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南社古村楹联文化探秘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南社古村楹联文化探秘 全国通用

南社古村楹联文化探秘-----主题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茶山镇的南社古村落是现存一处比较完整的古村落,其蕴含着渊源历史故事、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具有浓厚的岭南风情及珠三角水乡特色。

古村落规模宏大,环境优美,祠堂、民居、古井,家庙等井然有序的分布在古村中,特色建筑上具文学艺术的楹联记载着南社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风民俗与孝德文化,优良的传统美德在这里传承与发扬。

我校与古村落毗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诞生之初,学校把古村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生基于“走进南社古村落”主题活动为起点,不断深入开发与研究特色资源,各种主题作品屡获市级成果。

《南社古村楹联文化探秘》是依托学区资源自创的主题活动之一。

学生在走进南社古村的主题活动中对南社古村的风俗故事与庆祝活动、自然风光与村落风水、建筑艺术与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却对宗族发展历史、孝德文化之传承甚感兴趣,固急于探讨祠堂、庙宇上的门联、堂联、止步联等,渴望探究其文化精华,由此而生本活动主题。

通过本主题活动,重在引导学生继续扎根于南社古村文化持续不断地学习,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文化精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意识,感受到古村人守孝悌,艰辛创业的美德,从中增强其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的责任感。

二、活动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古民居内楹联的样式和创作技巧,理解宗祠或寺庙内楹联叙述的宗族历史和信仰,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南社古人人文形态的认识,增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参观采访、实地观察、观赏考察、文艺汇演、技能训练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规划参观,培养学生交流论证,分析组织活动的能力;通过技能培训,汇演展示等,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感受团队力量的强大,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这次楹联文化探秘活动,让学生对本土资源文化有具体的认识,增强对南社古人的心理意识和人文形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三、活动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古民居内楹联的样式和创作技巧,理解宗祠或寺庙内楹联叙述的宗族历史和信仰,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南社古人人文形态的认识,增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感。

活动年级:小学四年级四、活动课时:20课时五、活动实施条件1.学生能力条件: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已初步掌握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开展流程,也敢于质疑,并主动与同学合作和策划展示。

信息技术课中掌握了网上搜索信息的能力,本村的很多学生也有机会参加镇的“茶园游汇”,村的“斋醮汇演”,具有很好的表演技能。

2.学校资源:我校不同的科组先前已经开发了与古民居相关的主题活动,有相关的成功综合实践案例和旅游特揖拍摄活动资源共享,部分优秀学生作品和老师搜集的素材都可以作为学生研究的资源,给学生很好的探究途径的指引。

3.家长资源:我校有完善的家长委员会团队,镇艺术表演团和镇书法协会的书法家,可以很好地协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专业技能培训,汇演创作等活动。

4.本地资源:茶山镇的研究人员汇编了《南社印记》系列丛书,对南社村深厚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深入而系统的解剖与研究;南社古村作为文化旅游产业,设计了一系列孝德文化宣传小册子,专门有南社祠堂楹联浅释,通俗易懂;以央视拍摄的节目为素材制成的文化宣传片,和村内的楹联文化展馆、百岁文化展馆所设展架都有对部分楹联作了详细解读。

六、活动实施过程(2019年3月—2019年6月)(一)活动方案设计1.准备阶段活动活动一:兴趣激发,确定研究主题(1)实施课型:选题课(2)活动构思:组织学生观看微视频《楹联趣味事》了解古民居向外展示活动及外来人士对南社古村的一些考究活动,尤其对建筑物上内容丰富,富含孝德文化的楹联进行取材研究的活动和他们的作品展示等特辑。

(微视频是剪接中秋晚会期间,古村孝德主题广场中举办的“梨园唱孝”活动,出示词联内容;导游为各方游客和艺术家介绍楹联意义和故事的特辑;《3D看天下》栏目组,上海外语频道进行立体式播放介绍的一些片段。

借此引起学生对楹联文化的关注,体会到别具一格的楹联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谈体会,从而确定活动主题。

活动二:分解主题,形成活动小组(1)实施课型:开题课(2)活动构思:教师通过PPT 创设情境并展示楹联书法作品展的4D特辑,引导学生就“楹联”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再指导把问题归纳,针对相关的小课题内容,如:楹联讲述的谢氏宗族历史和趣味事,楹联内涵中的孝德文化,庙宇楹联的信仰文化,楹联的创作规律认识等,提炼出小组活动的小主题。

主要成立四个活动小组:G1:楹联宗族溯源组;G2:楹联文化教育组;G3:楹联民间信仰组;G4:楹联创造样式组活动三:点拨学习,完善小组活动方案(1)实施课型:活动策划课(2)活动构思:“凡谋之道,周密为宝”。

为了让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及时给孩子们正确的指引,设计完善的活动方案。

例如:做好分工搜集资料、规划与小组主题相关的活动任务内容的计划;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尽显小组特长;设定完成时间,共同探索研究等环节,特别要预测活动中将遇到的困难,有备无患。

然后各小组围绕各自提出的研究问题策划活动项目,接着各小组在班上汇报,在听取别组的意见基础上修订小组活动方案。

小组活动方案制定后,教师组织组长商量好需要的用具,如:文房四宝。

派代表向学校发出申请,统一购买,力求人人能参与实践。

[指导建议:在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策略的六课型中,准备阶段的选题课、开题课、活动策划课,是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引。

