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策略案例品牌营销策略案例【篇一:品牌营销策略案例】沃达丰联合阿姆斯特丹ddb广告公司,与荷兰口吃协会(nfs )以及口吃大使-知名歌手sann eha ns 作,开发了一款名为“ get the flow 的应用程序,通过专门的说唱训练,可以帮助口吃孩子更流利的说话... ---【篇二:品牌营销策略案例】著名品牌营销案例分析一阿萨姆小奶茶:老树开新花,情怀不配搭2015年整个饮料行业状况都不是特别理想,很多企业推陈出新以挽颓势,但是效果都不显著,统一的新品阿萨姆小奶茶慢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
这个小奶茶以其呆萌的形象示人,以高端价位入市,去年6陆续在北、上、广地区试水。
近日,笔者在超市看到了这个中的萌物,看见真身之后,试了一下味道,不由得想:这个小奶茶上市都大半年了,一直不温不火,其中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产品定位:卖情怀难引消费者共鸣在产品定位方面,阿萨姆小奶茶主打情感牌,回忆小时候的味道,还原奶茶最原始的风味,想要消费者认同阿萨姆小奶茶=简单奶+茶很显然,阿萨姆小奶茶是想卖情怀,但是这个情怀比较陈旧,没什么新意,现在很多产品都讲究返璞归真,回到最纯粹最简单,可是就奶茶品类而言,这个定位很难引起共鸣。
像蒙牛纯甄牛奶,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得就比较好。
牛奶这个产品在小时候是经常出现的,用这种产品定位来做牛奶,引起消费者共鸣就相对比较容易。
消费群定位:跨度太大,群体定位不准确阿萨姆小奶茶主流消费群定位在 18 30岁的年轻群体。
在笔者看来,这个消费群的跨度其实是比较大的,18岁左右的年轻人是 95后, 30岁左右的年轻人那就是 85后了。
95后 的年轻人和85后 的年轻人其实是有代沟的, 他们的消费观也 不尽相同。
95后一代是有鲜明自我意识的一代,虽然注重个性、注重、注重享 受当下的快乐,但是相比于85后 的冲动消费和强烈的品牌意识, 后 认为价格与品质并重,可谓精明实在的 经济人。
在消费上,95后会从价格、品质、外观、实用等多重维度考量一款 商品是否物有所值。
他们虽说也看重品牌,但其心中的品牌更多意味 着商品的综合得分一定要高。
95后 对品质的认知是通过品牌和价格来完成的,也可以说,95后 消费颇有点理性消费的意思。
综合价格、品质和外观整体而言,阿萨姆小奶茶有点不伦不类。
实用 比不上500ml 的阿萨姆奶茶,品牌个性比不上小茗同学, 唯一的亮 可能是包装设计比较萌 文艺小清新,但是真身出来的感觉实在是一 般。
毕竟还是pet 的材质,虽然有珠光的效果,但是握在手里基本上 没什么质感,而且手感很不舒服。
总体上,小奶茶基本上没有 90后后需要的个性和特别。
这个包装要是放在一个25 30岁的年轻人手 里,总是显得比较幼稚。
都是统一的新品,小茗同学就做得比较好,消费群定位非常明确,就 是要卖给90后和95后,从口味、价格、包装设计、宣传上,都 与消费群定位非常匹配。
所以笔者认为,单从包装来讲,小奶茶的两款包装一绿一白,整体风 格文艺清新,颇有一股暖心的气氛,比较适合文艺女青年和温暖小情 侣。
所以针对15 25岁的文艺小青年来做定位可能会更好,而且要更 偏重女性和情侣。
价格定位:差异化不足,产品与价格不匹配阿萨姆小奶茶单瓶容量是 360ml ,主流商超售价为6元,便利店零售 价为7元。
阿萨姆小奶茶高端的定位是因为包装和原料的高质感和高价值。
产品 的配料很高95 占 八95端,采用澳洲进口的牛奶加非洲路易波士红茶,还有印尼进口椰浆。
从产品包装的成分说明能看出,并未含有、植脂末和香精香料等添加剂。
但是这个奶茶的定位人群是18 30岁的年轻人,对于这样一群年轻人,听起来很玄乎的高大上进口原料好像没有那么重要,更何况之前已经有一个500ml的阿萨姆奶茶摆在那儿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奶茶长期以来被视为是不的饮品,67元的高端价位是一个很难迈的坎。
