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水库名称 ***水库所在地点****
所在河流盘石沟总库容 17.50万m3
水库管理单位鉴定组织单位
鉴定承担单位鉴定审定部门
工程概况:
***水库集雨面积0.40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64.12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501.8mm,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20.07万m3。
水库总库容17.50万m3,其中有效库容9.40万m3,滞洪库容8.10万m3,死库容0.9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⑵型水库。
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范,***水库属Ⅳ等枢纽工程,洪水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该工程于1959年动工,1980年完工。
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等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5.634m,坝顶高程为349.519~349.807m(假设高程),坝顶宽3.1m;上游坝坡边坡系数为1:2.5、1:1.3、1:1.95(从上至下),下游坝坡边坡系数分别为1:2.3、1:4.1、1:2.0(从上至下)。
在坝轴线上坝基设有齿槽,宽1.0m,深1.0m,内坡坡脚设有块石压脚,下游坝脚设有贴坡式排水体。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的左岸,为正槽宽顶堰,由溢流堰、陡槽、消力池三部分组成,溢流堰为宽顶堰,堰项高程347.830m,溢流宽度4.0m,陡槽长度22.3m,陡槽宽度4.0~3.70m,比降分别为1/8(0+007.8~0+027.8)、1/1.36(0+027.8~0+030.3),陡槽末端为消力池。
放水设备:位于水库左岸,由石质卧管和涵管组成。
卧管放水孔为单排,直径0.13m,净空尺寸b×h=0.55×0.65 m,卧管长15.1m,底坡1∶4.6,最大放水流量0.036m3/s;消力池长2.0m,宽0.55m,高1.25 m;涵管全长22.6m,宽0.3m,高0.35m,底坡1∶100,断面呈矩形,衬砌厚度0.3m。
大坝现场安全检查
大坝上游坝面在345.562m以下为块石压脚,以上坝坡无护坡措施,现场检查发现:上游坝坡出现垮塌现象严重,最大垂直临空面为 1.1m;下游坝面未护坡,被雨水冲刷凹凸不平,沟槽纵横交错;大坝坝顶沉降,高度与宽度不一,最宽处4.0m,最窄处2.5m,右坝端坝顶高程为349.59m,坝顶中部349.701m,左坝端坝顶高程为349.807m。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的左岸,为正槽宽顶堰,现有溢洪道断面不规则,溢流堰和消力池处衬砌侧墙部分垮塌,底板仅开挖成型,未衬砌,淤积堵塞严重。
放水设备为由石质卧管和涵管组成,经现场检查,发现卧管变形,卧管勾缝有脱落现象,卧管漏水严重,为了让水库正常蓄水,在涵管进口处(长 1.0m)用砼进行了封堵。
工程
质量
评价
***水库坝身填筑土料主要为粘土,土料填筑质量较差;大坝上游坝面未护坡,大面积出现垮塌;溢洪道侧墙衬砌质量差,水毁严重,底板未进行衬砌,淤积严重,影响行洪;放水设备未建在基岩上,砌筑质量差。
鉴于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等主要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大部分未达到规范要求,运行中已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影响工程安全,导致水库不能正常蓄水、故将工程现状质量定为不合格。
大坝安全分析评价
运行管理评价
从运行情况上分析,***水库自建成以来,没有编制水库防洪和兴利调度运用规程及应急预案,无水库大坝运行大事记。
从大坝维修来看,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都存在着严重问题,由于资金缺乏,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整治,水库枢纽工程常年带病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从大坝安全监测角度上看,观测设备严重缺乏,无仪器监测资料和巡视检查记录,因此对大坝总体性状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
综上所述,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有关规定,将***水库运行管理综合评价为差。
防洪标准复核
水文资料采用葛兰气象站1963-1998实测短历时暴雨观测资料,用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成果: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7.67m3/s,洪水总量为5.19万m3,20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12.29m3/s,洪水总量为8.02万m3。
以溢流堰项高程347.830m为起调水位,按实际进水口断面尺寸进行调洪水演算: 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348.330m,下泄流量为2.38 m3/s;2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348.554m,下泄流量为 4.15m3/s,计算所需坝高为349.703m,现状坝顶349.519~349.807m,坝高不满足设计抗洪要求。