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疑问和初步的规划展开实践探索,懵懂中寻求新发现,这是关键的过程。

教师应把握好指导与帮扶的关系,既参与,也适当被学生组织,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发性。

]2.实施阶段活动一:指导查阅资料,整理出有用信息(1)实施课型:方法指导课(2)活动构思:请信息老师开放功能室,并提供有效的资源网站连接,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下载有效的信息。

通过学校或家委会向南社村委会借阅十本《南社印记》系列丛书和孝德文化宣传小册子放在图书馆,供学生随时查看。

楹联宗族溯源组:搜集有关描述“一脉根源,枝派发展”的楹联和有关“追本溯源,重振家声”的楹联,体会谢氏祖宗是如何积德积福,不断壮大家族力量的,又是如何激励后代发扬祖德功业的,做成书签或简报,以作为初步的成果。

楹联文化教育组:搜集有关孝德文化的贤人故事和现在人们传承孝德文化的一些庆祝活动的介绍资料,图片及文字材料做成故事集,作为初步的成果。

楹联民间信仰组:搜集有关关帝庙,家庙的由来,以及相关的风俗习惯活动和趣味故事,形成视频或利用图片及文字材料写成考察日志,作为初步的成果。

楹联创造样式组:搜集有关楹联创作的规律和原则,并搜索创作失败的一些范例供小组参考和学习,制成PPT,作为初步的成果。

[指导建议: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有利的资源帮助研究活动。

但每个小主题所指定的内容却不易把握的,教师要注意指引如何利用关键字查询和如何关注相关网页的信息主题范围。

书籍查阅,能指导对应主题内容检索匹配的目录,以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二:指导如何做好采访,整理小主题信息(1)实施课型:方法指导课(2)活动构思:在小组的策划方案中,文化教育组将采访古民居的老人和《南社印记》和旅游册子的资料编审专家,创作样式组将采访当地书法协会的书法家有关楹联创作的问题,民间信仰组也将采访关帝庙和一些家庙打理人员以及相关风俗活动的置办人。

教师在明确了小组的活动任务后,引导学生谈谈“采访”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根据自己小组需要设计采访问题,以及如何安排才能让采访省时省力,顺利达到目的。

通过观看正反实例效果的对比视频,再创设情景模拟练习,小组反复斟酌论证,设计好采访表。

教师协助学生联系要采访的专业技术人员,让家委会义工带领全班同学寻找资深的老人进行采访。

老师还特别关注引导各小组围绕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做好人员分工,引导负责拍照的同学要熟悉相关器材的使用方法,引导负责采访词撰写的同学注意采访用语等。

教师听取汇报后,有针对性提出意见或建议,小组内再进行修改。

活动三:汇报前期活动成果,确定下阶段工作任务(1)实施课型:阶段研讨课(2)活动构思:各小组分别汇报前期的活动研究成果,包括了:PPT介绍,故事集,采访简报,日记心得,摄影初步成果等。

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后,根据前期工作的不足,修订小组活动方案。

考虑到关于故民居可考察的信息量很大,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将深入研究的方向,给学生更多的正反事例和资料引导,各组根据新构思重新修订活动方案,整理前期活动的资料,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

活动四:指导研究创作活动,提高实践的体验(1)实施课型:方法指导课(2)活动构思:明确各小组的活动任务,引导尝试实践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项?认真学习技能活动的方法方式,构想创作点子。

文化教育组:请南社文艺队的领班亲临,讲述精彩故事引起兴趣,再引用范例《武将军》,指导学生欣赏和学习表演技巧,做好观察记录。

领班再在现场作动作示范,鼓励学生模仿并完成小组创作表演。

创作样式组:让学生走进书法家的课堂,指导学生先认真观察书法家的示范书写,掌握某些毛笔字体的架框和书写技巧,及时地模仿练习草稿。

经过几天的练习后,再请教设计楹联的技巧,请书法家批注和指引。

小组进行创作竞赛,赢出的小组得到书法家的亲笔提字,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优秀作品,作为研究成果做好展示准备,其它同学继续练习创作直到满意为止。

民间信仰组:展示大量不同风格的摄影作品和成品制作技巧,介绍可以简单处理照片的photoshop软件或PPT裁剪技术,让学生能模仿处理照片。

出示老师探索中捕捉的镜头,让学生感知摄影时如何根据自己小组的主题要求进行资源获取,并让小组讨论如何创作,做好设想计划。

宗族溯源组:观看“参观游记”视频,指引学生是如何在若大的景区有目的的参观取材的,并指引拍摄有用景点信息的技巧,以便能在实地考察时,搜寻到更多与历史趣事相关的楹联信息。

举例整理“游记”的有趣方式,如:“思维导图”,“主题展版”,引导创造学习。

[指导建议:在本阶段活动中,教师重在指引学生如何把前期调查研究到的信息进行实践活动创作。

而每个小组的小主题要求不同,需要请教资深人员和专家,教师可以带领协助,指导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和风格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并作好展示准备。

学生小组创作期间,老师可以根据专家意见再作补充或指导帮助。

] 活动五:汇报前期活动成果,确定下阶段工作任务(1)实施课型:阶段研讨课(2)活动构思:各小组分别汇报前期的活动成果,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前期工作的不足,修订小组活动方案。

引导文化教育组继续大胆地展示歌喉和动作模仿,艺术是在灵动的实践中表现的;引导创作样式组设想更有趣的展示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