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指示(WI)(质管部)部门
文件履历
QC检验能力考核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QC的测量监控能力,特制定本管理办法和与之对应的考核细则,通过对QC的测量监控能力及效果进行标准化评估和量测,以此激励QC促进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在全公司营造质量为先的理念。
2
3
4
4.1.1组长:由QC负责人担任考核组长,负责建立考核细则和统筹全体QC检验员的考核工作。
4.1.2统计员:负责考核前、中、后的人、法、效的统计和分析。
4.1.3IQC考核员:由开发部工程师或采购部SQE担任,负责实施来料检验能力的考核和结果鉴定。
4.1.4QC、IPQA、FQA、OQC考核员:由QE或工艺工程师担任,负责实施制程和最终检验能力的
考核和结果鉴定。
5考核细则及管理办法
5.1 考核材料
5.1.1准备总的检验样件数N件,其中包括合格品与不合格品。
有效性是指正确判断的零件数目与被测零件数目之比
漏判率:对每个测量者,将基准为不可接受的零件漏判为可接受的机会百分率。
此评价值可为测量者的改进提供机会
误判率:对每个测量者,将基准为可接受的零件误判为不可接收的机会百分率。
此评价值可为测量者的改进提供机会
5.4考核计算方法
例如:准备10个产品(N),4个可接受(B),6个不可接受(A)。
此经过评定的产品作为验证测量系的基准件,测量对象为日常从事外观检验的3位检验人员。
按照随机化的原则,每个检
验人员分别对每个产品重复测量3次,测试结果如表1,其中B表示可接收,A表示不可接
收受。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数据记录表
5.5考核管理
5.5.1合格上岗的依据:QC检验员检验能力的鉴定可以采用以上方法。
必须满足“可接收”的情况下
才能上岗,在“接收,需要改进”和“不可接收”的情况下必须组织再培训和再考核,再不合格
则另行分配其它工作或辞退。
5.5.2确定预防的重点问题——针对某项不合格分析数据。
譬如,某不合格问题的漏判率普遍很高,
就必须研究各种预防措施,从预防问题发生的角度,避免问题发生后又漏检,给顾客带来不满。
譬如,某不合格问题发生误判率高,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正确判断力。
5.5.3为了保证QC的检验能力,检验能力的评估每年不得少于2次,如客户临时更新标准或产品变
更导致检验需求提升时需临时组织考核。
5.6考核依据
5.6.1《QC检验能力考核表》
5.6.2《IQC作业指导书》
5.6.3《FQA检验指导书》
5.6.4《包装FQA检验指导书》
5.6.5《IPQA作业指导书》
5.6.6《QC检验指导书》
5.6.7《OQC检验指导书》
5.7考核结果
5.7.1考核结果在每月15日公布考核对象的部门和个人,考核的的证据和结果记录参照《QC人员考
核记录》
5.8考核反馈
5.8.1任何人对考核办法存在异议,以《内部联络单》形式告知给该管理办法的编制人。
5.8.2QC检验员对考核的过程存在异议,可直接反映到考核组长。
5.8.3QC检验员对考核结果若有异议,可在考核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向考核组长提出书面申请查阅考
核表及相关的考核证据。
对发现考核存在的错误、失误或没有按照本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考核等
考核失真情况,可要求考核组做出改正。
5.8.4考核组若对考核结果改正,需负责采取恰当的措施消除由考核结果失真所引起的影响。
如重新
公布该个人考核结果、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