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题1.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2. 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 响度B.音响C.音色D.介质3. 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A. 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4.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 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5.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6. 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B. 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7. 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A. 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 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 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D. 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8.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 在学校周围植树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 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9. 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B. 在学校周围植树C.上课时关闭门窗D. 学校路段禁止鸣笛10. 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 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C. 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 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声的音调会改变11. 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依据音调判断的B.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C. 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2. 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A. 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 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 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13. 如图K1-2-1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14. 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评论:.15. 如图K1-2-2所示,将手机置于封闭的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并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但手机屏幕上始终有来电显示,这说明图K1 -2 -216. 端午节信都龙舟赛上锣鼓喧天,鼓声是通过 __________ 传到人耳的,人是根据____________ 来判断是鼓发出的声曰.17. 如图K1-2-6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_ 不同.(均填“音调” “响度”或“音色”)圉K1 -2 -618. 布依族人民能歌善舞,常常以唱布依山歌来传达情谊.布依姑娘唱山歌时声音清脆,优美动听;布依小伙唱山歌时声音低沉、雄浑有力.他们唱山歌是通过声带的 ______________ 来产生声音的,声音低沉是指_____________ .19. “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广场舞在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____________ 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___________ 中减弱噪声.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产生声音;晚上从远处看烟花,能听到声音是通过 ______________ 传来的•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说明在同种介质中光速 ________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声速•2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潜艇的“耳目”一一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IS1 -2-7(1 )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 k Hz到___________ 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 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__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 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慢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 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_____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参考答案:1---13 BDCCB CBAAD CCA 14. (1) 错误的介质,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15.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6.空气 音色 17.响度 音调18.振动 音调低19.(1)声源 (2)传播过程 20.振动 空气大于21. (1)10 20(2)7500 m 8700 m错误2) 3)不能 .因为声呐发出的声波是需要介质来传播的,而月球上不存在能够传播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a des fins commerciales.TO员BKO g^A.nrogeHKO TOpBieno 员b3ymoiECH6yqeH u兄cj egoB u HHue肉go 员冶HBIUCnO 员B3OBaTbCE B KOMMepqeckux____________ 以下无正文___________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a des fins commerciales. TO员BKO g^A.nrogeHKO TOpMeno^b3ymrnccH6yHeH u ac^ egoB u HHuefigo^^HM ucno 员B30BaTbCEB KOMMepqeckux qe 员EX.____________ 以下无正文___________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