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斜坡地质灾

第六章 斜坡地质灾


6.2.4 崩塌的分类
崩塌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采石场处 崩塌
破积层崩塌
岩质崩塌
崩塌
6.2.5 崩塌的危害

重庆市北温泉斜坡岩土体地质结构剖面图 1.碎块石土,2.长石石英砂岩, 3.粉砂岩, 4.砂质泥岩
§6.3 滑

滑坡:指斜坡岩体或土体沿某一软弱面(带) 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 6.3.1 滑坡的特点 (1)发生变形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 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较少的崩离碎块和翻转 现象外,滑体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在滑动前 后变化不大。 (2)滑动体始终沿着一个或几个软弱面(带)滑动, 岩土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均有可能成为滑 动面,如古地形面、岩层层面、不整合面、 断层面、贯通的节理裂隙面等。
水土隔离
工程措施 拦挡工程排导工程-
拦挡坝
综 合 治 理
停淤场
排导沟、改沟
渡槽、隧道等
*逃生自救
脱险逃生方法: 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隆隆巨响 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 墙倒屋塌下,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粘稠的 泥石所覆盖。 山坡、斜坡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而整体下滑坡。遇到泥 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采取脱险逃生的办 法有: 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 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 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 不要在谷地停留。
地质灾害威胁人口40万
据不完全统计,自解放以来,调查区共发 生地质灾害194次,发生特大型地质灾害7次, 大型地质灾害15次,中型地质灾害45次,小 型地质灾害127次。地质灾害造成611人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46985.55万元。 目前,区内城镇、厂矿、村庄、市政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设施仍然受到地质灾害的严 重威胁。全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94处 (已经有11处地质灾害得到治理),威胁特 大的有52处,重大的有114处,较大的有159 处,一般级的有57处,威胁财产479258.45 万元。
(一)灾害性泥石流的主要特征 1.暴发突然 2.来势凶猛 3.冲击力强 4.冲淤变幅大 5.主流摆动速度快、幅度大
(二)泥石流的危害方式
1.冲刷 、磨蚀 冲刷下切力。 2.冲击 前锋可形成石浪,冲击建筑物、公路等。 3.堆积、堵塞 堵河阻水。 4. 淤埋 淤埋建筑物、桥梁、农田、道路等。
(三)泥石流的危害
(四)地下水对崩塌的影响 影响表现: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抗剪强度、 浮托力、抗拉强度等的影响。 (五)地振动对崩塌的影响 使边坡岩体中各种结构面的强度降低、甚至 改变整个边坡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崩塌的发 生。 (六)人类活动的影响 诱发因素。
6.2.3 崩塌的力学机制
(一)倾倒崩塌
(二)滑移崩塌 (三)鼓胀崩塌 (四)拉裂崩塌 (五)错断崩塌
第六章 斜坡地质灾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东李家湾滑坡
享堂峡崩塌
伏龙坪危险斜坡
兰州多个地段埋着地质灾害隐患
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勘查 设计室获悉,兰州市区首次大范围、全 面的地质灾害调查日前结束,吴宏、陈 耀乾等10位地质工程师经过1年多时间的 调查,作出了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 安宁区、西固区、红古区的地质灾害分 布状况及危害威胁程度的调查报告。全 市五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94处,威 胁财产479258.45万元。
(3)滑坡滑动过程可以在瞬间完成,也 可能持续几年或更长的时间。规模 较大的“整体”滑动一般为缓慢、 长期或间歇的滑动。
滑坡
6.3.2 滑坡的形成条件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岩性 (三)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人类活动
6.3.3 滑坡的成因机制
(一)滑动面与斜坡稳定性的关系
(二)滑坡的发育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 2.滑动破坏阶段 3.压密稳定阶段
中国特大、较大型崩滑流分布直方图
(一)中部强烈发育区 分布在0˚ ~ 40˚N、98˚ ~112˚E的范围内,包 括横断山、川西山地、白龙江、金沙江中上 游、滇东北、川东、鄂西、黄土高原、黄河 上游、秦巴山脉等地段。 (二)西部中等发育区 包括中国第一级地貌阶梯的青藏高原和部分 第二级地貌阶梯的西部山地。 (三)东部弱发育区 处于第三级地貌阶梯地带,由低山、丘陵、 平原组合而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 2.泥石流对道路交通的危害 3.泥石流对厂矿企业的危害 4.泥石流对农田的危害 5.泥石流的次生灾害
6.4.6泥石流的灾害实例
(一)云南蒋家沟泥石流
(二)四川利子依达沟泥石流 (三)四川盐井沟泥石流 (四)西藏古乡沟特大冰川型泥石流
* 泥 预防措施--保护植被和稳定边坡 石 流 植树 治 生物措施植草 理 治泥 措 防止工程- 治水 施 治理措施
人类活动加剧地质灾害
