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 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 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如图( 度为0~100,一般分为10个等级,如图(恐 惧的主观度量尺度): 惧的主观度量尺度):
0 心情平静 25 50 75 高度恐惧 100 极度恐惧 轻度恐惧 中度恐惧
内隐致敏法(想象性厌恶条件法) 内隐致敏法(想象性厌恶条件法): 指患者用想象事件过程和结果的办法使自己对不良 行为产生厌恶感,从而减弱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 强迫性偷窃行为为例。可以指导该孩子在出现偷窃 的欲念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如何接近心爱的物 件,如何把手伸向该物件,突然背后有人大叫,周 围观众围了上来,个个表现出愤怒、 厌恶的表情, 接着被扭送到派出所,穿制服的警察在极其严肃的 氛围下向他盘问,他害怕得要命,又是颤抖又是哭 泣,拼命求饶,小便也失禁了,这时家长和老师进 来了,把他带出了派出所,派出所门口围着许多人, 有邻居有同学,他羞愧难当,思量着今后怎么做 人……。 ……。
暂停技术: 在某种特定时间对不良行为不予强化,同时 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情境产生厌恶. 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情境产生厌恶. 为了逃避产生厌恶的新情境,他必须制止不 良行为的出现。 例:当儿童在课堂里捣蛋,做出不适当的行 为,并屡次劝告不予接受时,可建议采用此 法。最常见的是将捣蛋的孩子与其他学生隔 离开来(隔离区的设置原则必须是使孩子的 不适当行为得不到强化的空间),或停止其 正在进行的活动 。
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一、系统脱敏法 二、 厌恶疗法
1 华生和雷洛的学会恐惧实验 被试:11个月的阿尔伯特(安静的孩子,很少哭闹) 被试:11个月的阿尔伯特(安静的孩子,很少哭闹)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 实验前:经典条件作用已建立: US(噪音) UR(恐惧)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CS(小白鼠) UR(开心) 第二阶段: US(噪音)+CS(小白鼠) UR(恐 惧) 第三阶段:CS(小白鼠) 惧) CR(恐
等级
20 25 30 50 60 70 80
放松训练: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 上及躯体上(骨骼肌)放松的一种行为治 疗方法。 肌肉放松法:让患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 通过咬紧牙关,然后松开,握紧拳头,然 后松开等方式,体验紧张与放松。依次练 习放松前臂、面部、颈、肩、背、胸、腹 及下肢。
对抗性条件作用:要求患者从最微弱的恐 惧性刺激的想象开始,然后进行放松;逐 渐增强想象的刺激强度,并始终进行放 松.通过想象,放松,再想象,再放松, 重复多次,直到想象到最恐惧的场景或刺 激时也不紧张,则脱敏完毕。 评价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阿尔伯特看到小白鼠就会恐惧、 哭闹,甚至还泛化到其他带有皮毛的动物 身上,如白兔、圣诞老人面具、毕生的白 头发.
2 华生和琼斯的去除恐惧实验 被试:3岁的彼得害怕兔子 实验程序: 实验前:已建立经典条件作用 CS(兔子) CR(恐惧) 实验过程: US(牛奶点心+饼干) UR(愉快) CS(兔子)+US(牛奶点心+饼干) U R(愉快) CS(兔子) CR(愉快)
实验结果:彼得学会喜欢兔子,能让兔子坐 自己的腿上,一只手跟他玩,一只手吃东 西
对抗性条件作用:建立一种与先前习得反应 相对立(竞争)的新反应的过程.
系统脱敏法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普 (1958)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思想:给完全放松状态 下的患者呈现微弱的恐惧或焦虑的刺激, 但它们不足以引发恐惧,焦虑反应.逐渐 增大刺激强度,因个体的放松以及不断的 适应,这些刺激逐渐失去作用. 系统脱敏法根本目的:用放松反应来对抗 恐惧性行为.
