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培训主题: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培训目的:通过培训,让班主任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在必要时,引导学生适时介入心理咨询。
培训对象:全体班主任培训时间:3月8号培训地点:报告厅培训方式:主题讲座主讲人:王旭卿培训内容:健康的心理幸福的基石但心理健康常常被忽视如果老师们能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就能更好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孩子让他(她)的学校生活和人生更加快乐、幸福、成功悄悄告诉你: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2、有生命的失败胜过于无生命的杰作。
3、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4、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5、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6、人生就像一张磁盘,烦恼可以删除,快乐可以拷贝。
7、经常疏通河床,不致溃堤,适时疏导心理,才能保持健康。
8、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
9、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10、失去了昨日的繁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又错过了今天的朝阳。
11、只有对前途乐观的人,才能不怕黑暗,才能有力量去创造光明。
乐观不是目的,而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态度。
12、人生忧乐,存乎一心。
情绪影响行动,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就能找到幸福的感觉。
13、不是烦恼太多,而是心胸不够开阔。
14、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他本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15、怨恨不一定会伤害别人,却一定会伤害自己。
16、孤立者往往不是别人要孤立自己,而是自己首先把别人视为“另类”。
17、宽宏大量者高朋满座,心胸狭窄者门庭冷落。
18、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燥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19、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个人,但如果他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迎接他时,他就会从大门走进来,然后从窗户飞出去。
20、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要学会转往。
希望就在拐角处。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给自己确定的理想目标较为适合实际情况。
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变化中达到平衡。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能够与其他同学较好地沟通和交往,有知心的朋友,不仅能接纳自我,而且也能接受他人,包容他人的缺点,同时也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而且能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能够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4.具有顽强的意志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
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虽然也会出现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能很快地让愉快、乐观、开朗等积极情绪所替代。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人格结构如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需要、动机、兴趣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合理的平衡发展。
如果一个同学具备了这种健康的人格特征,那么,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存在心理健康的绝对标准,心理健康与否、正常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因此,出现心理困惑或问题是正常而自然的,并非丢人。
特别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学生,在学习、人际、恋爱、生活等方面出现各种困惑更是成长必经的阶段,正视与面对自己的困惑,积极自我调整或寻求专业帮助能够使自己尽快走出心理困惑,而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否认自己出现心理困惑则是自欺欺人,有可能加重心理困惑,演变成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走近心理咨询1.什么是心理咨询小提示: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
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精神分裂、重度抑郁等等,首先需要药物治疗,在症状缓解期辅助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是指咨询师者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营造一种接纳和尊重的氛围,使用一定的专业技术,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学会以更有效、客观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自己生活中的难题,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
咨询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咨询体现着咨询师对来访者全心关注、营造安全氛围的咨询关系。
2、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的行为,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及作出某种决定。
3、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自助,达到认识自己、确定目标、作出决定、解决难题的目的。
心理咨询的形式:1、门诊咨询心理咨询师坐等上门咨询,一周集中固定时间进行。
2、书信咨询适用于有对抗情绪或没有建立咨询关系的对象。
3 电话咨询公布咨询电话、与辅导对象通过电话进行沟通。
4、专栏咨询针对学生群体典型的心理问题,通过广播、报纸、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辅导进行解答。
5、网络邮件咨询。
6、开设心理活动课程,开展团体辅导、专题心理讲座团体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面集中指导和咨询。
心理咨询的内容分类:发展性咨询;为正常的、健康的、无明显心理冲突的人提供帮助。
咨询的目的是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以提高学习与生活质最。
适应性咨询:在生活、学习中有各种烦恼,有明显心理矛盾和冲突。
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心能力。
障碍性咨询:患有某种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焦虑,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咨询的目的是通过咨询和心理治疗,克服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心理咨询的来访者绝大部分只是遭遇了发展性的问题,成长中的困惑,是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的问题.不论是谁,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了一些事情,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了痛苦和烦恼,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善和提高,都可以去寻找心理咨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遇到以下问题的,心理咨询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生活、学习适应方面困难●情绪低落,缺乏动力或长期受到困扰●希望加深自我了解●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有意改善人际关系●情感、性方面有困扰●文理分科、生涯规划●希望增强自信,发挥潜能正确理解心理咨询很多老师、学生、家长对于心理咨询存在偏见,认为有精神病才做心理咨询或觉得去咨询很没面子。
其实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
能够主动前来咨询的学生往往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一些回避、抗拒心理咨询的学生却在出现心理困惑后没有及时的倾诉与解决,反而有可能演变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老师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条件,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交流,提供可行性建议,针对各种适应和发展问题,与来访者共同探讨和研究,帮助来访者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达到助人自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另外,心理老师对于学生的咨询内容、个人信息是严格保密的,不会对学生的评优或名誉造成任何影响。
如何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1.多倾听,少说话,要有耐心。
他们可能会拒绝你要提供的帮助,因为觉得你帮不了他,不要轻言放弃,允许他的沉默,默默表达你的关心。
2.适时表达关心及给予希望,帮助疏导和释放情感。
情感的爆发对他们会有好处(释放)。
3.保持接纳的态度,不妄加评判和说服。
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进行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更不必着急为他想办法,他只要被理解。
4.留心任何自杀念头,不要害怕询问他们是否考虑自杀,这样不会使他们自杀,反而会挽救他们的生命:“你的心情是否如此糟糕,以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自信、放松、坦率、真诚地与他讨论自杀问题,确认其痛苦。
5.对他们说实话。
把他们的行为与想法引发你的真实感受(害怕、难过、担忧、想帮助但无从下手)告诉他,不要表现出不在乎。
6.说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生活中不只是他有悲伤、绝望、受伤害和无助)7.让他相信可以获得帮助,鼓励他寻求帮助,并提供转介信息。
8.说服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责任。
7.如果发现他们有自杀危险,不要承诺你会对此保密;应请其他人一起承担帮助他们的责任。
9.如果他们要立即采取自杀行为,不要让他们独处;应把他们送到能提供心理服务的诊所或医院。
10.如果他们已经采取了自杀行为,立刻把他们送到医院的急诊室抢救。
情况危机时,及时寻找专业帮助,并向其解释专业帮助的必要性。
如何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精神疾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不同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不是单靠个人的主观努力可以解决的,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
较重的精神疾病首先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帮助控制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服药期间同时需要心理治疗辅助,主要针对造成精神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学习新的应对方式,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当事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1.精神疾病的治疗重在早发现,早治疗精神疾病治疗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很多家长大多缺乏精神卫生知识,一旦孩子诊断出心理疾病,由于家长不理解或认为没必要治疗,往往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等到当事人因自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生活、学习时,才肯接受专业治疗。
这样既增加了当事人的痛苦,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如果孩子出现精神疾病的症状,心理老师一定要指导家长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院就医,休学或在家休息并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应消除对药物治疗的误解和抵触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由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医生进行,不同病症适合不同的药物。
一些使用者可能对药物敏感,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胃反应或嗜睡现象,均属正常,一般情况下身体会较快适应。
与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护生命安全相比,药物的副作用微不足道。
3、应消除对入院治疗的认识误区大多数精神疾病并不需要住院,门诊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即可有较好效果。
但是以下情况时入院治疗则是必需的:当事人最近采取过严重的自杀行为;当事人有周密的自杀计划和准备,有高度的自杀危险;当事人患有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且处在症状发作期。
以上三种情况下需要采取强制入院措施,以保证当事人的生命安全。
很多家长对于精神科存在偏见,拒绝孩子住院治疗:学校与医院对于学生是负责的,不会随便让学生入院治疗,而一旦做出住院的决定则是必要的,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安全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