成为中国继海南省后第二个生态经济示范省。

因此,吉林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省建设,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编制了生态省建设规划大纲,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经济,重点工程是恢复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综合防治城市污染等。

在各生态经济区内,生态保护已经提升到战略的高度,而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

3.2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带来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沿海经济特区战略,深圳抓住了这个战略机遇,很快把边陲小镇变成了现代化大都市,拉动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腾飞;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开发浦东新区战略,上海抓住了这个战略机遇,迅速使浦东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头堡,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纪之交,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抓住机遇,沉寂、荒凉的西部涌动着开发的热潮;21世纪初,我国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从政策基础上、资及观念上都向东北倾斜。

这是历史性的机遇,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重工业基础设施,吉林市依附着长春一汽等品牌企业,有着更多的机遇,同时在旅游方面将会得到更多的客源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人力流和商品流。

3.3 假日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从2008年开始,我国一年中法定假期已经增加到115天,红红火火的假日经济扑面而来,人们拿钱买闲暇、买健康、买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旅游正好满足了人们这种愿望,从而促进了旅游消费。

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回归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再加上居民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将成为城市居民出游的主要形式,这为吉林市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3.4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所带来的机遇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报告,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研究,提出国家层面5个优化开发区域、11个重点开发区域、24个限制开发区域的建议方案。

吉林省属于11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在土地使用、投资补贴、税收减免、信贷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将会获得优惠政策。

4.吉林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威胁4.1 区域产品趋同辽宁省、黑龙江省与吉林省有大致相同的自然条件、资源和社会经济结构, 东北三省都以森林生态、冰雪活动、边境旅游等为优势资源,区域产品趋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