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买哪个楼层好
1.结构安全
安全第一。
高层住宅相当于一根以地面为支座的悬臂梁,底部容易出现塑性铰,因此设计时会设置底部加强区,以30层为例,进行结构性加强的部位为底部5层,这5层的剪力墙钢筋(包括边缘构件)通常较多,因此从宏观上讲,底部五层,结构安全性较好。
干过土建的都知道,构件内力最大处,是在建筑总高的一半左右处,如30层楼的第15层,此处的钢筋一般配的不富裕,而底部几层或顶部几层,梁配筋会有归并,通常有富裕量,地震时,梁更不容易破坏。
综上,结构安全性上来看,底部五层、顶部五层最优,中间层处最差。
2.消防疏散
消防水若利用市政给水压力,则通常能够达到15m以内,即底部五层的高度,而消防车水柱的高度,通常只能达到30m,上海这种大城市,由于消防设备先进,会达到50m左右。
因此,底部5层以下,利用楼内消火栓即可灭火,设计的好的,10层以下也行,如果等消防车来,也只能救10层以下。
综上,从消防安全上来说,5层以下最佳,10层以下次佳,10层以上不可取。
3.空气质量
有种说法,是10层左右为空气污染层,悬浮着重金属颗粒,这种说法完全是谬论;如果离马路500米以上,则空气本身的污染物都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流通。
而且楼层越高并不一定空气越好,至于高低层的空气质量差异有多大,要与小区内各楼栋单体摆位、周边建筑物的高度位置、季风风向、小区的地理位置、周边污染源的位置等综合因素相关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单纯以层数论,并不科学。
对于空气质量,可认为,距离主干道越远越好(最好300米以上),树冠层以上,空气流通好,综上,要选3层以上。
4.水质
五层以内为市政直供,水质有保证,其它层,采用屋顶水箱二次供水,可能不洁净。
5.噪声
楼层位于绿值乔木树冠高度以下(3层以下)时,虽距噪声源近,但由于绿值的吸声作用,噪声有所减小,树冠高度(3层)以上噪声污染程度差不多。
这是指普通噪声。
附近有快速路的,10层以上,更吵,站的高,听的也远啊。
从噪声传播的仰角、范围上来看,各层数分贝数应基本相同。
综上,从噪声污染上看,位于树冠设计部位的楼层,噪声最小(景观差)。
注意一下窗子,窗子隔音性能好时(如三玻窗),噪声方面的考虑就不那么重要了。
6.景观
能清晰地观赏小区内景色的,最佳,为3~10层,其中,第5、6层,位于乔木树冠以上,高度适中,最佳。
7.舒适度
楼的层数越高,在水平作用(如风荷载)下楼体会有摆动,30层楼高度的侧移一般在五、六公分左右,不过,最影响舒适性的,是侧摆时的加速度,容易引起头晕、呕吐,现在高层建筑的规范,也开始控制加速度了。
从舒适度上来看,层数越高越差。
8.其它
电梯故障率等此处不考虑、高层对人心理上的影响也忽略(各有所爱)。
综合评价
安全第一、健康第二、舒适性第三,首选五层,其次是十层以内,最差为十层以上。
一套理想的住宅和楼的高度并不能画等号。
建议购买楼房时,六七层的位置最佳。
首先,从空气质量角度来说,高层的空气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新鲜,高度在30米以上的,空气质量反而更差。
一般来说,楼房的排风口都设在高层,所以对高层的住户有一定影响。
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会迫使来自电器设备的电波沿着楼房循环,相当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顶层,所以,高层居民更容易出现头疼症状。
第二,从心理学角度讲,楼层过高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身居高层的人容易产生一种“根基不稳定”的感觉,经常会感到内心压抑。
在高楼林立的小区中行走,人也会产生压抑感。
第三,高层空气相对稀薄,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容易产生不适症状,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选择高层楼房时更要谨慎。
此外,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研究发现,久居高楼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非常不利,会导致他们不爱活动、性格封闭等。
研究结果显示,住16层以上的儿童比住1层的儿童反应要迟钝得多;住在低层的儿童有80%在四岁时会穿衣服,而15层以上的同龄儿童只有50%能做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住得越低越好。
楼层过于接近地面会导致光照不足、潮湿、空气循环减缓等问题,而且汽车和柏油马路会使空气中饱含甲醛、一氧化碳、氮的含量增加,因此,选择低层楼时,至少远离主干道200米才算安全。
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购房时,除了楼层的选择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保证房间能获得充分的光照;抬头能看到窗外的自然景色,听到鸟叫虫鸣;房屋周围最好有绿树和水池,这样能很好的降噪和除尘。
(
另外:
八层楼以上风声就会显得“呜呜”之大,这是因为大风穿过几幢大楼之间摩擦引起的。
一般来说,风是不会吹动窗户的,除非施工安装有问题。
我本身是做房产的,来给你一点意见。
如果资金情况还可以的话,高层的倒数第二层是最好的。
如果想少点钱买,15层左右的都不错。
买高层最重要的卖点是视野,最好选择前面景色好的单元,远离马路。
一般15层以上基本不会太吵。
其实买期房是有一定风险的,开发商承诺的和将来交房之后未必相符。
而且物业水平也是未知数。
这些都要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