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单位施工安全系统管理系统

施工单位施工安全系统管理系统

4.6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是指导工人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是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方案的具体落实。

安全技术交底一般由项目经理部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要求、特点和危险因素编写,是操作者的指令性文件,因而,要具体、明确、针对性强。

安全技术交底实行分级交底制度。

1.安全技术交底的实施,应符合规定(1)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向承担施工的责任工长、作业队长、班组长和相关人员进行交底。

(2)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3)项目经理部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2.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1)项目经理部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纵向延伸到班组全体作业人员。

(2)技术交底必须具体、明确、针对性强。

(3)技术交底的内容应针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给作业人员带来的潜在隐含危险因素和存在问题。

(4)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

(5)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工长、班组长、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6)定期向由两个以上作业队伍和多工种进行交叉施工的作业队伍进行书面交底。

(7)保持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等签字记录。

3.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内容(1)本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2)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3)应注意的安全事项;(4)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5)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9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9.1 伤亡事故的定义与分类1.伤亡事故的定义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2.伤亡事故分类(1)伤亡事故等级: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75号令),按照事故的严重程度,伤亡事故分为:轻伤、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急性中毒事故。

1)轻伤和轻伤事故: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指受伤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者。

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2)重伤和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作为重伤处理:(A)医师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B)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C)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1/3以上的;(D)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E)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F)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曲的残废可能的;(G)脚部伤害: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肌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曲的残废可能的;(H)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I)凡不在上述范围以内的伤害,经医院诊察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政会同基层工会作个别研究,提出初步意见,由当地劳动部门审查确定。

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5)急性中毒事故:急性中毒事故是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或皮肤等大量进入人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立即中断工作,必须急救或死亡的事故。

建设部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事故伤亡和损失程度的不同,把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一级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的;二级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三级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四级重大事故,死亡2人以下,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的。

(2)伤亡事故类别,按照直接致使职工受到伤害的原因,即伤害方式分类: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碰伤等伤害,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3)机械伤害,包括绞、碾、碰、割、戳等;4)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5)触电,包括雷击伤害;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屋顶上坠落以及从平地坠人地坑等;10)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土石方倒塌等;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15)瓦斯爆炸,包括煤尘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爆炸,炉膛、钢水包爆炸等;19)中毒和窒息,指煤气、油气、沥青、一氧化碳中毒等;20)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野兽咬伤等。

9.2 伤亡事故的急救、现场保护和报告1.伤亡事故的急救与保护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必须听从指挥,迅速抢救伤员、保护事故场,迅速做好两件事:(1)急救伤员,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抢救伤员时,要采取正确的救助方法,避免二次伤害;同时遵循救助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防止抢救阻碍或事故蔓延;对于伤员救治医院的选择要迅速、准确,减少不必要的转院,贻误治疗时机。

(2)保护好事故现场。

由于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要求现场各种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束时的原来状态。

因此,在事故排险、伤员抢救过程中,要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伤员或为防止事故继续扩大而必须移动现场设备、设施时,现场项目负责人应组织现场人员查清现场情况,作出标志和记明数据,绘出现场示意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抢救伤员等名义故意破坏或者伪造事故现场。

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发生事故的项目,其生产作业场所仍然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隐患,要立即停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整改。

2.伤亡事故的报告(1)伤亡事故报告程序:工程项目发生伤亡事故,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

1)轻伤事故,立即报告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报告企业主管门和企业负责人。

2)重伤事故、急性中毒事故、死亡事故,立即报告项目经理和企业主管部门、企业负责人,并由企业负责人立即以最快速的方式报告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工程所在地的公安部门。

3)重大事故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逐级上报。

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伤亡事故,由伤亡人员所在单位报告,相关单位也应向其主管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要以最快捷的方式立即报告,报告时限不得超过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时限。

(2)伤亡事故报告内容:1)事故发生(或发现)的时间、详细地点、项目名称及所属单位。

2)事故的类别、事故严重程度。

3)伤亡人数和基本情况。

4)事故简要经过及抢救措施。

5)报告人情况和联系电话。

9.3 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程序1.伤亡事故的调查(1)组织调查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企业负责人,除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还应迅速组织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1)轻伤事故: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经理部生产、技术、·安全、人事、保卫、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成员组成事故调查组。

2)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牵头,企业生产、技术、安全、人事、保卫、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成员,会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事故调查组。

3)死亡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牵头,企业生产、技术、安全、人事、保卫、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成员,会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人、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织组成事故调查组。

4)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调查组应邀请人民检察院参加,还可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的条件: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业务的专长;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2)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广泛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调查组对事故的现场勘察必须做到及时、全面、准确、客观。

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有:1)现场笔录:(A)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B)现场勘察人员姓名、单位、职务;(C)现场勘察起止时间、勘察过程;(D)设备、设施损坏或异常情况及事故前后的位置;(E)能量失散所造成的破坏情况、状态、程度等;(F)事故发生前劳动组合、现场人员的位置和行动;(C)重要物证的特征、位置及检验情况等。

2)现场拍照:(A)方位拍照,要能反映事故现场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B)全面拍照,能反映事故现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C)中心拍照,反映事故现场中心情况;(D)细目拍照,提示事故直接原因的痕迹、致害物等;(E)人体拍照,反映伤亡者主要受伤和造成死亡的伤害部位。

3)现场绘制事故图:据事故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的需要应绘出下列示意图:建筑平面图、剖面图;事故时人员位置及活动图;破坏物立体图或展开图;涉及范围图;设备或工具、器具构造简图等。

4)事故资料;事故资料包括:事故单位的施工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及复印件;有关经营承包经济合同;事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培训教育记录、安全技术标准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伤亡人员和肇事者的证件及工作情况;劳务用工注册手续;对证人的口述材料经本人签字认可,考证其真实性;事故现场示意图。

2.伤亡事故的分析(1)事故性质:1)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力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是在技术改造、发明创造、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

但是,对于能够预见并可以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内。

3)破坏性事故,是指为达到既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

对已确定为破坏性事故的,由公安机关认真追查破案,依法处理。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直接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事故中属于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护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利等原因,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