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an.2009第30卷第1期JournalofShaog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01.30No.1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分析林嘉,张宗君(韶关市财政局,广东韶关512000)摘要: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随着GDP的快速增加而持续大幅增长,且增幅大大超过GDP增速。
研究韶关市2001—2007年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内在关系。
揭示其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提出促进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市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和如何做大财政蛋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财政收入:GDP;数量研究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09)01—0096—06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长幅度。
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收入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影响韶关市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并对财政收入与GDP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数量关系的主要特点(一)财政收入与GDP总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自2001年以来,韶关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其中。
韶关市财政总收入由2001年的26.78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88.11亿元,增长329.0l%;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由11.10亿元增加至30.04亿元..增长270.63%。
韶关市现价GDP在2001年为212亿元。
2007年达到482.54亿元,现价增长227.61%。
与GDP的增速相比较,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加快。
2001年一2007年。
按现价计算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28%和18.07%,分别高于同期GDP增速7.67个和3.46个百分点。
多数年份的财政收入增长均快于GDP的增速(见图1和表1)。
图1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柱形图(单位:%)收稿日期:2008—05—28作者简介:林嘉(1957--),女,广东陆丰人,韶关市财政局会计师,主要从事地方经济研究。
96表12001—2007年韶关市财政收入和GDP增长将韶关市2001—2007年的GDP和财政收入数据建立散点图可见(见图2),随着韶关市经济的增长,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也相应增长。
财政收入与GDP总量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进一步分析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现引入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
以GDP总量作为解释变量,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对2001—2007年的原始数图2韶关市2001—2007年财政收入与GDP总量关系(单位:亿元)据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为: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收入与GDP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很高,总体显著性较好,相关参数表明:GDP每增加1亿元,财政总收入可增加2263.13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可增加700万元。
全省GDP每增加1亿元.财政总收入可以增加2179.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可以增加901万元。
这说明韶关市财政收入随着GDP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同时也说明我市在GDP增长过程中地方财政的得益远远低于全省水平,‘即每亿元相差200万元。
(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步上升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反映韶关市的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从上图3可以看出,2001年至今。
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总体上基本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
2001—2007年。
逐年攀升,从12.63%迅速提升至18.26%,平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从发展趋势上看.韶关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基本与全国情况相吻合。
图32001—2007年韶关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单位:%)韶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反映韶关市经济主体的地方财政收入分享水平。
从韶关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来看。
2001年至2006年一直在6%以下。
与全省相比较,韶关市这一比重明显低于全省水平:2006年全省该比重为8.3%。
韶关市同期该比重仅5.43%。
2002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对韶关市的正面影响明显小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主要是韶关市主要财源中省企业的所得税收入地方分享较少的缘故。
(三)第二、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与三大产业GDP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其中,第一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是最低的,仅为0.85。
这是由于第一产业的农产品附加值低,低税、免税产值比重大,以及国家长期对第一产业实行轻税政策等形成的。
第二产业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96,这与全省情况相一致。
但目前我市第二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贡献相对较高。
第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贡献相对较低,原因是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落后,其比重只占37.3%.不仅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而且连续两年比重下降。
由于第三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9,所以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提高对于增加地方税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图4我们可以看出2001—2007年第一、第二产业GDP增长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大。
但是如果第三产业GDP保持稳定增幅,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GDP增幅基本相同时,地方财政收入有比较大的增长,如2002年、2005年、2007年。
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
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5.8:46.2:38调整为2007年的15.4:47.3:37.3。
我们重点分析2005—2007年各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见表2),可以看出近三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由增量的变化所占比重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分别是51.76%和48.10%;2007年比2006年,第二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下降2.62%.第三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上升2.50%。
这也说明了,要增加我市地方税收收入。
发展第三产业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图42001-2007年三大产业GDP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单位:%)表22005年-2007年各产业地方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表(单位:万元)(四)地方财政收入与行业经济的增长总体协调.但行业的贡献不平衡由于不同行业适用不同的税种和征税方式,因98而不同行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也有所不同。
GDP的行业结构变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
根据韶关市地税局的统计资料,2005—2007年地税增长情况从图5可以看出.韶关市地税部分收入增长比较大的主要行业是电力、建筑、批零、房地产业,他们分别增长了44.9%、32.2%、90.3%、62.2%。
(五)财政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波动较大根据2001—2007年韶关市财政总收入与GDP的增长速度等有关数据,可以算出这些年财政收入图52005—2007年韶关主要行业地税收入情况(单位:万元)的总量弹性(见表3)。
从财政总收入增长对GDP的弹性看,变化较小,大部分年份维持在1.6附近,最高是2007年2.2.最低是2003年0.8。
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对GDP的弹性看。
变化较不稳定。
最高在2007年达到2.1,最低在2006年降到0.6。
可见,这些年地方财政收人对GDP的弹性极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
对200l一2007年财政收入和GDP总量的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再对变量进行一次回归分析。
1、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对CDP增长的弹性波动较大,总体弹性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
以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取对数为被解释变量,可表32002—2007年韶关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弹性系数拟合方程:LAN=--4.8142+1.7273LnGDP。
回归统计结果可知,方程拟合度较高,总体显著性较好。
韶关市财政总收入对GDP的弹性为1.7273,大于1,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可增长1.7273个百分点。
这一比值是否合理?按照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认为弹性在0.8—1.2区间比较理想。
由于韶关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认为税收弹性在1.5—2.0之间比较理想,目前的弹性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
2、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对GDP增长的弹性较不稳定,总体弹性略显偏低。
以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取对数为被解释变量.可拟合方程:LnLF=一4.8917+1.4435LnGDP。
回归统计结果可知。
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对GDP的弹性为1.4435.大于1,表明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仅增长1.4435个百分点。
这一比值低于韶关市财政总收入的弹性,与一般水平相比.目前韶关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弹性也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问,但略显偏低。
(六)财政收入发展的趋势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2002—2007年,无论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收入,其边际收入率均大于平均收入率。
表明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收入都有增长的趋势。
但是财政总收入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99人率0.7.而地方一般收入边际收入率大于平均收入二、影响韶关市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率0.1,几乎相等,说明财政总收入比地方一般收入(一)经济快速发展是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主增长的趋势更加明显。
要原因表42002—2007年韶关市财政边际收入率(单位:亿元)韶关市经济发展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全市GDP总收入由2001年的212.0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82.51亿元。
增加了2倍多。
GDP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GDP的增加自然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
来源于韶关市的财政收入从2001年的26.7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8.11亿元,增加了3倍多。
分产业看。
韶关市的财政税收收入主要来自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GDP提供的税收很少。
第二、三产业GDP总量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
使可提供税收(简称“可税”)的GDP增加。
韶关市三产业构成由2002年的2l。
0:44。
7:343调整到2007年15。
4:47.3:37.3.从2002年到2007年,韶关市来自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当年价格由49.56亿元增加到74.22亿元,100增长1.5倍;而同期第二、三产业则分别由105.44亿元和81.61亿元,增加到228.50亿元和179.83亿元,分别增长2.16倍和2.20倍。
来自第二、三产业的可税GDP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带来税收,从而使财政收入增大。
(二)与GDP关系不大的税源增加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税源的增加,并不是经济发展直接引起的。
例如契税,只要交易价格大幅上升,交易次数增加,税收收入就会增大。
(三)物价上升与统计口径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物价的上涨同样会带来税收收入的增加。
2007年,韶关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6年上升2.3%.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6%,消费品价格上升2.5%,食品类价格上升6.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7%。
这样,即使财富不变。
价格上升,税收收入也会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