社会不赞成厌恶条件法: 主要运用图片、影视、舆论和想象等手段使患 者在做出不良行为的同时产生一种社会制约感, 从而在心理上造成威慑作用。 案例:强迫性偷窃行为 四年级的小孩家境优越,所提要求父母一般均 能得到满足。比如他喜欢小汽车,父母为其买 了多辆,但他见了同伴的小汽车仍想占为己有, 曾偷了好几辆玩具车藏在家中。又如,他不缺 零用钱,但一见钱就要偷,偷到后却不去花费, 只是放在铅笔盒里欣赏,自得其乐。( 只是放在铅笔盒里欣赏,自得其乐。(强迫性偷 窃行为) 窃行为)
(2)将患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 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表1是一位害怕考试的学生的主 观等级的最后排列示例。 序列
1 2 3 4 5 6 7
事 件
考前一周想到考试时 考试前一个晚上想到考试时 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时 在考场外等候时 进入考场 第一遍看考试卷子时 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考场中想着 不能不进行的考试时
系统脱敏法的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系 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 第二阶段:放松训练 第三阶段:建立对抗性条件作用(要求患者 第三阶段:建立对抗性条件作பைடு நூலகம்(要求患者 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 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 第四阶段:评价治疗效果
两项内容: (1)找出所有使患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
治疗者建议父母采用社会不赞成厌恶性条件法加以矫正。 让这个孩子反复观看电视录像中小偷偷窃时被当 场捕获的情景,同时屏幕上要大写特写形式着重渲染 被偷单位或个人对小偷行为表示气愤、厌恶和不屑的 表情。同时,可在此时要求他自己拉弹手腕上的橡皮 圈,目的是使孩子体验到偷窃行为的可鄙和可耻。经 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孩子报告说,当他看到电视录像 中人们对偷窃行为的表情和同时拉弹橡皮圈产生痛感 时,就会产生害怕自己再行窃和被抓住的感受;当他 看到心爱的东西想占为已有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电 视中人们的愤怒表情,觉得他们都在盯住自己。于是 马上拉弹皮圈,警告自己赶快打消行窃的念头。
-----厌恶疗法
1 厌恶疗法的原理 一种把需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不良行为) 一种把需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不良行为)与某种 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 性条件反射,达到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的治疗方法。 (利用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反应来对抗已经形成 的对某一事件或物品的积极情绪反应。) 如:小孩子断奶 2 厌恶疗法的适用范围:可用于消除单个行为, 如咬指甲、拔毛发、上课时间习惯性小动作等, 也可用于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如强迫性偷窃 行为、强迫性无理推断。
4 厌恶疗法注意事项: 厌恶疗法注意事项: 第一,认真掌握患者的情况,详细了解其不 良习惯严重的程度。 第二,把治疗方法毫不隐瞒地告诉患者,并 确信他真诚的愿意接受治疗。 第三,选准患者厌恶的刺激,因人制宜地制 定治疗方案。 第四,需要借助适当的工具和药品。 第五,随时掌握治疗情况,一经发现不良习 惯不再复发立即停止治疗。
小磊个案( 小磊个案(自我控制力较差,在外界不良刺激的 作用下、导致了迷恋打游戏不良行为的产生 ) 解决方法 :每逢不良行为出现时,即给予一种 疼痛刺激。
将一根橡皮筋绑在他的手腕上,一想去玩游戏机 时就让他用橡皮筋使劲弹自己,使自己感到疼痛, 运用这种强烈的刺激对抗错误的行为习惯,经过反 复训练,使得不良行为与不愉快体验建立条件联系, 让小磊在短期内形成新的条件反射,从而促使不良 行为消退。
3 厌恶疗法的方法 A 橡皮圈厌恶性条件法 B 社会不赞成厌恶条件法 C 内隐致敏法 D 暂停技术
橡皮圈厌恶性条件法: 主要利用拉弹预先套在患者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圈, 作为非条件性的厌恶刺激,用以抑制患者业已发生 的各种行为问题。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注意事项: (1)将橡皮圈套于手腕上,出现不良行为时即拉弹橡 皮圈。拉弹时必须稍用力,以引起手腕部的疼痛。 (2)拉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计算拉弹次数,直到不良 行为消失。 (3)拉弹如在300次以上,不良行为仍不消失,需考 )拉弹如在300次以上,不良行为仍不消失,需考 虑拉弹方法是否正确。如果方法正确,则说明此法 对该儿童无效,可另选他法。 (4)每日需对矫正情况作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