据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高级工程师陈耀乾介绍, 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特别是人 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增多的趋势。已发现的和潜在 的灾害隐患点,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有可能成灾。 南北两山近山地带,黄河高阶地前缘地带,地质环 境条件复杂、脆弱,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条件,随 时都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近年来,特别是交通、 水利、城镇建设的加剧,工程建设引发的滑坡、崩 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伏 龙坪地区、兰山北麓、金城关、白塔山至五一山、 华林坪、张家台、阿干镇、窑街镇等山区、台地前 缘、煤矿开采地带,人为削坡、灌溉、采矿等导致 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的灾害事故越来越多。
§6.2 崩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突然向坡下自由 垮落的地质现象。
6.2.1 崩塌的特点 崩塌的主要特征为: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 崩塌体脱离母岩而运动;下落过程中崩塌体 自身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崩塌物的垂直位移 大于水平位移。
6.2.2 崩塌的形成条件
(一)地形地貌 崩塌多发生于坡度大于55°、高度大于 30m、坡面凹凸不平的陡峻斜坡上。 (二)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 1.地层岩性 2.岩体结构 (三)地质构造 1.断裂构造对崩塌的控制作用 2.褶皱构造对崩塌的控制作用
自救互救方法
一、滑坡来临前山坡有何变化 专家提示 1.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往往与斜坡延 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显,其水平扭动的 裂缝走向常与斜坡走向直接相交,并较为平直。 2.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往往受到岩层面和 节理面的控制。 3.当地面裂缝出现时,有可能发生滑坡。 一定不要: 1.认为山坡出现裂缝为正常现象。 2.根本不在乎。
6.3.4 滑坡的分类
1.按滑动面特征划分 (1)顺层滑坡: (2)切层滑坡 2.按滑动性质划分 (1)牵引式滑坡 (2)推动式滑坡 (3)混合式滑坡 3.按滑坡的主要组成物质和滑体规模划分 (1)土质滑坡 (2)岩层滑坡
4.按滑坡形成机制划分 楔形体滑坡、圆弧面滑坡、顺层面滑动的滑
坡、复合型滑坡、堆积层滑坡、崩坍碎屑流 型滑坡、岸坡或斜坡开裂变形体、倾倒变形 边坡和溃屈破坏边坡。
6.4.2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一)物源条件 物质来源:山坡上的残坡积物、河床内的冲 洪积物以及崩塌、滑坡所形成的堆积物。 (二)水源条件 主要来自暴雨、冰雪融水、溃决水体等。 (三)地形地貌条件 上游形成区-中游形成区-下游堆积区 (典型泥石流示意图)
6.4.3 泥石流的运动特征与机理
(一)泥石流的径流特征 1.流态特征 2.流速、流量特征 3.泥石流的直进性和爬高性 4.泥石流漫流改道 5.泥石流的周期性
6.3.5 滑坡的危害
(一)滑坡对城镇的危害
(二)滑坡对交通运输的危害 (三)滑坡对工厂、矿山的危害
(四)滑坡对农田的危害 (五)滑坡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六)滑坡的次生灾害
*崩塌、滑坡灾害的预报和防治
(一)崩塌、滑坡灾害的预报 1.地质学研究 2.雨量预报 3.边坡蠕动观测 4.编制崩塌、滑坡灾害分布图 5.其他前兆现象
滑坡、崩塌在市区屡次发生
兰州市区滑坡在伏龙坪、皋兰山北侧 山麓、靖远路的王保保城、五一山、 徐家坪、华林坪、阿干镇、彭家坪前 缘、张家台台缘、窑街镇一带呈片、 带状集中分布。
据介绍,近年来滑坡、崩塌在市区屡屡发生, 1986年11月9日白塔山186号院内由于人为切割坡 脚,污水的随意排放引起黄土崩塌,造成7人死 亡,1人重伤,10间房屋被毁;1987年9月29日, 东岗街道雁儿湾发生黄土崩塌也是由于下部不 合理的采石活动、上部的不合理漫灌引起的, 造成2人死亡,2间房屋被毁,中断公路交通10 余天;2005年3月19日靖远路庙巷子滑坡,造成 13户居民无家可归;2005年9月17日,东李家湾 345号发生滑坡,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20万元。类似这样的现象在兰州市区常有发生, 如华林坪、张家台、望垣坪、桃树坪、伏龙坪、 王保保城等多处发生在阶地上的黄土崩塌和小 型滑坡大多是由人为作用引起的,造成的灾害 也相当严重。
(二)按流域地貌对泥石流的分类
1.据流域自然属性对泥石流的分类
据源地对泥石流的分类
2.按流域社会属性对泥石流的分类 可分为毁灭性、严重、中度、轻微和微 弱等五类。 (三)据流态对泥石流的分类 紊动流、扰动流、层动流、蠕动流和滑 动流。 陈光曦(1983):泥流、泥石流、水石 流。
6.4.5 泥石流的危害
2010年10月21日21时许,甘肃兰州市 城关区城市建设学校附近发生山体滑坡。 消防人员赶赴现场对滑坡体进行清理。
第6章 斜坡地质灾害
§6.1 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6.1.1 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
(一)斜坡物质的快速失稳,结果导致相对整 体的土体或岩块向坡下运动,运动的形式有 滑塌、塌落和滑移。
南北两山成为灾害高易发区
据介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的高易发区南部主要分布于桃树坪、皋兰 山、伏龙坪、华林坪、彭家坪、西固南山 至八盘峡南部山区;北部主要分布于杨家 湾、徐家坪、五一山、王保保城、白塔山、 徐家湾至安宁北部山区、五○四厂一带。 区内地质环境条件较差,滑坡、崩塌、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属于滑坡、崩 塌、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