在超市和便利店,67元可以买到1 2盒牛奶或酸奶,在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是很难轻易花6 7 元去买一瓶360ml的奶茶的。
毕竟奶茶是拿来喝的,销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口味和与之相匹配的其他因素,如果口味没有什么差异化,其他附加因素又不是特别能支撑一个高端的价位,就会出现不温不火、不上不下的情况。
这个情况和农夫山泉的打奶茶比较相似。
打奶茶当时推出的也是一黑一白两款,价位也是在6.5元/320ml,打着高端的旗号,让很多消费者尝了鲜,但是后来消费者发现产品无法匹配价位,最终还是被打入冷宫,悄无声息。
价格定位:投放走偏,造势宣传乏力阿萨姆小奶茶上市几个月,基本上没有看到宣传的踪迹,依托《花生大电影:史努比》造势的效果也不显著。
宣传乏力这个原因是必然的,因为前面产品的定位就非常模糊,到宣传的时候也是模糊的,效果不好也是意料之中。
产品强调回到小时候,回到最简单、最纯粹,消费群却又是18 30岁的年轻时尚群体,营销配合的电影却是《花生漫画大电影:史努比》,这几个组合矛盾很多。
史努比的受众更偏重小朋友和家庭,哆啦a梦不一样,史努比基本上就是很动画、很的东西,而且在国内消费者心里,史努比的形象没有哆啦a梦那么根深蒂固,所以这部电影基本上不会有很多18 30岁的年轻人去观看。
如果说统一是想要用娱乐营销的玩法,这招显然有点走偏。
其他的营销和宣传目前没有看到什么大的动作,单单就这部电影而言,没有效果是必然的。
除了产品本身,定价、消费者定位和宣传这几个方面,阿萨姆小奶茶现在不温不火也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然,毕竟阿萨姆小奶茶上市没多久,统一对这个产品的期待和谋划究竟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这个产品会不会昙花一现也有待观察。
著名品牌营销案例分析二富足时代的速度与激情不只中国,全球商业都在面临两个巨大的变化,一个是不确定性增加,另一个是产品的富足性。
毫无疑问,各种产能都过剩了。
2015年我们能够感受得到的宏观变化是:放缓了,而其中最为直观的现象便是过剩的产能,身边各种消费品随之出现,各种产出都供给过剩。
当市场在扩大、竞争在增加、整体供大于求时,公司应该怎么办?2015年,我们一直跟踪观察的老牌新企业水塔,靠着速度与激情,抵挡了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冲击,即便在这个产品富足的领域,也成为无可争议的创新者。
不完全盘点,水塔在上一个年度完成了这个行业多年未做的很多事情:•重新调整供应链布局•确定品牌主导的方向•渠道结构与合作的重新设定•营销团队新激励法则•找到获取数据并真正靠近消费者的方式•新产品设计、测试与推出•新品类正式入市竞争对于长期依赖自然市场的调味品行业来说,这绝对是超常规的改变速度。
而这种新速度,为水塔带来了全新的开局2015年底,水塔有80个新兴的设计单品上市,通过6大区域30个大大小小的独立销售团队,布局全国;5大细分品类直接插入当地市场,与区域产品竞争;消费数据反馈复杂多元,成为建立消费连接的最有效渠道最重要的,水塔的mes(制造执行系统)与erp(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实现惯性连通,各个系统不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个品牌系统的效率在大大提升。
这正是水塔营销总经理边江所期望的,水塔是快速发展的企业,拼的就是效率。
当然,效率是需要有基础的。
站稳脚跟,再加速2015年次销售沟通会,让销售团队意识到问题的根源。
尽管一直以来,水塔人以生产好产品弓I以为傲,但是当随意给销售经理们一个问题你们做的醋会送给亲朋好友吗?却得到了既肯定又否定性的答案。
