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
【名称】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51.5,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 18 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 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 20 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著名 山水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 作品。王希孟的山水画富丽 细腻、气势磅礴,是宋代青 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 江山图》上面除了有蔡京的 题跋外,还留有“梁清标 印”、“乾隆御览之宝”等 二十多方印章。如今,《千 里江山图》珍藏在北京故宫 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运用“深远” 的构图法,把近景、中景、 远景结合在一起,结构严谨, 布局巧妙,给人以“咫尺千 里”、江山寥廓的感觉,开 辟了山水画艺术的新天地, 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匡 庐 图 五 代 荆 浩
元朝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 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 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 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 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 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
界。
《剩山卷》
《无用师卷》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 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 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 《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先生的 决定下, 浙江的《剩山图》将在2011年6月到台湾合璧展出。来自浙江的《剩山图》, 和台北故宫另一半的无用师卷,隔了三百年,终于要在六月在台合璧联展。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披麻皴以柔韧的中锋线的 组合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和纹理。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
元朝 黄公望
斧劈皴
即唐李思训所创,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 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
明代王履《华山图册》欣赏
明代王履《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 为主色的山水画
傅抱石
《西陵峡》
李可染
《漓江山水天下无》
画山石的步骤: 1、勾,用墨勾出山 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用用墨皴出山 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墨一次或 多次染出山形的凹 凸.
4、点,最后着色、 点苔。以表现山石、 地坡、树干和树根的 苔藓、杂草以及峰峦 上的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