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设计与使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是企业破产倒闭的主要原因,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常规途径,因而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企业的财务评价正是从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入手,评价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等因素,从而对企业风险进行信号监测、评价,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长短风险控制策略,降低甚至解除风险,使企业健康永恒发展。

一、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解析
在指标体系设计上一般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过于简单,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被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另一个是过于繁杂不利于运用。

为尽量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将指标分为四类,每类又分为核心指标和指标两种,这种分类可根据本单位实际加以取舍。

第一类:盈利能力指标
营业成本比率(核心指标)
公式:营业成本比率=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解析:营业成本主要包括材料、生产设备折旧及一线员工人工费用,此指标主要用来衡量被审单位的成本控制能力从而反向揭示其盈利能力。

业务性质相同或近似的公司营业成本比率越低则表明其盈利能力越强,在同业竞争中越处于优势。

主营业务利润率(核心指标)
公式: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解析:指标揭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水平,注意由于不同时期或不同行业间主营业务税率不同可能主营业务利润率的结果,对此要分析运用。

人力资本利润率(核心指标)
公式:人力资本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当年人力资本成本×100%解析:当年人力资本成本包含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人工成本以及当年培训费、研发费等人力资本投入。

指标主要揭示公司人力资源投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由于企业的主要利润由人力资本创造,在营销费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利润率可以揭示人力资源的运用效率,同时本指标在不同年度的对比可以揭示人力资本投入和利润产出的关系。

经常性总资产收益率(核心指标)
公式:经常性总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解析:揭示当年平均总资产产生的经常性净利润,本指标由于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较一般意义上的总资产收益率更具客观性、可比性。

销售利润率(辅助指标)
公式: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解析:指标揭示销售收入创造利润总额的水平,之所以作为辅助指标是因为利润总额数值形成可能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较大,对指标的运用者有一定的误导性。

如常见的非经常性损益因素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存货记价的变更、其他业务利润、各类减值准备的增减变更及营业外收支较大的变化等。

固定资产净值收益率(辅助指标)
公式:固定资产净值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固定资产平均净值×100%
解析:指标揭示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

适用于制造业等实物资产对利润贡献较大的行业。

固定资产净值收益率高的企业表明其盈利能力更强,固定资产减值的风险较小。

净资产收益率(辅助指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解析:本指标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可能是由于公司运用了较高的财务杠杆,导致在较低净资产的情况下产生了较高净资产收益率,但由于负债较高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使公司的持续能力受到考验。

故仅把此项指标作为辅助指标运用。

第二类: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核心指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解析:揭示公司利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指标小于1时表明公司无法用流动资产偿还即将到期的短期负债,只能举新债或出售长期资产。

指标过高表明公司财务政策保守,缺乏必要的弹性。

速动比率(辅助指标)
公式: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值]/流动负债×100%
解析:速动资产不含预付账款(因为预付账款最终形成存货)、存货及其他应收款。

现金比率(辅助指标)
公式: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100%
解析:揭示公司利用现金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过高表明资金闲置,利用效率不高;过低有短期债务风险。

第三类: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资本充足率(核心指标)
公式:资本充足率=所有者权益期末数/总资产×100%
解析:一般来说资本充足率越高公司偿债能力越强,经营就越安全,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有息负债率(核心指标)
公式:有息负债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计息长期付款)/所有者权益×100%
解析:由于有息负债将会产生利息负担减少公司利润,故经营者应首先考虑降低有息负债率,这对公司实现盈利有重要作用。

第四类:现金保障能力指标
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核心指标)
公式: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解析:指标揭示一定期间内收到现金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指标越高表明现金回收效率越高,现金持有量越有保障。

利润现金保障倍数(核心指标)
公式: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净利润
×100%
解析:指标揭示一定会计期间内获得现金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指标越高表明现金回收效率越高,现金持有量越有保障。

综上所述:四类指标是紧密相连、相互的,在实际工作中不宜割裂开应用;但是在四类指标中也是有重点的,盈利能力指标是整个体系的龙头,因为经营者的工作目的就是要为投资人(所有者)带来投资回报(当然也要考虑责任),同时偿债能力最终也是要靠持续的盈利来保证的。

二、正确运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运用财务评价指标的前提,是企业的财务账项正确,即财务账务处理正确,财务报表编报正确,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的财务状况。

2、指标不是万能的,在分析运用中不可生搬硬套。

对上文中财务指标的解析并未明确具体给出在哪个范围指标就是最优,其实很多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般认为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期末存货库存较少,存货占用资金少,但这只是通常情况下的标准。

在特殊时期,如原材料价格急剧攀升时,哪个公司期末保有较高水平的库存原材料,对此是要给予高度评价的,至少表明该企业的经营者有相当的战略眼光,既规避了原材料涨价的风险,又能保证公司正常运营,使公司获得可观的效益。

3、财务分析评价指标在运用时要求使用人要树立起正确的时空观,并联系企业所处的经济背景。

这里的时空概念是指国民经济的循环周期(时间),及企业所处产业链条的位置(空间),使用人要考虑宏观经济周期及行业景气程度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及上下游企业对其发展的影响。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使用人在运用财务分析指标时步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认识误区,以消除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