我送还得解释这是好醋,但包装不行这个答案很纠结,但它至少意味着我认同自己产品的品质,只是缺乏颜值时代的竞争利器。
缺少了这项颜值标准,价格就会弱下来市场一线调查表明,消费者认为价格和价值是对等的,这导致水塔的利润跟刀片儿一样薄,企业担心已购买消费者体验不好,所以绝对不会在产品上惜力,但超实惠的价格又给公司带来了成本负担。
水塔还缺乏稳得住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溢价感、认同感、忠诚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而这是品牌的动力。
水塔就从提升颜值、改变包装设计开始。
这场问题讨论历时3天,而确认这个结论,只用了短短的几十分钟。
从开始确认到新产品成形、初装、上市,90天。
这90天当中,生产线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适配、组装;形象代言人选择了蒋雯丽,海报、广告;与零售终端进行了数次谈判,货架、促销与基础消费者反复沟通,反对、接受。
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这可能算不得快速,90天也许已经有了几轮产品的生死反复,但对于一家销售基础几个亿、原产品依然在生产线上跑着的企业来说,这,就是个极致。
水塔人称之为准备枪炮阶段。
因为把枪炮准备好以后,才能大规模纳入人才。
假如产品设计与品牌方面缺乏竞争力,即便找一个强势的人来,也很难,因为他有好功夫却没有好武器。
学会控制开关事实上,每家企业都想控制主开关,无论市场内的还是市场外的。
因为失去这项权力之后,公司可能会面临无数不确定性。
水塔选择控制的主开关是:团队。
2015年水塔团队进行了高效而大规模的调整,整体市场管理费用大大降低。
与其说是调整,不如说是。
水塔企业内的大部分部门都做了横向调整,进行合并以提高效率。
而且不只销售团队,包括物流、供应链相关部门,都纷纷进入合并程序,因为有些部门未能互相协助,反而互相抵触。
这种流程上的抵触,曾经耗费企业相当多的内部资源。
打通任督二脉,对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订单部门接完单,与物流、销售管理是脱节的,很可能一个订单会在那里停留很久。
新的管理规则下,合并了订单和销售管理部两个部门,现在拿到订单,审的人可以马上批。
就是这种简单的一次次小变革,把从前互相制约的部门关系理顺,然后用第三方财务做监督审查。
省外的销售市场,贝V实行统一的费用,比如新开一个区域,年度固定的费用,如果物流费上涨,就得通过从房租、水电中节约来补,包括办公地点选择、人员招聘,都由区域人员自行平衡。
一方面放权,一方面严控,节省成本,鼓励创新。
作为企业中的大开关,团队的流程协作、创新能力对效率提升至关重要,这也是工业4.0时期,除了智能化以外,最重要的落地部分。
在富足中找到稀缺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在畅销书《富足》中提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无限计算能力、宽带网络、数字制造、纳米材料、合成等指数型增长的科学技术,已能够满足地球上所有人的基本需求,而且很快就能更进一步富足时代已经触手可及。
好企业的未来在于,能够在富足时代找得到稀缺。
有数据表明,山西这个醋产品的消费大省,如果按人均30元的消费额计算,3000万人口,也至少有10个亿的总销量。
2015年,整体醋行业、调味品行业的发展都遇到了困境。
几个曾经受关注的品牌,要么全面收缩市场,要么慢慢进行内部调养。
而这,对于已经基本完成升级换代的水塔来说,可能就是个短期的品牌稀缺机会。
如果能充分理解这个市场,找到稀缺,无论竞争多激烈,都有机会。
而事实上,醋行业,的确不像其他行业比如奶粉那样高客单价,这个行业在终端的典型特征是导购少、自选率高,但利润并不比奶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