溢洪道侧墙垮塌、淤积堵塞严重,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该水库大坝抗洪安全性为C级。
结构安全评价
大坝上游坝面垮塌严重,坝顶沉降变形,但总体变形性状及坝体沉降稳定,无危及坝体安全的裂缝。
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该水库大坝现状的变形安全性为B级。
大坝结构稳定分析采用瑞典圆弧法,上游坝坡分析了3种工况:1/3坝高水位、正常高水位、死水位、校核洪水位骤降至死水位,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分别为1.754、1.809、1.538;下游坝坡3种工况:正常高水位、设计高水位和校核洪水位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分别为1.579、1.549、1.541,正常运行情况安全系数1.15,非正常运行情况安全系数1.05,大坝的上、下游坝坡是稳定的,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水库现状的抗滑稳定安全性可评为A级。
综合评价结构安全性为B级。
大坝安全分析评价
渗流安全评价
***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分析了5种工况:正常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1/3坝高水位的稳定渗流以及库水骤降时的非稳定渗流,结果为坝体最大渗透流量0.002 m3/d.m,浸润线溢出点最大高度为1.262m,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单宽渗流量较为正常,浸润线出逸点位置低,渗透坡降小于允许坡降,同时,通过了解当时的施工条件,得知坝体通过防渗整治后,防渗效果较好,因此坝体渗流安全。
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该水库大坝渗流安全性级别定为B 级。
抗震安全评价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水库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按《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规定,不需进行抗震复核。
金属
结构
安全
评价
水库无金属结构。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大坝上游无护坡设施,长期在风浪淘刷下,正常高水位附近坝坡垮塌严重,局部坝段近直立;下游坝面变形明显。
⑵溢洪道断面不规则,侧墙垮塌严重,底板仅开挖成型,未衬砌,淤积堵塞严重。
⑶放水设备卧管砌筑及勾缝质量差,卧管变形漏水。
⑷水库无任何观测设施。
⑸管理房成危房。
⑹水库无防洪抢险通道。
大坝安全类别评定:该坝为三类坝。
对运行管理或除险加固的意见和建议:
⑴大坝上下游整形护坡。
⑵改造溢洪道。
⑶翻修涵卧管、消力池。
⑷完善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⑸新建防汛抢险通道5.0km。
⑹新建管理房。
安全鉴定结论:
通过对重庆市渝东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的审查和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组现场检查,同时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经专家组仔细分析、论证,对***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提出如下结论意见:
一、工程质量:
***水库大坝填筑质量差,上游坝面出现垮塌;放水设备砌筑质量差,卧管变形漏水;溢洪道侧墙底板未进行衬砌,淤积严重,影响行洪,因此,报告中将工程质量评为不合格,符合实际情况。
二、运行管理:
水库枢纽一直运行不正常,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规章制度不健全,调度运用和管理水平较差,工程档案资料不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报告中将运行管理评为差,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三、防洪标准:
在溢洪道能够正常溢洪的条件下,水库大坝抗洪能力不能够满足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的防洪标准,并且溢洪道底板未衬砌,淤积影响行洪,水库要求的最大泄洪流量不能安全下泄。
因此,报告中将水库大坝的抗洪安全性定为C级是合理的。
四、结构稳定分析:
***水库大坝上游坝面垮塌严重,坝顶沉降变形,但总体变形性状及坝体沉降稳定,无危及坝体安全的裂缝。
从计算结果看:大坝上、下游坝坡在正常运用工况和非正常运用工况下,其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近坝库岸稳定。
报告中将结构评为B级是合理的。
五、渗流安全评价
渗流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坝基单宽渗流量正常;现场检查未发现大坝有渗漏现象,说明渗流状态安全。
报告中将该水库大坝渗流安全性级别定为B级是合理的。
六、水库枢纽工程无金属结构。
七、水库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视为A级。
鉴定结论为:水库枢纽工程质量极不合格;运行管理差;大坝防洪安全性为C级;结构安全性为B级,大坝渗流安全性为B级;大坝抗震安全性为A级;金属结构安全性为A级。
专家组组长:(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