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投资区仑前小学校本教案二年级上册三字经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学习第一句到第四句。
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
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它《三字经》。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句子1.出示学习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自己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6.读读议议。
说一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三、讲解句子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2.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3.讲故事:曹操儿子们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4.性相近,习相远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5.苟不教,性乃迁这句的意思是: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6.教之道,贵以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专心,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7.昔孟母,择邻处(1)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2)大家讨论:孟母为什么要三迁?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四、诵读新学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变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五句到第八句。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多种形式练习背诵三字经一至四句内容。
2.说说每句的意思。
二、诵读句子1.出示授课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2.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三、讲解句子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每一句的理解。
2.教师逐句讲解句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2)讲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3.出示课件讲解其余三句的意思四、指导背诵五、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九句到第十一句教学目标: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一个阳光的人。
二、出示授课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三、初读感知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先听一段录音!(播放录音)师:瞧,他读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注意读准字音!2.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
女生先读,香九龄——(引读)四、讲解故事其实,这段话蕴藏着两个小故事呢!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配乐,结合动画叙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1、师:古时候,有一位叫黄香的小朋友。
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
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
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
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焐热,以免父亲着凉。
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师: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呢?(相机出示句子:“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3.学生练读4.师: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谁来说说?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5.师: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一起来读!师: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6.过渡: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
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五、指导背诵1.补充句子香九龄,_________。
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
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悌,_________。
知某数,_________。
2.练习背诵。
六、课外延伸刚才我们认识了黄香和孔融。
他们都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好孩子。
你们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这样的小黄香、小孔融。
利用下课时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交流。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十一句到第十五句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朗读理解1.出示学习内容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2.教师范读3.学生练读读两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4.讲解句子(1)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
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讨论: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总结:“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2)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人会“发光”吗?(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3)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总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5)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5.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三、扩展知识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四、指导背诵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字经》第十六句到第十九句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2.引入新课二、诵读新句子1.出示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学生开火车读3.展示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4.解释概念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五常: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
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
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六谷: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稻:即大米;梁:高粱,小米(粟);菽:大豆;黍:黄米(粘的);稷:黄米(不粘的);麦: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
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
5.连起来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6.再次集体诵读一遍7.内容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