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陶渊明有关的高考作文素材参考5
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写陶渊明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陶渊明的高中作文篇1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
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写陶渊明的高中作文篇2
你本是拥有荣华富贵的一代才子,然而你看到百姓的痛苦、官场的腐朽后,你明白自己已无力改变现实社会的污浊,于是心中的那股想法涌上脑海——做一位行者,不论尘世的喧嚣,做自己。
着一身布衣,穿一双芒鞋,飘然而去,与山间幸福相伴,赠给世人一个坚定的背影。
陶渊明在南山下隐居了两年左右,日子虽苦,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短衣,吃不好也住不好,“但使愿无违,此中有真意”,都是出自这位本应享受富贵,但如今贫苦的人士之口。
陶渊明素来淡泊名利,不追求繁华的社会,与世格格不入,甚有隐士风范。
自得其乐,爱好读书,又不像世人一样深究,不像世人一样为了名利考官而学习,陶渊明为精神快乐,直率、豪放。
爱好喝酒,而且一喝就喝个尽兴,期望不醉不归。
陶渊明,性格有时候也比较安静,少说话,凸显出他的守志不阿。
吃,爱喝酒,但不能常常喝,因为家中贫困。
所以经常到亲戚朋友家喝酒,家里盛饭的盆子,舀水的盆子经常是空的。
穿,打了补丁的粗布衣,没有金丝银缕的大衣,在寒冷的冬天无棉抵抗低温的恶袭。
住,四周空荡荡的没有任何装饰品,不能遮风蔽日。
南山月下的那轮明月,照亮了世人的迷茫,不为权利而读书,不为利益而拼搏,不为官名而生活。
正是这轮明月,为世人迎来初升的朝光。
陶渊明,隐姓埋名生活在小山间里,就是为了能过上安静、悠闲的生活,抛开官场上的压迫、剥削,不是金钱为命,只为自己而活,一生安贫乐道。
写陶渊明的高中作文篇3
偶然发现新年日历的第一页插图,竟是一朵封冻在薄冰之中的雏菊。
冰看上去很温润,雏菊纤弱的柔瓣便愈发地透出了明媚灿烂的黄色,像是熔在了冰中的太阳。
蓦然间,想起了先生。
先生,我不会对您说出“我欣赏您的诗”等等类似的话。
因为,我不想用如此肤浅的话那么轻易地,就亵渎了您的灵魂。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或是闲来无事,随思绪远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世人赞您的隐逸闲适、不慕荣利,已有千年之久了。
而今,我不再重复。
我只想饱含敬意地说一句有些幼稚的真心话:先生,您是一个真实的人。
古往今来,名士千千万,其中不乏忠贞坚韧或风流倜傥之人,而他们在名垂千古的同时却或多或少地舍弃了真实的生活,不得不去说一些不想说的话,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即使是方方面面都
做得很完美,也只能在一片赞扬中独自掩门叹息,为这身不由己的生活。
他们哪里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呢?他们没有释放本性的空间,也不曾有过自己主宰的生活。
他们的一生,对旁人而言是伟大的、可敬的,而对于自己来讲,不过是为别人的事情劳碌了一辈子。
昔日兼济天下的理想如今彷徨于功名利禄之间,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为了迎合别人而刻意打造的虚假面。
当然,为了突出这些英雄豪杰们的高大形象,这个虚假面就演化成了“为人能屈能伸”的赞美之词。
无论是多么清高的人,只要身处官场,这个虚假面就必定会形成,否则就会变成“恃才傲物”,处处遭到排挤与陷害,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总之,他们已不是真实的人了,因为在他们日益圆滑起来的同时,被打磨掉的棱角就是本性。
失掉了部分本性的人是精神残缺的人,而精神残缺就意味着生命里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字——“真”。
对于您来说,这也许是一场“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博弈,背景则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幸运的是,后者取胜,世人便为之长舒一口气。
因为有了归隐的您,才有了后世之人所敬仰千年的心灵桃源。
昔日与您一起打拼于官场之上的人正在为了“名”与“利”患得患失,您独坐于田园之上,观一山南菊,想一桩心事,望一抹斜阳。
他们的“名”与“利”转瞬已成旧尘,唯有您恬淡的生活以及那与生活一样恬淡的心境至今仍熠熠生辉。