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第三招●
情读(融入自己的情感,走进去 ,再走出来)
小组合作探究
你从诗中读到一个怎样的诗 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 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 兴衰,思家恋亲,老泪 纵横,白发萧疏,忧心 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 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 思亲的形象。
融情诵读 产生共鸣
安史起狼烟, 国破不长安。 感时泪四溅, 亲人何日还。
❖
❖ 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富则国富, ❖ 少年强则国强 。
动动脑,你就会成功!
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动动脑,你就会成功!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 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答:惊喜万分,归心似箭。
2、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 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 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答:忧国忧民,眷念亲人。
作业:
1、假如以“家书抵万 金”为题说几句话, 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 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 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 诗进行赏析。
谢谢大家 下课
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没有人能抢走你的坚强。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现实会告诉你,不努力就会被生活给踩死。无需找什么借口,一无所有,就是拼的理由。 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高地冲锋的机会。 过去不等于未来。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最容易做到的事是把简单的事变复杂,最难做到的事是把复杂的事变简单。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嫉妒。 地球无时不刻都在运动,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要铭记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踩着垃圾到达的高度和踩着金子到达的高度是一样的。 每件事情都必须有一个期限,否则,大多数人都会有多少时间就花掉多少时间。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松软的沙滩上最容易留下脚樱钽也最容易被潮水抹去。
如何学习诗歌?
●第一招●
初读 ——读准字音 读清
句读 读பைடு நூலகம்诗韵
▲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大哥哥,大姐姐, 我戴上眼镜仔看你
读书啊,别读错了
字呀!
搔(sāo)—— 用指甲挠
浑(hún) ——简直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初步感知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八年级上册
春望
春望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 现实,故被誉为“诗 史”。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 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 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 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 冷落,身处逆境思家情切,触景生情,感慨万 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 诗--《春望》。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如何学习诗歌?
●第二招●
意读(读、思结合)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 分析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 思,理解全诗的含义。
小组合作探究
揣摩诗意 品味诗情
“从( ), 我读到了诗人
的(
)” 的句式分
享你对诗句的理解。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
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 《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 手法:
“ 国 ” 是 指 都 城 , 即 长 安 -- 是 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 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 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 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 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 “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 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 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 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 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 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首”为 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 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 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如何学习诗歌?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 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 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 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 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 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 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 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 的名句。
❖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
❖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
❖ 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
❖ 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合作探究
2、第二联向来有两钟解释:一种 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 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 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 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 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 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 他怎能不见花儿落泪,闻鸟而惊心 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 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 结果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 是移情于物,并无本质区别。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土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地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艾 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